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頁
韋斯克人無疑是了不起的靈工巧匠,根據聖經的插圖,他們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細緻入微。十字架就在那兒,牢牢地豎立在一座小山頂上,還有閃閃發亮的大鐵釘和錘子。馬可神父被剝光了衣服,裹上一條精心打褶的纏腰布。他們押著他走出教堂。
他一眼見到十字架,差點昏倒過去。此後他高昂著頭,下決心像他活著那樣死去,帶著信心。
然而這很艱難。對於加思來說,這也是無法忍受的,他僅僅是個旁觀者。談論耶酥在十字架上受死,望著祈禱的微光中精雕細刻的形體,這是一碼事。看見一個人被剝得一絲不掛,繩索嵌入肌膚掛在木桿上,這是另一碼事。更何況看見尖銳的大鐵釘舉了起來,對準他手心柔軟的肉,看見錘子在工匠手中慎重準確地擊落下去,聽見金屬穿透肉體發出沉重的聲音。
聽見撕心裂肺的尖叫聲。
很少人是天生的殉教者;馬可神父並非其中一人。隨著最初的打擊,血從他咬緊的唇上淌下來。接著他張開嘴巴,頭往後仰,恐怖的喉嚨尖叫聲壓倒了下雨的沙沙聲。圍觀的韋斯克人應聲輕輕叫著,如同發出回音,因為無論是什麼感情使他們張口,眼下這種感情正在全力撕裂著他們的身心,一排排張大的嘴巴反映出十字架上神父的極大痛苦。
感謝神,當最後一枚釘子釘好的時候,他暈過去了。當生命離他而去的時候殷紅的血液從刺穿的傷口中湧出來,混合著雨水從他腳上流淌下去。這時,大致這時,加思哭泣著,撕扯著鐐銬,腦袋因挨打而麻木,他失去了知覺。
他在自己的倉庫里甦醒過來,天色很暗。有人正在割開綁著他的繩索。外面,雨還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蕩滌著地面。
“伊丁,”他叫道。不可能是別人。
“是的,”那外星人的聲音悄悄地說。“其他人都在教堂里議論紛紛。林在你打了他的頭之後死了,伊倫病得不輕。有些人說你也應該釘死在十字架上,我想這就是將要發生的事。要麼眾人會用石頭打你的頭部把你處死。他們在聖經里找到了這種辦法……”
“我知道,”他有氣無力地說。“以眼還眼嘛。你一旦開始看,就能找到一大堆這樣的東西。那是一本奇妙的書。”他頭痛欲裂。
“你必須走掉,你可以到飛船上去,誰也不會看見你的。死的人夠多了。”伊丁講話也突然變得有氣無力了。
加思試著站立起來。他把頭靠在牆壁粗糙的木頭上直到一陣噁心漸漸平息下去。“他死了。”他說這話只是一句表述,不是一句問話。
“是的,剛死不久。否則我無法過來看你。”
“當然埋了,否則他們不會考慮下一步拿我開刀的。”
“埋了!”在這外星人的話音里幾乎有一種動情的聲調,似乎是死去的神父的回聲。“他被埋葬了,他將升上天堂。這是書上寫著的,升天就是通過這種途徑的。馬可神父將會非常高興他這樣子受死升天。”他說完之後發出一種類似人類哭泣的聲音。
加思苦苦掙扎著向門走去,扶著牆壁免得跌倒。
“我們做得對,是嗎?”伊丁問。他得不到回答。“他會升天的,加思,難道他不會升天嗎?”
加思在門邊,教堂里燈火通明,燈光照射著他扒在門框上的傷痕累累流血不止的雙手。伊丁的面孔湊到他面前,加思感覺到那雙多指頭的長著尖銳指甲的縴手抓住了他的衣裳。
“他會升天的,對嗎,加思?”
“不,”加思說,“他將一直埋在你們放他的地方。什麼也不會發生,因為他死了,他永遠是死人。”
雨水淌下伊丁的皮毛,他張大嘴巴,似乎要對著黑暗大聲呼叫。他使勁才能說話,用陌生的語言痛苦地說出外星人的思想。
“那麼我們不能得救了?我們不能變純潔了?”
“你們過去是純潔的,”加思說,話音似哭非哭,似笑非笑。“這就是整個事情可怕醜惡骯髒的根源之所在。你們過去是純潔的。現在你們成了……”
“成了殺人犯,”伊丁說。雨水從他低垂著的腦袋上流淌下來,注入黑暗之中。
(江亦川 譯)
終端科幻小說
E·J·“特德”·卡內爾(1912—1972)於20世紀40年代晚期創辦了兩種英國科幻雜誌《新世界》和《科學幻想》,並苦心經營到60年代。英國至少有一本更早的科幻雜誌,名叫《奇異故事》,創刊號出版於1937年。不過卡內爾這兩種雜誌在市場不穩定的科幻領域是最穩得住的;儘管如此,1964年雜誌還是失敗了。
英國雜誌和美國雜誌沒有多大差別,只是英國作家占優勢,例如E·C·塔伯、肯尼斯·布爾默、伯特倫·錢德勒、約翰·基帕克思(約翰·查爾斯·海南)、阿瑟·塞林斯(羅伯特·阿瑟·萊)、詹姆斯·懷特、科林·凱普、布賴恩·奧爾迪斯、約翰·布魯納等等。因此當新的《新世界》在科幻領域高舉革命旗幟時,大家為之譁然。
卡內爾最後一期《新世界》出版於1964年4月(卡內爾繼續擔任文學代理,編輯《科幻新作》直到去世),但接管《新世界》的出版商只漏出一期。這個新編輯是麥可·穆爾科克(1939- ),當時他最為出名的是英雄幻想故事,以一個名叫埃爾里克的主人公為中心。穆爾科克為《新世界》舉得最高的旗幟也就是J·G·巴拉德(1930- )打出的旗幟,他在第一期《新世界》連載《晝夜平分時》,該文後來成為《水晶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他還在第一期《新世界》發表了一篇有關威廉·伯勒斯的文章,伯勒斯的工作對巴拉德和《新世界》的其他某些作家來說似乎是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