第634頁
當初她也想過能不能在最佳女主角這個項目上面拼一拼,畢竟在電影宣傳的時候就打著雙女主的名號,她自己本身的戲份不少,無論是在表演上面還是舞蹈上面都壓過蕾妮一頭。可是幾個頒獎典禮下來這股火真的是被澆熄的差不多了,尤其是金球獎,同為最佳女主角提名,但獎項卻給了什麼都不如她的蕾妮,這簡直是當頭一棒,完全砸暈了她的僥倖心理。
所以她才會在最後關頭把最佳女主角的申報改成最佳女配角,什麼樣的戲份跟角色就拿什麼樣的獎項。跟其他人比較起來,維爾瑪這個角色的完成度跟表現度都要勝出一籌,她不相信她拿不到這個獎項。
輕蔑的看了一眼正在跟李察·基爾竊竊私語的蕾妮,當每個金髮女郎都是瑪格麗特·簡嗎?你還差的太遠,無論是哪一方面。
就在凱薩琳·澤塔·瓊斯在心裏面嘲笑蕾妮·齊薇格的時候,這位金髮女郎也在跟李察·基爾討論她的問題。
“瓊斯已經決定了會把最佳女主角改成最佳女配角的申報單。你確定你也要這麼做嗎?”蕾妮問他。
轉成配角的話確實對沖獎有利,而且李察的戲份確實可主可配,他想要效仿瓊斯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奧斯卡在劃分主角跟配角的戲份的時候有自己的一套規定,她不確定李察的打算會不會成功。事實上如果可以的話她自己也想報個配角,這樣的話說不定拿獎的機率還高一些,但問題是她的戲份怎麼看都不是配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也無法抵擋最佳女主角的誘惑。
隱晦的看了一眼不遠處坐著的瑪格麗特,同為金髮女郎,憑什麼對方就能夠成為奧斯卡的寵兒,而她就不行呢?蕾妮並不覺得自己有哪裡不如這個小女孩兒,不拼一拼的話她實在是不甘心。
“這是最好的辦法,報名男配角的話或許還有些希望,男主角的話……”李察·基爾苦笑。
到底這麼大歲數了,他其實要比蕾妮有自知之明的多。今年何止是最佳女主角廝殺慘烈?最佳男主角的競爭要比最佳女主角慘烈多了,看看今年的大熱門們,尼古拉斯·凱奇、麥可·凱恩、丹尼爾·戴·劉易斯、傑克·尼科爾森……這些人無一不是在演技上面得到眾多肯定的人物。這還不算,僅僅是奧斯卡今年競爭激烈冰山中的一角而已。除了這些已經功成名就的老演員們,今年還有好幾匹大黑馬,簡直不給人活路。
尤其是那個出演了《鋼琴師》的阿德里安·布勞迪,猶太人、為了拍戲差點兒減重減出健康問題、題材無比政治正確,跟角色融為一體的震撼性演出……李察·基爾其實很想要破口大罵,他媽的你們就不能別扎堆的出現在同一屆奧斯卡裡面嗎?都這麼玩你們讓別人怎麼混?
他也不想要轉報男配角,但有什麼辦法?轉了還有點兒希望,不轉的話就恐怕連個提名都撈不到,這還用考慮嗎?
