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頁
趙藩內閣派系博弈若干時間,毅然決定出兵干涉周藩的削藩集權。
魏東生經營多年的鐵路建設適機派上用場,趙藩部隊通過鐵路運輸超高效率抵達前線,進而形成局部戰略優勢,快速擊敗周藩的主力部隊和晉國遏制趙藩干涉的預備軍。未等反應唐藩、燕藩、魯藩等勢力反應過神來,趙藩業已奠定勝利。可惜,趙藩害怕燕藩和魯藩的大舉干涉,獲勝之後立刻與周藩、晉藩簽署和平條約,條約規定:榆林府自由加入趙藩,周藩准許延安府繼續保持獨立;汾州府自由加入趙藩,晉藩准許平陽府、遼州府、沁州府等府自治。
趙周晉戰爭結束,魏東生以鐵路功勞補入內閣,授職三省院右丞,全面負責趙藩境內的工業建設、交通運輸等事項。
當然,燕藩和魯藩都不會縱容趙藩無底線擴張。倉促的趙周晉戰爭剛剛結束,魯藩、燕藩、夏國等勢力就攛掇晉藩、周藩、唐藩等藩國組建反趙包圍圈。和平協約還未正式落字,晉周唐三藩聯盟就開始積極備戰。
凡此種種,趙藩贏了戰爭卻沒有笑容。稍有不慎,數年之後就是魯燕唐周晉等藩國的四面八方大圍攻局勢。趙藩朝廷憂心忡忡,甚至有人提議把榆林府和汾州府分別歸還周藩和晉藩,回到戰前均衡局勢。
1806年剛剛繼位趙藩藩王的魏文軍卻不甘心。
魏文軍父親疏於軍備改革,既長期沉迷佛道婆羅門教等宗教神秘文化,又痴迷後宮某名妃子的私人情感。魏文軍父親頗有一些“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特徵,若不是他在位的1795年到1806年國際局勢相對平和,若不是內閣秉政制度大幅度削弱了王權,魏文軍父親極有可能斷送趙藩數代藩王的持續復興。
為了削弱魏文軍父親的負面影響,魏文軍爺爺曾在魏文軍痴迷小妾時予以干涉,授意一名宗親將領撫養魏文軍。在宗親將領影響下,魏文軍生來就喜歡軍事,年齡稍長又從軍征伐。繼承趙藩藩王時,魏文軍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青年將領。趙藩之所以決定干涉周藩內政,最主要原因就是魏文軍試圖橫掃父親時代的頹廢意志。
面對父親時代的懦弱勛臣,魏文軍非常痛心。
魏文軍不僅不怕魯藩和燕藩干涉,更想打出趙藩的威風。魏文軍利用實君立憲便利,頻繁罷黜怯戰派大臣,高調提拔主戰派新銳。魏東生這樣的“主戰派”,旋即得到魏文軍重用,魏文軍不惜得罪無數實權臣屬,也要堅持己見把魏東生調到樞密院,任職相當於現實世界華國軍委副主席的樞密副使。有了魏文軍竭力支持,魏東生甚至能以樞密副使發揮出樞密使的職能,間接控制趙藩境內的所有軍事力量。
時間走到1809年,北中國硝煙味道越來越濃。
為了應對四面危局,魏東生竭盡所能發揮趙藩的軍國優勢,拼命擴軍再擴軍,駭然啟動動員令拉起一支200萬龐大規模的軍事力量。趙藩國力無法維持200萬規模的部隊,時間稍長,自己就會潰敗。
情知趙藩劣勢無數,魏東生說服魏文軍主動出擊,率先打垮晉周唐三藩同盟。
1809年春,魏東生令趙藩主戰派將領總領30萬精銳和50萬徵召兵西進,主攻晉周兩藩;魏東生本人則率領10萬精銳和70萬新軍坐鎮薊州府,阻滯燕藩有可能到來的干涉;魏東生又緊急啟動一步暗棋,勒令從科西嘉島拐來的拿破崙和趙藩舊將駐屯在廣平府和河間府一帶,防禦魯藩有可能到來的干涉。
西線戰場最為順利,晉藩、周藩、唐藩都不堪一擊,迅速被趙藩精銳打垮。
怎樣處置三藩呢?
魏東生利用戰爭聲望迅速總攬朝政,先攜勢登鼎趙藩內閣丞相,而後力排眾議毅然決定以諸夏同宗同種名義徹底兼併三藩。為了緩解三地民心反感,魏東生又主動說服魏文軍廢棄趙藩之名,取“三家分晉”古例而逆行之,成立北方聯邦共同體。
當然,名號作用寥寥無幾,關鍵是具體政策能否到位。
魏東生總理趙藩內閣之後,改唐藩為甘肅行省,改周藩為陝西行省,改晉藩為山西行省,改魏藩舊地為朔方行省,改趙藩為河北行省,全面廢棄隱隱約約即將成型的民族主義潮流,鐵腕打壓境內的一切地域敵視。與此同時,魏東生又利用工業革命的力量,積極鼓勵五行省人口流動和資本流動,減少彼此之間的分歧。
這些都是長遠政策。
短期政策,魏東生承認邊疆地區的獨特性,深知交通基礎才是一切。魏東生昔日不願意支持毛九忠和原復道統一九州,就是因為當時的交通條件根本無法維持從東北蔓延到俄羅斯的超級帝國。如今有了鐵路,交通便捷了許多,帝國大一統的根基更加堅固。
但是,邊疆鐵路至今尚未建設完畢,貿然在邊疆耗費精力必然得不償失。
凡此種種,魏東生予以妥協,和善面孔准許烏斯藏地區和西域地區進行自治,並把唐藩王室送到烏斯藏,允許其通過民主選舉方法繼續世襲統治烏斯藏;把周藩王室送到西域北疆,把晉國王室送到西域南疆,允許兩家通過民主選舉方法繼續世襲統治西域。送別三藩王室之後,魏東生又寬容准許一切忠於舊王室的力量追隨三藩王戍衛邊疆,言下之意則是說:“想效忠三藩王者,快去邊疆盡忠吧。如果你繼續留在三行省,就別想再舉著他們的旗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