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86頁

    姬素素不懂。

    然而,沒有軍閥只是姬素素的一廂情願,國家神聖化也是姬素素的一廂情願。

    以數量而論,歐美發達國家生態不是普遍現象,華國的國家凝聚力也不是普遍現象。華國百姓想像中的國家概念,全球一百八十餘國家和地區,最少有四分之三不達標。魏東生可以斷定,其中最少有三分之一國家的組織度遠遠不如祝為集團;甚至連人口這樣的最基礎數據,某些國家都比不過祝為集團。

    祝為集團7月底呈給魏東生的預測報告,說旗下所有分公司總雇員數量2009年底極大概率突破200萬。事實證明祝為集團的預測報告過於保守了,截止2009年10月底,祝為集團總雇員量已然迅速刷新到209萬之巨。

    環顧全球各國及地區,才有156個國家或地區超過100萬人口,其中不丹人口數量馬其頓人口數量名。如果把祝為集團視之為祝為國,它的人口規模瞬間超越馬其頓、斯洛維尼亞、甘比亞、愛沙尼亞、卡達、冰島等國,以絕對優勢排名全球第144名。

    論經濟,春秋系不弱於全球泰半國家;論組織管理能力,魏東生也有信心治理千萬人口級別的小國。

    既然如此,為何不試著走出去呢?

    事實上,魏東生很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了。

    資本運營有“借殼上市”的說法。證券市場為了保證穩定性,慣來嚴格審查每一家公司的上市資格,以致許多公司都倒在臨門一腳。三十年記憶里,迅雷從2003年折騰到2014年,才艱難實現上市夢想;搜狗2010年拆分獨立後,年年說要上市,結果年年都上市不成。為了繞過政治因素和繁瑣程序,部分企業遂選擇收購一家殼公司,然後利用這家上市公司將借殼者的其它資產通過配股、收購等方式注入。

    魏東生想把經濟領域的借殼上市運用到政治領域,即通過資本力量附庸某小國,從而獲得國家政權才能擁有的政治權利、外交權力、軍事權力。

    就像前面所說的,如果能夠在某小國養一支萬人規模的軍隊,即使它與華國相比屁也不是,也能把一些經濟糾紛小事轉變成政治外交事件。如此,魏東生有了關鍵時刻保命退路。

    竊國目標,魏東生業已選好。

    烏有國!

    烏有國地在非洲南部,境內乾旱少雨,地廣人稀。烏有國的國土面積約82萬平方公里,比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五省加起來還大;與此同時,烏有國的人口約有211萬,僅比華國某些縣級市大一圈。

    地盤廣,人口少,完美契合殼資源特徵。

    烏有國的戰略價值有限,除了沿海有一丁點兒狹長平原,其內陸深處大抵都是高原山地。地形及市場嚴重製約烏有國的經濟發展,即使算上食品飲料、木材加工、皮革加工等小規模私人企業,烏有國整個國家也僅有兩百餘家企業。

    不過,烏有國的人均gdp此刻卻比華國還高,這是因為鑽石、鈾礦、黃金等礦石資源出口拉高了gdp數據。當然,就像一個億萬富翁和9個窮光蛋平均之後是十個千萬富翁,這種平均其實毫無意義,烏有國看起來漂亮的人均gdp背後是觸目驚心的貧富差距和無法想像的超高失業率。

    照理說,貧富差距越大,矛盾越尖銳。然而,烏有國是典型的非洲國家,零星現代化城市點綴在漫天遍野部落之間。大量的黑人族群停滯在部落體制乃至原始部落體制,混混沌沌混過一日是一日,嚴重缺乏改天換地的鬥爭精神。哪怕失業率高到60%,烏有國也很少發生變亂。

    沒關係。

    魏東生不怕烏有國沒有矛盾。

    沒有矛盾,就輸入矛盾。

    沒有覺醒,就輸入覺醒。

    話說,早在春秋集團剛剛起步的2004年,魏東生就基於早作準備心理提前布局烏有國。彼時,魏東生尚未誕生篡權烏有國的想法,純粹是為了應對陰影帝國或碳基生命同盟降臨之後的社會變革而落棋南部非洲。這些年來,魏東生不斷基於時事小幅度調整產業布局,金融風暴燕京禁足事件之後才滋生了竊國野心,毅然決定提前激活棋子。

    第240章 太陽系組織

    竊國烏有的路線,魏東生也有了大致規劃。

    暴力機器是統治的基礎,想篡權烏有國,必須有能力遏制烏有國既有的軍事力量。

    烏有國是人口小國,也是軍事弱國。

    烏有國的國防軍僅1.5萬人,其中空軍和海軍加起來約1000人;警察特種部隊6000人;由四個機械化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反坦克團、總統衛隊組成的陸軍,合計約8000人。烏有國國防軍的數量不行,質量更不行,華國隨便調來一個團就能輕鬆吊打烏有國。可惜,魏東生更弱,沒有權力、沒有資本調遣一個團。

    即使有權力,華國也不會允許魏東生獨走遠征非洲大陸,國際社會也不會允許魏東生吞併烏有國。

    魏東生必須另想它法。

    話說這些年來,魏東生以收養、救助、留學等名義,不斷把烏有國孩童帶到華國。2004年到2008年,烏有國孩童在華國接受特色教育;2008年到2009年,魏東生增添針對烏有國的革命教育內容,令烏有國孩童覺醒看穿部落體制的落後和國際礦業資本的殖民剝削,引導他們學習盤陽市的先進文化。

    這群烏有國少年背負著回國拯救兩百萬黎民百姓的使命。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8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