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27頁

    在坎貝爾的《驚奇》所刊登的故事之中,有些故事描寫人類前景暗淡,有些故事展示科學被濫用而導致邪惡的後果,有些故事說明人類的命運越來越糟而不是越變越好。儘管如此,一般說來,這些故事與其說是悲觀厭世的,不如說是警世良言;人類的未來最終變得一塌糊塗,那是因為人類感情用事,充滿恐懼、憤懣、偏見和暴徒的暴力,而絲毫沒有理性。不論局面多麼令人沮喪,這些故事總是表現出對理性思想的信心,如果給予機會,人類便能挽回這種局面。

    20世紀50年代早期,《銀河科幻小說》為那些對科學、技術和未來持不同見解的故事提供一席之地,從而掀起一股早期的“新浪潮”。其中許多故事暗示人類的未來不大可能有好結果——實際上,故事隱示未來結局可能很糟,而人類之所以不得好死是因為人類有缺陷,如果不是墮落成為某種神學意義上的惡者,至少也將在進化過程中敗壞下去。這類故事的基調是悲觀厭世的——它們絕非全部發表在《銀河》上。後來“新浪潮”以較少結構、較注重風格的外部形式表現這種悲觀主義。

    戈爾德和坎貝爾是不同類型的編輯,雖然兩人所用的方法有些相同。像坎貝爾一樣,戈爾德與作家們一起討論故事的思想,有時向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與他們一起修改寫好了的作品,並要求他們重寫。不過戈爾德有點像遁世者:他幾乎只通過電話或者在他曼哈頓的公寓裡與作者交談。有時他自己作些編輯性的修改,通常是改動題目,偶爾改變故事本身的內容。這些改動未告知作者,常引起作者的強烈不滿。

    在社會科幻小說的藝術領域有個偶然的涉足者,就是小弗里茲·萊伯,他在《銀河》的第二期(1950年11月)發表了《新時尚》,小說濃縮了這一種科幻小說的所有有效因素。故事不僅推斷了原子戰爭的可能性以及戰爭可能產生的醜惡、負疚的社會,而且暗含了對20世紀40年代末.期社會潮流的批判。進一步說,小說在文學方面亦頗有成效。

    對萊伯(1910-1992)來說,比較他曾寫過頗具社會意義的小說,風格頗為新型,比如《聚攏吧,黑暗!》(1950),作品於1943年連載於《驚奇》,但是要把現買主義、象徵主義和強烈的思想感情結合在一起,這對他來說還是第一次。他繼續寫一些社會科幻小說,比如《明天的約會》,又稱《可憐的超人》(1952)、《不利於銷售的一天》(1953)以及《X標在人行道上》(1963),但這些故事的諷刺性優於現實性。他後來再也沒有達到相當於《新時尚》的水準,那篇故事結合了現實、象徵和思想等因素,在以後的十五年裡一直是最佳科幻小說的楷模,是集故事、風格和推側於一身的藝術融合體。

    萊伯開始寫英雄幻想小說後變得更為出名(這類小說有時也稱為“劍術與妖術”小說,因為故事將魔法和徒手格鬥結合起來描寫),特別是他描寫費弗德和格雷·毛瑟的故事,這兩個主人公在想像的世界中揮動手中的劍,運用他們的智慧,這種想像世界與人類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有類似之處。萊伯是一個知名的莎-k比亞劇作演員的兒子,在1939年將一篇描寫格雷·毛瑟的故事賣給坎貝爾的《未知》之前曾嘗試過各種不同的職業,包括演員生涯。

    萊伯還當過百科全書的編輯、大學教師,並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當過《科學文摘》的助理編輯。他的作品一時湧現出來。他的早期最佳作品是《施魔_術的婦人》(1953),這是描寫大學校園裡魔法的長篇小說,1943年連載於《未知》;該小說三次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他的其它長篇小說包括《命運乘以三》(1952;連載於1943年)、《綠色的太平盛世》(1955)、《銀制的知識分子》(1961;連載於1959年)和《一個幽靈徘徊於德克薩斯州》(1969)。他的《大撈一票》(1961;連載於1958)、《遊蕩者》(1964)和《陰影之船》(1969)分別榮獲雨果獎,《即將滾動骨頭》(1967)榮獲星雲獎,《在蘭克馬遭遇的不幸》(1970)和《抓住那艘空中飛船!》(1975)都榮獲雨果獎和星雲獎。

    《新時尚》[美] 弗里茲·萊伯 著

    一輛擋泥板上焊滿魚鉤的轎車像夢魘一樣從背後駛上人行道。車子正前方的姑娘一時愣住了。她面具里的臉可能也嚇呆了。我在姑娘面前難得一次沒有作出羞澀的反應。我快速朝她跨出一步,抓住她的胳膊肘,猛然把她拽過來。她裙子後部飄了出去。

    大轎車從旁邊一閃而過,汽輪機轟轟作響。我一眼瞥見三張臉。什麼東西撕裂了。轎車突然轉向開回馬路上,我感覺到它排出的熾熱的廢氣衝擊在我的腳踝上。顛簸的轎車尾部散發出一股濃煙,如同盛開的黑色花團,魚鉤上飄著一片黑色眩目的破布。

    “他們撞著你了嗎?”我問姑娘。

    她轉身去看裙子被鉤破的地方。她穿著緊身尼龍衣裙。

    “鉤子沒有碰到我,”她聲音發抖。“我想我運氣不錯。”

    我聽到周圍有人議論紛紛:

    “這幫小子!他們下一步會想出什麼花招呢?”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2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