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7頁

    【① 托勒密。公元2世紀古希臘天文學家。】

    【② 哥白尼(1473—1543),波蘭天文學家,創日心說。】

    【③ 阿里斯塔科斯(公元前2l 7一前1457),古希臘語法學家和文獻校勘家,以校訂和研究荷馬史詩而聞名。】

    他們宣揚萬物遵循以下兩條物理上的基本原則,即:太陽是父親,地球是母親;空氣是天空中的不純潔部分;一切火來源於太陽。大海是地球的汗水,也就是地球身上消耗燃料時散發出的液體,溶合在腸胃之中,但同時又是大地與天空間的連接物,其作用如同動物體內的血液,是肉體與精神的結合體。世界是個龐然大物,我們生存其中就像蠕蟲寄生於我們體內。因此,人類不屬於星星、太陽和地球這個體系,而僅屬於上帝。就前者而言,它們追求的僅是擴大自己的空間,我們降臨於人世並生存其間則純屬偶然;但對上帝來說,我們是工具,我們的形成則是上帝周密安排並設計出來的,降臨於人世時肩負著崇高的目的。我們只受上帝的約束,從他那裡獲得我們的一切需求。太陽城人確信靈魂是不滅的,也確信人在死後是同善良的天使打交道還是同邪惡的魔鬼打交道取決於人活著時與善良相伴還是與邪惡為伍,因為萬物喜於同類相聚。他們在賞罰方面與我們相差無幾。他們懷疑,除我們這個世界之外是否另有別的天地,而對於天外無物之說他們又認定是瘋人所語。虛無觀與上帝的實體論是水火不相容的。他們定下兩條玄學的原則:實體的最高體現是上帝;虛無則是實體的一種瑕疵。邪惡與罪孽是習性,會導致虛無;罪孽不是源於低效,而是源於欠缺。他們認為,欠缺是指力量、智慧和意志方面。罪孽,他們把它與意志相聯在一起,因為一個人如果知道應該行好並且有力量去做好事也一定會有意志力去行好,因為意志產生於力量和智慧。他們之所以崇拜上帝是因為上帝是三位一體,上帝最有力量,從而也最富有智慧,上帝也就是最高智慧的化身,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博愛,而博愛又是力量與智慧的結合體。他們不以姓名來區分個人,給人起名是基督教規,他們對此規尚未了解。基督教如能消除自身的弊端,則將會成為未來的霸王,偉大的神學家曾有此教誨和希望。因而,西班牙在發現新大陸時(儘管其發現者是一位名叫哥倫布的熱那亞人——此人是最了不起的英雄)就曾認為:所有國家應在同一法律之下聯合起來。人不知道自己之所為,但是上帝知道,我們只不過是上帝的工具。人們尋找新的地域只是被黃金和財富的占有欲所驅使,但是上帝則追求更崇高的目標。太陽想要燒毀地球,本意不在於創造人與萬物,而上帝指揮著這場戰鬥並產生了偉大的成果。讚美上帝,一切榮譽屬於上帝!  

    頭領:噢,真有意思!我們的占星學家們認為本世紀及下一世紀一百年間我們這個世界所創造的一切會超過歷史上四千年間各種創造發明之總和。想一想,印刷術和槍炮的發明,磁鐵的應用等,是多麼了不起!還有,水星、火星、月球和天蠍星座又會有哪些變化發展呢!

    船長:哈,真是的!上帝會在他認為合適的時候給予一切的。那些占星學家們又何必多操心呢!

    (毛東輝 譯)

    經歷、實驗和啟迪人類心智的戰鬥

    13世紀由羅傑·培根所發起的、為提高人類認識能力的戰鬥一直在進行著,到了17世紀為另一個培根所接過。他的目標是要摧毀舊的謬誤,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新的認識體系。

    弗蘭西斯·培根(156l-1626)主攻法律,在伊莉莎白女王時代步入上層司法界,並且(像烏托邦先驅人物托瑪斯·莫爾一樣)登上了這一行的頂峰,當上詹姆斯一世的大法官。然而三年之後,他被指控犯有受賄罪,他本人承認不廉和失職,被迫退休;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五年。

    培根在思想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功要比他在司法界的成功更為經久不衰。經驗論、一切知識來源於經驗這一種哲學思想並非培根的創新;16世紀瑞士的鍊金術士帕拉西塞斯,針對蓋倫和別的古典物理學家對權威的依賴性,已經強調經驗論的重要性。培根的貢獻在於強調有控制的、反覆的實驗,而且要在理論指導下各方配合、方向明確、目標專注。  

    培根在1620年發表的文章《學術研究的新手段》中開始重建全新的學術觀念,先是向一切欺騙人類、誤導人類、迷惑人類的學術觀點發起攻擊(他把這些觀點稱為“謬論”),繼而指明他本人所主張的通向真理的道路。

    《新亞特蘭蒂斯》①(1627)是他沒有寫完的反映鳥托邦理想的著作。新亞特蘭蒂斯是一個島嶼的名字,那裡科學方法已趨完善,建造了實驗室來探索自然,科學上的發現已被用來改善人民的生活,不過哪些發現公諸於眾、哪些發現仍需保密由科學家們來負責決定。

    【① 亞特蘭帶斯是傳說中的島嶼,據說位於大西洋直布羅陀海峽以西,後沉於海底。】

    《新亞特蘭蒂斯》的精彩部分是對薩羅門(或所羅門,傳說中古代最聰明的人)研究院的描寫。他那個院子極像現代的研究院或實驗室。或許因為培根對科學的實用性的見解並未受政治理論的玷污,他的觀念比社會科學家的主張更快地被付諸實施。不出三十年英國就成立了“哲學社”,從事自然現象的研究,並討論科學數據和理論;1662年“哲學社”以“皇家學會”的名稱註冊登記,作為一個科學團體一直存在至今,培根當時所定下的原旨仍得以遵循。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