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頁
答案顯而易見。
類似的影響,不勝枚舉。儘管曹操從此在禁足廬江郡,這杆旗幟卻能跨越空間距離鎮壓各地臣屬。曹丕的右丞相官職和魏王勳爵,地位也非常尷尬,每件軍國大事,每項重要人事,都必須請示曹操意見。曹操否決了,曹丕就別想順利推行新政。
現實世界歷史裡,曹操去世次月,曹丕就擢升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前將軍夏侯惇為大將軍,等等。曹氏的篡漢進程,也隨之驟然提速,年底就逼迫劉協禪讓,世間從此有魏無漢。曹氏篡漢或許是命中注定的歷史進程,可劉協禪讓時間卻明顯取決於曹丕的意志。而倘若曹操長生不老,曹丕退居二線,曹氏是否篡漢和篡漢時間,都將取決於曹操的意志。
曹操能從官渡之戰忍到赤壁之戰,再從赤壁之戰忍到襄樊之戰,顯然不像曹丕那樣急在一年。即使曹操渴盼篡漢登基,耐心再忍三五年,也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多說一句,曹操為何不願篡漢呢?
原因可能有很多,外人只能模糊猜測。
魏東生覺得他能夠理解曹操的遲疑。
後世人讀三國史書,或許覺得篡位是一件簡單事兒,只要實力到了,趕劉漢皇帝下台就好。可是漢末士族百姓,心底卻很難認同這樣的價值觀。回顧歷史,夏商周到秦漢,除了田氏代齊等諸侯國規模的篡位,可有哪家王朝源於權臣篡位?真正意義上的王朝級別篡位,王莽是第一例,也是能供曹操參考的唯一一例。想想王莽篡位前的萬眾歸心,想想王莽篡位之後烽火狼煙,曹操敢不心寒?
有王莽前例在,曹操哪敢輕言篡漢?
人心不可不畏。
絕不能小瞧了當代人心。就像資本主義思潮和封建主義思潮的博弈,在清末民國初,資本主義取締封建主義是人心所向的大勢;而在資本主義尚未全面擊敗封建主義的唐宋王朝,封建君主才是人心所向大勢,貿然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或共產主義價值觀的下場可想而知。
篡位也可視為一種思潮,就像強盛封建帝國的百姓不會接受資本主義價值觀,敵視篡位的帝國百姓很難接受權臣篡位價值觀。特別有了王莽慘敗收場例子,曹操等權臣,糾結遲疑是否篡漢才是正常的掙扎。
題外話,即使曹丕冒險成功,追究而後曹魏短祚和司馬晉崩潰的內在原因,得國不正的篡位後遺症也始終繞不過去。
曹操遲疑了一生。
曹操這杆旗幟不倒,或許還將持續下去,繼承人曹丕也不必孤注一擲加速曹氏篡漢進程。
以上就是曹操融合長生種子的直接影響,曹丕稱帝和曹魏黃初年號瞬間都沒有了存在基礎。
直至222年,劉漢帝國依然苟延殘喘,曹丕依然只是魏王。沒有曹操的准許,曹丕繼承了魏王勳爵也不敢莽撞篡漢;沒有曹氏篡漢,劉備和孫權也都不敢貿然稱帝。
當然,區別還是有的。隨著曹操從此不得走出廬江郡半步消息傳遍九州,各地文臣武將相繼慢慢滋生小心思,有些武將想趁機割據邊疆,有些文臣懷著“一朝天子一朝臣”念頭向曹丕靠攏。雖然曹操仍是無可置疑的主旗,聚集在曹丕身邊的文臣武將卻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武將為了取信曹丕而拒絕曹操調遣。曹操駐守廖安時間越長,曹丕的實際權勢越膨脹,父子倆漸漸因為權力衝突而有了隔閡。
220年之前和220年之後,北中國漸漸呈現不同風格的畫卷。
或許,這就是“天無二日,人無二主。”
曹操長生衍生的種種,暫且說到這裡。
再說外部環境。
曹操、曹丕沒有篡漢,劉備只能一直自稱漢中王。劉備亦是亂世梟雄,絕不肯躲在益州,靜等曹操重鑄九州秩序。220年初探得曹操病重,劉備就開始積極準備趁亂擴張。儘管曹操融合長生種子停止衰老大幅度改變歷史進程,但是劉備覺得曹操禁足廬江郡懲罰和曹操、曹丕父子漸生隔閡未嘗不是可趁之機,遂仍以為關羽復仇名義發起東征,五萬部隊浩浩蕩蕩殺向荊州。
現實世界歷史裡,曹操逝世,曹丕篡漢,劉備高舉為關羽復仇旗幟,浩浩蕩蕩殺向東吳。面對氣焰囂張的劉備,孫權一邊向曹丕稱臣修好,避免兩線作戰;一邊緊急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統軍五萬迎戰劉備。最終,陸遜夷陵火燒連營七百里,幾乎全殲了劉備主力部隊。夷陵之戰,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亦並稱為奠定三國政治格局的三大戰役。
千年殺戮世界裡,夷陵之戰將會怎樣演變呢?
第502章 長生劉備
第502長生劉備
陸遜早早拜師魏東生,且因為陸康兵敗舒縣、陸儁慘死盜賊之禍等事,陸氏與孫氏無恩有怨。此時此刻,陸遜只盼劉備能夠痛毆孫權出氣,他才不會為孫權打一場夷陵之戰。
十四年前,赤壁無公瑾;十四年後,夷陵無伯言。
探究現實世界歷史裡的夷陵之戰,陸遜的貢獻絕不弱於周瑜對赤壁之戰的貢獻。彼時面對銳氣正盛的劉備,東吳諸將要麼垂頭喪氣,或降曹,或降劉;要麼準備不顧一切迎戰劉備,拼實力,打硬仗。陸遜努力說服主戰派諸將放棄速戰速決的想法,果斷戰略後退消耗敵軍士氣,這才以逸待勞打崩了劉備。
千年殺戮世界裡,少了陸遜統一諸將思想,東吳諸將速戰速決派占了上風,全面放棄了陸遜的“避敵鋒芒,伺機破敵”策略。可惜,事實證明,陸遜的避敵鋒芒策略才是正確思路,東吳諸將和劉備速戰速決簡直是自尋死路。宜都郡到蘄春郡,朱然敗,潘璋敗,韓當敗,徐盛敗,孫桓敗,等等。東吳在荊州戰場簡直一觸即潰,短短數月時間,劉備駭然橫掃荊州各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