第468章
李察·基爾這幾年其實一直不太順。好萊塢向來是個俊男美女扎堆的地方, 以他的條件坐穩二線不成問題,但想要再往上走一走就不太容易了。想成為頂級的好萊塢巨星只有兩條路, 一是靠獎項, 二是靠票房。前者刷聲譽刷演技,丹尼爾·戴·劉易斯跟湯姆·漢克斯走的就是這條路,後者刷國民度跟製片公司的好感度, 湯姆·克魯斯跟威爾·史密斯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
無奈李察·基爾本人兩方面都不怎麼靠,想使勁兒也使不上勁。票房的話八十年代還好,他確實是憑藉幾部電影大爆了一段時間,甚至把死對頭約翰·特拉沃爾塔給壓在下面好幾年。但可惜的是後勁兒不足,爆過之後就一直卡在半空中不上不下的, 鬧心的要命。
演技方面的話,李察·基爾此人演技是不錯, 但也僅僅是不錯了, 夠穩定,卻不夠驚艷是他的最大缺點。
而且他最開始也不是靠著演技上位的,臉才是他身上最大的武器。好萊塢另一個跟他很像的人物是喬治·克魯尼,兩個人都屬於那種魅力型男類型的。演技中規中矩不出錯, 相比較很多小明星來說是屬於出眾的了,但也絕對算不上是驚才絕艷那種。
這樣的人遇到一個好的角色就一飛沖天, 遇到普通的角色就平平淡淡。最好的方式就是整個電影都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再不就跟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搭戲也行。一旦遇上一個妖孽那就是《一級恐懼》裡面的下場,被人壓戲壓的厲害。
李察·基爾覺得他自從跟愛德華·諾頓合作過《一級恐懼》之後自己就好像進入了一個瓶頸,或者說是一個怪圈兒。成績好的作品總是在那些在女主電影裡面打轉兒的電影。當初的《落跑新娘》是這樣, 現在的《芝加哥》也是這樣。
借著反戰的這股東風,這部影片在國內的成績一直都不錯,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算的上是他最近幾年的代表作了。但可惜的是這片子最主要的角色是兩個女人,他的角色雖然是名義上的男主角,但實際上還是用來襯托女主角的一個配角而已。這也是他為什麼決定由報名最佳男主角轉為報名最佳男配角的一個重要原因。
沒道理凱薩琳·澤塔·瓊斯這個女人能夠成功而他不能啊!說不定他真的能在被奧斯卡冷遇了很多年之後撈到一個小金人也沒準兒呢?相比較戲精一起湊熱鬧,黑馬迭出的最佳男主角的修羅場來說,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競爭簡直比最佳女配角的競爭還要輕鬆一些。李察·基爾真的覺得自己有拼一拼的底氣。
這邊的《芝加哥》劇組的幾個主演們各自心懷鬼胎的暗搓搓打著主意。那邊的瑪格麗特則是看電影看得都快要睡著了。
說真的,這片子簡直太無聊了。完全就是韋恩斯坦兄弟的一貫作風,緊緊抓住學院評委們的脈搏,玩了一出諷刺大戲,但卻又沒有讓整部電影黑暗的使人反感。在這方面導演羅伯·馬歇爾做的相當不錯,但歸根結底,這只是兩個女人之間的鬥爭故事而已,洛克希跟維爾瑪始終是互相防備卻又互相借勢的。劇情與其說是揭露了社會的陰暗面還不如說是一場另類的爭風吃醋,側重點是如此的簡單粗暴不設防。
對於瑪格麗特來說這其實跟以前看的那些清宮爭寵的電視劇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只不過是對象換了而已。別跟她說那些深刻的社會意義,這種批判社會的電影歐洲每年都能抓出一大把出來,水平毫不遜色於《芝加哥》,但為什麼偏偏只有這部電影能夠得到奧斯卡的青睞?
其中固然有著一些客觀的因素,但根本原因還在於電影戳中了奧斯卡評委們心中的G點而已。從《戀愛中的莎士比亞》到《英國病人》到《天才雷普利》再到現在的《芝加哥》,甚至是將會在閉幕式上展出的《紐約黑幫》,無一不是扣題作文,韋恩斯坦兄弟能夠在後來把奧斯卡玩得那麼溜就說明他們對奧斯卡的口味有著足夠的了解跟揣摩,他們在拍電影的時候想的不是這部電影應該表達一個什麼樣的內核或者是怎麼製作才能讓觀眾們更喜歡,而是這部電影要怎麼拍才能讓學院的那些老白直們更加滿意,以使得他們把手中的選票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