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頁
13/166
----------------------- Page 350-----------------------
《我的回憶》第三冊
銷出去,所需糧食和其他日用品,也不易運進來,而且軍隊在那裡駐紮久了,到處打土豪,
同樣會增大白區和蘇區的對立形勢。
關於糧食問題的討論,迅即擴大為一般經濟問題,乃至整個政策問題的討論。在一般經
濟政策問題上,出增加糧食生產外,還要解決蘇區內部和蘇區與白區之間的商業問題,市場
價格問題。那時蘇區盛行一種強迫規定商品價格的辦法,價格也規定得 很不合理,如糧食價
格一般規定得很低,這就造成了糧食外流的狀況。我的同志們告訴我,儘管蘇區內糧食缺乏,
但仍有少數糧食從蘇區流出去。因而我們覺得,要解決糧食問題,就要廢除限價,抬高糧食
價格,活躍市場,使蘇區以外的糧食,有流入的可能,同時使蘇區的糧食不會流出。土產流
出去,換糧食進來。而且蘇維埃政府,要全盤改變它的經濟財政政策,即由打土豪轉變到稅
收制度的建立,但這又非一時所能完全做到的。
就在這些問題上,表現了兩種不同的看法。少數同志如具有立三傾向的戴季英,認為改
變經濟政策並不能解決糧食缺乏的實際問題,只有注意軍事發展,繼續打土豪,同時糾正一
些打土豪所發生的缺點,才是比較有效的辦法。多數同志如鄭位三、王平章等,則覺得打土
豪已經造成赤白區的對立,如果繼續下去,不僅不能鞏固蘇區,而且將危及蘇區的存在,只
有逐漸建立財政經濟制度,加緊節約和生產,逐漸廢除現在打土豪的辦法,才是根本之圖。
不兩天,曾鍾聖從前線趕回來了。他告訴我一些軍事情況和他正在執行的軍事計劃。當
時紅四軍是由鄺繼勛任軍長,余篤三任軍政治委員。這個軍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等三個
師。第十第十一師各有三個團,第十二師則僅有兩個團(其第三十五團尚在擴編中),人數約
一萬人,槍枝六千多一點;再加上地方武裝的槍枝,合計鄂豫皖全蘇區約有九千條槍。
鄺繼勛帶著第十一師全部和第十師的兩個團到金家寨去了,他們的任務是相繼解決駐紮
在流破幢、麻埠③這些市鎮上的駐軍,以期奪取敵人武裝來壯大自己,並擴大蘇區的地盤。
那一帶糧食較充足,可以在那裡多行動一些時候。但從此地到金家寨去,中間隔著約一百里
的白區,交通阻隔,因此,無法知道他們行動的近況。
曾鍾聖認為國民黨政府現在並無進攻鄂豫皖蘇區的整個計劃,只在邊緣上有少數白軍配
合民團經常騷擾。在新集克服後,他會同餘篤三和第十二師師長徐向前,指揮第十二師和第
十師的第三十團在新縣西北一帶地區活動,企圖擴大光山星山的蘇區地盤。誰知那裡的地主
們堅守著一些寨子,不肯放棄,我們圍攻高山寨時,傷亡竟達千人,最後還不得不放棄圍攻。
他覺得要進攻那些寨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因為當地人民都被脅迫到寨子裡去了,糧食
和其他的一切也被他們搬到寨子裡去了。我們軍隊所遇到的是嚴格的堅壁清野,曠日持久,
糧食無以為繼,攻堅又無重武器,不免招致傷亡。他也承認貧民們追隨著地主民團,堅決抵
抗我軍,是由於打土豪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軍分會本身組織並不算是健全的,面臨的困難也很多。據曾鍾聖告訴我,因為幹部缺乏,
只有優先充實戰鬥部隊。這樣,軍分會本身在人手上更相形見拙了。擔任參謀長的蔡申熙,
原任第十師師長,因負傷未愈,才改任參謀長,現在他又兼任軍事學校的校長,經常在校里
授課,不能實際執行參謀長的職務,現在參謀部只有一位年輕的李參謀長主任負實際責任,
參謀人員少的可憐。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由余篤三兼任,余到前線去了,政治部的人員多隨同
前往,剩下的也為數無幾了。軍事學校學生不到兩百人,住在離這裡有六十里的沙窩區,這
些學生除上課外,還要擔任繁重的警戒任務。軍醫處和軍需處的組織倒是很龐大的,軍醫處
所屬的醫院經常有四千傷病兵;軍需處附近設有許多小工廠,如修械廠、被服廠等,還看守
著上千個被抓來的土豪,總共人數要逾兩千人。因此軍分會的直屬機關就超過了五千人。
軍需處所看守的那些“土豪”,是按他們的身份,分別予以“優待”,希望他們能設法繳
出一些罰款、醫藥用品以至軍用品等。但日子久了,在他們身上愈來愈榨不出甚麼油水來了。
14/166
----------------------- Page 351-----------------------
《我的回憶》第三冊
赤白區的阻隔,白軍民團的封鎖,以及那些土豪確繳不出東西等等困難,使軍需處這項工作
的效果,逐漸縮小。
被俘虜來的岳維峻師長,似是一個最突出的“土豪”。軍分會曾向他表示,如果他能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