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因萊恩曾經作為一名平民工程師在美國費城海軍基地的海軍航空實驗站工作(並說服德·坎普和阿西莫夫也加入他的行列)。戰爭結束以後,海因萊思需要突破一些新的障礙。
第一個障礙是一些一流雜誌——《星期六晚郵報》及其他一些類似的雜誌,現在均已不復存在——很少發表科幻小說。而今,海因萊思的一系列作品逐漸開始在《郵報》、《寶庫船》、《城鄉》、《藍皮書》、《少年生活》及《美國退伍軍人雜誌》月刊上出現。科幻小說再也不像以往那樣被高級雜誌拒之門外了。
第二個障礙是出版商。第一次突破是在二次大戰期問和之後由選集的編者引起的。第二次突破是幾年以後由科幻小說迷成立的出版社引起的,隨後由一些老資格的出版商擴大了突破口。海因萊思為成人寫的書先由幻想出版社、格諾默出版社和沙斯塔出版社出版,後由道布爾迪出版社和普特南出版社出版。
第三個障礙是青少年,對此,無人知曉其存在。海因萊恩為斯克里布納出版公司寫了《伽利略號火箭飛船夯(1947)和《太空軍校學員》(1948)。這些,連同他以後創作的青少年題材的小說,成為引導青年一代入門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品。此後10年裡,他準備每年創作一部小說。這些小說不僅能賺大錢,而且,由於他掌握了寫作的竅門,能夠取:得藝術上的成功。其中一些小說(《星上野獸》、《銀河系公民》、《穿上太空衣——去旅行》、《航天軍隊》和《火星的波德卡納》)將在科幻雜誌上連載。在此類小說即將告一段落之際,斯克里布納出版公司拒絕出版《航天軍隊》,海因萊恩隨即轉向普特南出版社。
《伽利略號火箭飛船》引起了又一次突破。小說中的部分內容被1950年的電影《目標月球》所採用。海因萊恩和兩三位合作者一起共同創作了劇本;喬治·帕任該部影片的製片。科幻電影歷史學家約翰·巴克斯特認為,該部影片標誌著50年代科幻電影興旺葶榮的開始。
海因萊恩的最終成就在於一位科幻作家創作了第一部大獲成功的小說《異鄉的異客》(1961)。雖然該書大獲成功時是以平裝本出現的(第一部以硬廢書形式出版的科幻暢銷書據稱是1977年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的孩子們》),但它仍然成為與《蠅王》、《第二十二條軍規》、《環形世界的君子們》齊名,並為讀者爭相購閱的書。小說中對性的大膽描述可能為以後的科幻小說開創了先例。
海因萊恩擁有的最大財富是他的職業態度、他的求知和不斷充實自己的能力,以及他嘗試新領域的意願。他的作品展示了他的堅定的正義感和得體的行為規範——以及他的有關自由意志論、傑出人物統治論和軍國主義的信念,這些信念尚有商榷之處--=~雖然他的作品題材多變,很難用他在作品中表達出的觀點或人生哲學來對他加以評說。然而;與其他任何作家相比,海因萊恩更有能力在有限的篇幅內,令人信服地呈現出經過精心加工的背景,包括整個社會在內。這一點,連同他以記敘文為主、少量充滿活力的散文為輔的傾向,為後來的科幻小說作家提供了可以效仿的模式。
“安魂曲”是作為《出賣月球的人》一書的最後插曲而重印的,該書於1950年由沙斯塔出版社出版。它作為一部安魂曲,一方面是因為本世紀初以來它被劃入科幻小說的範疇,另一方面是因為它代表著千年以來人類渴望到達天空中閃耀的那個世界——月球的夢想。它是一種新的科幻小說形式的開始,這種新形式的科幻小說欲在茫茫星系中尋找外星人,進行探險,尋求生存,追尋夢想,並且探索人類的新的定義。
《安魂曲》[美] 羅伯特·A·海因萊恩 著
在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的一座高山上,有一座墳墓。墓碑上刻著這樣幾行字:
在廣闊無垠的星空下,
請掘好我的墳墓,讓我安息!
我快樂地活過,我無憾地死去,
在此我為自己立下遺囑!
請為我刻一塊這樣的墓碑:
他找到了歸宿長眠在此,
猶如水手從海上遠航歸來,
猶如獵人從山上打獵回家。
這幾行字出現在另一個地方——潦潦草草地寫在從一個壓縮空氣瓶上撕下來的標籤上,標籤被一把小刀扎在地上。
這不太像平常的集市。賽馬比賽並不令人激動,即使好幾位參賽者都聲稱他們的馬具有丹·帕奇神馬①的血統。在馬戲表演的場地上,零零散散搭著一些帳篷和攤棚,攤販們看上去個個無精打采,神情沮喪。
【① 丹·帕奇(Dan Patch),美國標準種駕車賽馬,被譽為“神馬”。】
D·D·哈里曼的司機看出沒有必要在此停車。他們正驅車前往堪薩斯城參加一個董事會議;確切地說,是哈里曼本人。司機開車如此匆忙,自有他自己的道理,他是想趕去參加第18大街晚上進行的社交活動。可是,老闆不但在此停了下來,而且還到處溜達。不過,他對賽馬的跑道和中間穿插的雜耍表演並沒有多大興趣。
在跑道的那一邊,有一大塊用篷帳圍住的場地,場地的入口呈弧形,擂著許多漂亮的彩旗,門口還張貼著紅色和金色字體的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