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頁
在他們開始讓殖民者著陸的季節,該行星夜空的主要特徵是一種艷麗發光的氣態雲霧,天文學家稱之為北美星雲。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L-5號的殖民者一個也沒有想到這一點——加幾年或者減幾年就是美國建國三千周年的日子。
三千周年之際,美國本身有幾分今不如昔了。
拍打著美國海岸的海洋充斥著厭氧微生物的緋紅色浮渣;大城市已經陷落,城市的廢墟已經差不多被永不停息的沙暴磨滅。
沒有準備焰火,因為沒有觀眾,因為沒有人員策劃;細菌毫不在意。五一節也將被遺忘。
太陽系裡僅有的人住在一個玻璃金屬管里。他們管理自動機械,別過臉去不理睬死亡的地球,崇拜天鵝星座,並且忘了為何崇拜它。
(鄭秀玉 譯)
第3卷完
《科幻之路》(第4卷)
作者:[美] 詹姆斯·岡恩【完結】
譯者:王志章
英文版前言
一
這是《科幻之路》的第四卷。這是一套附有評論的科幻小說選集,其目的是要從小說這一文學樣式的源頭至當代最新的表現形式,追溯科幻小說發展的歷史。第一卷的副標題是《從吉爾伽美什到威爾斯》;第二卷《從威爾斯到海因萊恩》;第三卷《從海因萊恩到現在》。看來這套選集該到此結束了。從“現在”我們又能去哪兒呢?很清楚,從“現在”,我們能去任何地方。
這第四卷的副標題是《從現在到永遠》,是想補充前幾卷中一些遺漏的作品,同時,再審視一下80年代的科幻小說。至此,全套書已近一百萬字了。按原計劃,第四卷與前三卷有所不同,這也是出於需要。選集的內容是為了顯示科幻小說這一文學樣式發展的歷史。但越接近當代,作品就越難選。因為,特定的作品對其所屬的文學樣式的重要性,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會顯示出來,而且,其所屬的文學樣式也需要有時間對該作品作出反應,從中汲取有益的養分,吸收其中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發展。
因此,在第四卷中,我們不得不把“以文學樣式為重”的原則放在一邊。70年代後哪些作品將會對未來科幻小說的發展產生影響,需要經過時間的篩選。而且,正如我在《另一個世界:插圖世界科幻小說史》中所預見的,本世紀最後二十五年最重要的趨向是多樣化。在70年代這十年中,對科幻小說產生影響的力量是使科幻小說多樣化,而不是使其趨向統一。大部分作家是在做各自的夢魘,而不是做集體的美夢。
但這並不是說,在70年代,沒有出現對科幻小說這一文學樣式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最突出的就是科幻電影受到普遍的歡迎,並創造了巨大的票房價值,如電影《第三類接觸》和《星球大戰》。事實上,《星球大戰》及其續集《帝國反擊》創造了到那時為止最高的票房價值。此後,是《異星人》和《侏羅紀公園》,票房價值一個超過一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中,從《超人》和《電影:星際旅行》這些科幻電影開始,一直到印地安納·瓊斯系列電影及至最近製作費用最為昂貴的電影《水世界》,十二部收入最高的電影中,十部是科幻電影。與此同時,科幻長篇小說改編成電影也越來越多了,其中包括《沙丘》和羅伯特·海因萊恩的《傀儡主人們》。
科幻電視片《星際旅行》及其置於辛迪加管理之下的系列片的成功,導致了為辛迪加製作的續集《星際旅行:下一代》、《星際旅行:太空》和《星際旅行:遠航》,以及《巴比倫第五》和其它一些科幻電視片。至於成千上萬的觀眾是否都成了科幻小說和科幻雜誌的讀者,這當然還很難說,儘管有些跡象並不怎麼令人鼓舞。科幻長篇小說開始出現在暢銷書的書單中,最早的要算普爾內爾和尼文的《上帝的瑕疵》和赫伯特的《沙丘的孩子們》及其續集。在80年代,曾經有一度,排名最前面的十本暢銷書中,七本是科幻小說或幻想小說,包括阿西莫夫的《基地邊緣》、克拉克的《2010年》和海因萊恩的《星期五》。但是,與科幻電影有關的長篇小說,如《星際旅行》、《星球大戰》和科幻電影改編的科幻長篇小說,比創作的科幻小說更為暢銷。其結果是科幻小說的市場擴大了,但同時也淡化了科幻小說那種富有革命性的思想和態度。
能說明科幻小說當前形勢的另一個跡象是科幻雜誌出版的情況。幾種主要的科幻雜誌的發行量從80年代十萬冊的高峰下降到七萬五千冊或更少,有的甚至停刊了,其中包括歷史最長的《驚奇故事》。但與此同時,新的科幻雜誌蓬勃發展,包括通俗雜誌《科幻小說時代》及其姐妹雜誌《幻想小說園地》和《瑪里恩·齊默·布拉德里幻想小說雜誌》。小規模印刷的成本大大下降,從而使有些雜誌儘管發行量不大也能得以出版。這些雜誌有《明天》、《通俗屋》、《巨大》、《遼闊》、《奇想》、《世紀》、《盜版作品》、《墓地之舞》、《陰謀》、《思想火花》和《幻想和恐怖世界》等。但這類雜誌由於發行的困難,一般都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包羅萬象》的發行量近一百萬冊,它決定用電子排版;接著,原來小規模印刷的《銀河》也採用電子排版;這兩家雜誌也許代表了雜誌出版業的改革(也許書籍的出版也將很快跟上);至於這種改革對科幻小說的發展將產生什麼影響,現在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