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頁
再然後呢?
或許,民族主義號角聲中,山東形成魯民族的魯國,東北形成燕民族的燕國,河北及部分內蒙古形成趙民族的趙國……?
或許,一群蓬萊共和國優勝劣汰,誕生魏夏版本的美利堅合眾國?
魏東生覺得非常無趣。
即使未來仍是諸夏秩序的世界,這樣的世界也不是魏東生想要的世界。
再者,十世轉生已經到了第九世。第二世和第八世的無所作為,是因為魏東生想以觀察者身份見證歷史變遷,從中領悟一些歷史課本無法描述的細節。而今臨近十世轉生終點,魏東生沒了蟄伏必要,也不願意再無所作為了。
最少,魏東生不願意九州大地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苦難。
趨向現實世界歐洲列國的演變,到此為止吧。
1799年,魏東生返回魯藩,尋找可以結束戰亂的基業。
環顧今時魏夏分封帝國,魯藩、夏國、趙藩、燕藩等國號曰四強。
論及實力,自然魯藩最強,魯藩是本時空工業革命的誕生地。與現實世界英國相比,魯藩地理優勢差了點兒,人口規模優勢卻勝於英國數倍。但是,就像維多利亞時代的大不列顛帝國,魯藩內閣上上下下都充滿了制度自信和理論自信,魏東生絕難說服他們在最強盛的時代更改政治路線。
夏國實力稍次,卻擁有最強的潛力。可惜,因為數百年來的削藩與反削藩傳統,所有藩國都抵制夏國在九州範圍內擴張勢力,稍有異動就是另一場尊王討逆大同盟殘酷戰爭。
邊角之地的燕藩,地理優勢最為優越,但燕藩藩王魏大業卻是障礙。最近數十年來,燕藩傳承充滿了血腥味道,以魏大業為始向上數,七任藩王都是通過近衛軍政變上台。魏大業不僅是近衛軍政變的受益者,也是近衛軍政變的受害者,他繼位之後千方百計打壓內閣。魯、夏、趙、燕等諸夏四強,燕藩是唯一一家標準君主制度藩國,內閣丞相至今匍匐跪倒在王權面前。
數來數去,唯有趙藩可取。
趙藩當然也有缺點。
譬如,趙藩最近六任藩王整體比較優秀。以魏大廉防守反擊大破魏藩藩王毛尚並為始,魏大廉的子子孫孫率領趙藩諸府慢慢走向復興,向北兼併了魏藩的優質遺產,趁尊王討逆大同盟戰爭向東擴張占領了晉國太原府。六任藩王,代代賢良,趙藩百姓非常尊敬王室。即使內閣秉政思想如今泛濫成災,趙藩王室依然在民間享有巨大聲望,間接導致趙藩內閣秉政仿佛成了趙藩特色的實君立憲。
魏東生如果想鳩占鵲巢控制趙藩,未來少不了和趙藩藩王博弈。
說到鳩占鵲巢,難度並不高。
與現實世界歐洲列國亂戰有所不同,魏夏諸藩亂戰更像上古的春秋戰國。有皇帝這杆旗幟在,有尊王攘夷這句口號在,諸夏始終被視為一個有機整體。就像商鞅、李斯等六國之士都在秦國功成名就,此時此刻,許多在本藩不得志的才俊,也以歐洲列國無法想像的高自由度互相流通。而對外藩人才的招募,趙藩更是其中翹楚,它廣開門路歡迎所有藩國的奇人異士。
時代脈搏走到1800年,魯藩革命工業已經開花結果,各藩敏銳覺察到鐵路運輸的重要意義,紛紛投資建設。趙藩財政薄弱,僅僅依賴政府投資,無法快速建立起趙藩藩王和趙藩內閣想要的健全鐵路網絡。於是,除了政府投資,趙藩又頒布種種優惠政策吸引國際資本投資境內鐵路建設。
魏東生服役新泉港都督府時,曾利用諳厄利亞割讓直布羅陀海峽和干涉科西嘉島內政等事件賺取豐厚利潤。回到魯藩,魏東生情知鐵路暴利時代來臨,傾其所有入股一家鐵路建設商會。一切準備妥當之後,魏東生攜這家鐵路建設商會前來趙藩合作,順利討得河間鐵路局局長一職。
第471章 北方聯邦
第471北方聯邦
1806年,魏東生老老實實熬資歷熬到趙藩鐵道部部長。
1807年,周藩國內局勢突然動盪起來。
話說魏藩強勢之際,周藩曾主動把榆林府和延安府賜給親善毛九忠的部屬,設立了自由度極高的榆林伯爵國和延安伯爵國。而後,榆林府被魏藩公爵毛尚並侵占;合縱連橫大混戰期間,周、趙、燕三藩瓜分魏藩,周藩趁勢收回了榆林府;尊王討逆大同盟戰爭期間,丞相原復道勒令周藩准許榆林府自治;尊王討逆大同盟戰爭結束,基於削弱鄰藩的小心思,諸藩國寬容准許榆林府繼續維持自治格局。
時間來到1807年,工業革命號角聲響遍諸夏,市場需求逐步推動各藩集權。周藩藩王斟酌大勢,覺得趙藩、魯藩、燕藩互相齷齪,或可趁機整合延安府和榆林府。延安伯爵和榆林自治府都不肯放權,積極求救趙藩、唐藩、漢藩、晉藩等鄰居,榆林府甚至以魏藩遺產名義申請加入趙藩。
延安伯爵不願屈服,心思是寧為雞口,毋為牛後;榆林府傾慕趙藩,則純屬於經濟文化輻射使然。
論政治體制,周藩類似燕藩,都是藩王聖裁一切的君主制度。而趙藩雖然不如魯藩、夏國、吳藩等國,卻也是相對進步的實君立憲。榆林府自治已久,希望加入體制契合度更高的趙藩。
論經濟體制,趙藩尾隨魯藩之後啟動工業革命,國民收入固然不如烈火烹油的魯藩,卻與周藩、晉藩、唐藩等內陸藩國迅速拉開距離。如果有選擇,如果沒有叛國惡名拖累,榆林府和延安府的百姓肯定都願意加入趙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