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這就是那次‘大變革’的內幕——或者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今天談起金黃色的電影明星時,我們不光指她的頭髮,還包括她從頭到腳那身漂亮的體毛。
“最後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那以後沒幾天,帕特·卡夫克特請我去他家吃晚飯。在我向他們夫婦訴說了奧利維拉和我的煩惱之後,帕特問起我買的脫毛劑公司的股票行情如何。
“‘我發現,那些股票跌回到‘大變革’以前的起點了”他補說了一句。
“‘沒什麼可說的,’我告訴他。‘在那些股票要從最高點回落時,我和羅曼正忙得焦頭爛額,根本顧不上。當我最終有時間顧及此事時,我只有全部拋掉,每股只賺幾美分。你去年很神秘地搞的那些股票咋樣?”
“‘你進門時,可能注意到了我的新車了吧?’帕特笑著問道。‘那就是我賺來的。只有這麼唯一的一家——瓊斯和蓋洛威公司。’
“‘瓊斯和蓋洛威公司生產什麼?我從未聽說過。’
“‘他們生產的是’——說到這兒,帕特露齒而笑,那張嘴咧得特別特別的大!
“就這麼個故事。看,卡爾把啤酒買來了。漢尼巴爾,該你發牌了吧?”
(張萍 譯)
新秀輩出
1938年,開創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有影響力的作品開始匯聚於雜誌。從9月起,約翰·坎貝爾擔任了《驚奇故事》雜誌的編輯,他選中的71%說開始在雜誌上出版。成熟的讀者開始閱讀評論文章,並從中湧現出許多新作家。一些基本的發現和發明導致了技術的變革,有望創造一個與現狀顯著不同的未來世界。
當時的社會充滿變革。世界從長期的蕭條中逐漸恢復元氣,使人們重新感到樂觀。在紐約國際博覽會上,進步是交口稱讚的展覽館的主題。連中國的持續戰爭、納粹德國的軍力集積及其貪得無厭的領土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先兆)也使人們荒謬地對未來感到興奮。
坎貝爾開始讓世人感到他的存在。他出版小說選,發表社論,給他熟識的作家或主動投稿者寫信,與紐約市內的作家交談。這是個性化編輯的開端,編輯和作家相互依存,以創造一種新的科幻小說。
讀者受這些雜誌薰染了十多年後,對科幻小說有了鑑賞力,並公開刊登來信,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讀者,或者出於個人抱負,或者因為讀不到想讀的作品而感到灰心,開始根據多年的閱讀經驗,借鑑科幻愛好者的意見,自己創作,向雜誌投稿。
唐納德·沃爾海姆在他寫的科幻小說史《宇宙創造者》中寫道:“科幻小說建立在科學小說的基礎之上。”他還說,向坎貝爾投稿的新作家“實際上是在科幻小說的基礎上成長為第一代作家的。他們有科學小說的基礎,甚至可以說受到過科幻小說的教育,因此能夠藉以進一步發展。”
30年代並非科學發現的輝煌時代,但是人們開始認識到半個多世紀以來科技給人類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人們看到,汽車、無線電、飛機的發展改變了社會,並將使社會繼續發展。1935年發明了尼龍和橡膠,這表明一切都可以人造。對植物、動物甚至人的基因的改變,不論是有計劃的還是意外的,似乎都只是時間問題,只是人類願不願意的問題。對原子的研究,使得原子能和原子彈似乎指日可待。這一切以及新式的戰爭武器,包括細菌武器,都發出了威脅,預示著下一場大戰可能是武器大戰。
所有這些因素都出現在1938年4月的《驚奇故事》里的一篇小說中。小說的題目是《忠誠的夥伴》。這是第一篇由該雜誌的讀者寫的小說。它的作者就是萊斯特·德爾雷伊(1915~1993)。
德爾雷伊是他父親第三次婚姻後的第二個孩子。他出生後不久母親去世了,當時55歲的父親又結了婚,又生了兩個孩子。德爾雷伊在明尼蘇達州東南的幾個貧窮的農場裡長大。據他回憶,他家當時“就像北方的佃農”。他很小時就開始幹活,但自己覺得童年很快樂。尤其在他從父親的書房裡發現了許多書籍時,以及後來全冢搬到一個小鎮上後發現有一冢中學圖書館時,他更覺幸徭。
從12歲開始,他在暑期多次離家幹活。15歲時結了婚,但3個月後,他妻子從馬上摔死,成了鰥夫。在他的中學圖書館管理員的幫助鼓勵下,他享受部分獎學金上了喬治·華盛頓大學,並寄宿於一個遠房叔叔家裡。然而,上大學兩年後,他中途輟學,幹過幾樣低薪工作。
德爾雷伊是應一位女友的挑戰而寫《忠誠的夥伴》的。他曾對《驚奇故事》中的一篇小說加以指責,他的女友說有本事就寫一篇好的出來。《忠誠者》當即被刊用,但是後來幾篇都被拒之門外。德爾雷伊的寫作信念本來就不堅定,此時開始動搖了。
至今,他儘管賣了40多年的小說,出版了40本書,數百萬字,但是仍然認為對寫作沒有多大願望。賣出第一篇小說後的13年裡,他從未把自己看作專業作家。他在《早年的德爾雷伊》一書中寫道:“寫作在我只是一種無事可做時而從事的有時能賺錢的業餘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