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80頁

    是大江以南的一支孤軍,與我們和陝北方面,早已失去聯絡。賀龍等僅僅從敵人的情報中,

    獲悉紅軍大部都已向西北方向轉移,因而他們也由湘鄂川黔邊區向雲南西北部行進。他們向

    西北兜的圈子,比一方面軍還繞得大,沿途所遭受敵軍的截擊和所經歷的艱險,也是十分驚

    人。

    我們一直注視賀龍蕭克兩部的動向,也像以往策應一方面軍一樣,多方設法予以策應。

    一九三六年四月間,我們從敵人情報中,獲悉他們正在向雲南的大理前進,因判斷他們是企

    圖沿雅礱江向我們靠攏。總司令部因派遣幾路部隊,前往康滇邊境策應,兩軍卒於雷波以南

    地區會師。

    我們一直注視賀龍蕭克兩部的動向,也像以往策應一方面軍一樣,多方設法予以策應。

    一九三六年四月間,我們從敵人情報中,獲悉他們正在向雲南的大理前進,因判斷他們是企

    圖沿雅礱江向我們靠攏。總司令部因派遣幾路部隊,前往康滇邊境策應,兩軍卒於雷波以南

    地區會師。  

    四方面軍與二方面軍在雷波的會師所引起的歡騰,不亞於一年前在懋功的會師。總司令

    部派去的部隊,阻擋了雲南盧漢部和四川劉文輝部從東南兩方面直向二方面軍的追擊。二方

    面軍因此得以徐徐向北,移到雅江和新龍一帶地區休息。這在二方面軍一般同志看來,四方

    面軍充分發揮了休戚相關之誼。

    當時,賀龍蕭克兩部已合而為一,統稱之為二方面軍。原二方面軍是由賀龍夏曦分任總

    指揮與政治委員,夏曦在雲南途中溺死,第六軍原有蕭克任軍長,任弼時任政治委員。這兩

    部分的實力原有兩萬人左右,到達西康地區時,剩下約五千人。他們在夏曦去世後,合併為

    一,仍以賀龍為二方面軍的總指揮,蕭克為副總指揮,任弼時為政治委員。原二方面軍政治

    部主任關向應兼任副政治委員。兩部因人數已減,乃縮編為三個師。

    我們有過懋功會師不愉快的經驗,所以這次特別謹慎,除彼此互相關切外沒有任何互相

    挑剔的地方。而且兩軍的駐地相隔甚遠,沒有彼此聯歡的熱烈場面,自然也減少了摩擦的機  

    會。二方面軍的領導人物以任弼時為重心,他留俄回國後,任少共中央書記,一九二七年以

    擁護共產國際反對陳獨秀著稱。中共第六次大會時,被選為中央委員,後來升任為政治軍委

    員。他原富有青年氣味,經過許多磨練,已顯得相當老陳。當時他已蓄起幾根鬍子,我往常

    叫他做小弟弟,現在也要笑著叫他做“任鬍子”了。賀龍當時亦看不出任何土匪氣味,簡直

    就是一位循規蹈矩的共產軍人,一切聽由任弼時指揮。蕭克將軍倒很像個文人,愛發發牢騷,

    但也不堅持己見。關向應原也是少共的小伙子,這時仍富有青年氣味,不遇者大問題,例不

    113/166

    ----------------------- Page 450-----------------------

    《我的回憶》第三冊

    輕易發言。

    我們在爐霍歡聚一場,大家一團和氣。不過二方面軍一般幹部,對一方面軍的離開江西,

    不無誤會以至怨言,尤其對夏曦過去的領導深表不滿。夏曦也是“二十八宿”之一,曾在二  

    方面軍中大事肅反,誤殺了一些好同志,因而有些同志認為這是中央為留俄派把持後的“德

    政”。他們對於一、四兩方面軍會合後所發生的一切,也極表關懷。但我們覺得這些過去的事,

    此時不宜多談,應根據新政策,以謀今後的發展。

    任弼時等人直至此時才知道中共已改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他們研究了我們和

    陝北間來往的電報,並了解由“聯蔣抗日”以至“聯張反蔣抗日”的真相。任弼時對於這些

    變化,起初也感到有些尷尬,覺得他以往反對陳獨秀的主張,現在卻又走回陳獨秀時代的老

    路。但旋又覺得這既是共產國際的決議,應當毫無保留的接受。他對於陝北已與張學良發生

    聯盟關係這一點,也認為中共方面只有採取一致的步驟。一般說來,二方面軍的同志是在整

    個政策已經改變之後和我們會合,所以只須表示支持新政策,就再沒有異議了。

    任弼時本人對於毛兒蓋的爭執特別感興趣。不惜花很多時間,分別和朱德、徐向前、陳  

    昌浩、劉伯承和我詳談,搜集有關資料,研究這個爭執的癥結所在,我曾笑問他是不是想做

    “包拯”⑤,他也不完全否認這一點,表示他是一個沒有參與這一爭端的人,現在研究一下,

    也許將來可以為大家和好盡些力量。

    任弼時將他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大致指出下列各點:(一)四方面軍之策應一方面軍是真

    誠互助的行動,不能說四方面軍的同志們早有反中央的傾向;(二)雙方都有成見,最先表現

    這種成見的,卻是凱豐的文章;(三)一、四兩方面軍彼此的批評很多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公

    平的;(四)沒有改政治路線以前,毛兒蓋的爭執勢所難免;(五)毛澤東等自毛兒蓋率一三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8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