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66頁

    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杞人憂天。

    因為就在亨特拉爾財團交付了第二代飛機和坦克的時候,第三代產品在工廠已經開始秘密生產,而第四代產品的研發也已經開始研究三個月了……

    ……

    同樣是在1915年,東亞卻久違的平靜了下來。

    吃了大虧的日本人收縮起了爪牙,開始拼命的增強自身的實力。重中之重,就是研究自己的飛機和坦克。只不過在亨特拉爾財團的強大壓力下,英法等國不敢冒險向他們提供相關技術,而靠日本人自己研發的難度大的驚人。因此可以預料到的是,沒有十年八年時間他們別想生產出和亨特拉爾財團抗衡的重型裝備出來。

    沒有坦克和飛機,日本就沒有了進軍大陸的底氣。

    靠著亨特拉爾財團投入的龐大金錢,北洋政府堆砌出了一隻數量高達二十萬的現代軍隊。先不論戰鬥力如何,至少裝備上已經和歐洲戰爭中的德國人不相上下,1915年3月甚至擁有了超過六百輛坦克和五百架飛機!而以日本陸軍目前的實力,想要與這些中國軍隊抗衡至少需要一百萬人以上,這是他們萬萬玩不起的……

    而且更加關鍵的是,中國人還在繼續不停的增強著實力!  

    天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日本人損失了無數情報人員之後也只知道,在亨特拉爾財團的密使和袁大頭接觸過後,北洋政府用大量礦產的開採權——亨特拉爾財團在山西、蒙古和河南等發現的大煤礦和其他礦產——賣的上千萬美元,開始購買更多的武器裝備,並且聘請了大量的西點軍校畢業生們對他們進行現代化訓練。

    這一次北洋政府的動作,在國內並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反對。

    一方面這些礦產的買家都是國內的資本,雖然和亨特拉爾財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畢竟明面上沒有人能說出什麼。另外一方面的話,接著這次大擴軍的機會,北洋政府也開始向南方的各大勢力進行施壓和滲透,這對很多看到了國家統一希望的人們來說,確實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反對的聲音當然也不少的,但是都被強力壓了下去。

    中國陸軍的實力不斷增強逼得日本走投無路,短時間內不可能放棄大陸的他們,只能拼命的壓縮著國內的工業投入和其他建設資金,瘋狂的打造著他們的大陸軍,然後絕望的發現只要他們的對手實際上並不是中國北洋政府,而是那個龐大到讓日本絕望的亨特拉爾財團……

    沒有了英法俄日等國的壓迫,中國大陸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個人聲望大增的袁大頭站穩了腳跟,而實力劇增的北洋政府同樣穩住了自己的根基。在亨特拉爾財團的全力扶持下,他們開始緩慢而堅定的對中國進行了改造與發展。而在這種相對溫和的統治下,那些還沒有真正統一的省份雖然還有異心,但是敢於明面上對抗的卻一個都沒有了……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工業實力開始急劇的增長!

    在一戰的刺激下,亨特拉爾財團領導下的無數工廠開始接收來自歐洲的龐大訂單,而相對低廉的價格也讓英法俄等國把目光從北美移過來不少。再加上亨特拉爾銀行不遺餘力的提供低息貸款,以及無數低價轉讓的生產技術和專利,中國工業開始爆發了!

    龐大的留學生群體,開始一船一船的回國。

    約翰二十年的準備終於開始發揮威力,光是1914年一年,從德國、美國回國的留學生人數就高達一萬一千四百餘人,1915年上半年更是超過了九千人!

    而且與另一個世界不同的是,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工業人才!

    在原本的歷史上,中國的留學生數量雖然龐大,但是大多修習法律、人文等專業,真正的科技、工業人才只有一小部分。但是在這個世界,約翰卻強硬的規定凡是接受資助的留學生,只能學習現代科學或者軍事等專業,只有那些家裡有錢的才可能自行選擇專業……  

    國內援建的那些學校,同樣也是如此。

    約翰可不會管什麼缺少人文專業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什麼的,反正國內像聖約翰等大學多得是這樣的專業。反正在亨特拉爾財團建設的大學和技術學院裡,只有理工農醫這樣的專業!

    無數精心培養的人才,提供了國內大發展的動力。

    甚至就連中國最難改造的農業,亨特拉爾財團也開始在中國建設農用機公司、化肥工廠,並且高價購置土地等方式,開始嘗試著走出了第一步……

    一切的一切,都在向約翰期待的方向發展著。

    為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約翰籌備了三十年的時間,同時準備了一支超過一百六十人的龐大團隊來操縱一切。這一百六十人裡面,有七十多個美國人,還有八十多個中國人,全都是開啟留學之後最精英的一批——三四十歲的他們,正好是執行這些計劃的最佳人選……

    第二章

    到1915年年中的時候,約翰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育上!

    從歐洲賺到的海量黃金約翰並沒有用來繼續投資,因為亨特拉爾財團如今規模已經非常龐大了,他必須要給其他財團留出足夠的出路。所以大量的資金由亨特拉爾銀行運作,一筆筆的從北美來到中國,投入到工業以及教育當中,其中教育的比例非常之高。

    一所所的中小學,在更多的地方拔地而起!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6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