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頁
燕京時間7月14日凌晨6點26分,納尼亞工人革命黨表示願與聯盟軍合作,立刻組織工人支持聯盟軍執政納尼亞。
似乎一切進展的非常順利。
可惜,戰爭永遠不可小覷。
燕京時間7月14日凌晨6點34分,本以為已經被聯盟軍逮捕的納尼亞總統博哈母巴,突然現身一輛直升飛機里。博哈母巴一時之間鬧不清楚究竟誰發動了軍事政變,他不敢因為突襲總統府的精銳士兵說法語而指責法國,也不敢因為軍官面貌疑似華人而指責華國,果斷把近些年南部非洲各國都頭疼不已的南部非洲人權發展基金會當作黑鍋,通過社交網站等網絡媒體痛斥南部非洲人權發展基金會的狼子野心。
納尼亞總統博哈母巴的現身,成了聯盟軍軍事政變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說起博哈母巴,他還是很有能力的。
博哈母巴曾在莫斯科學習社會學和政治學,上世紀50年代末參與創建奧瓦母博人民組織;1961年因參加獨立鬥爭被捕,獲釋之後流亡海外;納尼亞獨立之後,博哈母巴又在體系內摸打滾爬十五年,2005年3月就職納尼亞第二任總統。博哈母巴是率領納尼亞走向獨立的元老,哪怕此刻已經七老八十,他也有著活在和平年間的人所不具備的機敏。
得聞博哈母巴竟然脫困未死,剛向共和國聯盟黨表示合作意向的納尼亞工人革命黨迅速翻臉,倒戈一擊把共和國聯盟黨的情報資料轉交給博哈母巴。除了被突襲打蒙打殘的總統衛隊,四個機械化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反坦克團等納尼亞國軍事力量,紛紛公開發表支持納尼亞人民組織和總統博哈母巴的誓言,表示堅決與聯盟軍亂黨戰鬥到底。
與此同時,聯盟軍軍官發現隊列訓練畢竟是隊列訓練。
平時的槍械訓練,訓練的再好也不是合格的士兵。即使全面引進華國軍事組織制度,烏合之眾的聯盟軍也沒有資格俯視納尼亞國的正規軍。剛開始的突襲作戰,納尼亞士兵在華國退伍軍人軍官指揮下有條不紊攻克預定目標,表現的很好;但是,當戰場混亂起來開始考究士兵和軍官的軍事素養時,源自華國退伍軍人的青年軍官,暴露了他們缺乏全局視野的致命缺陷;源自於納尼亞土著的基層士兵,也暴露他們缺乏實戰演練和缺乏戰士基本素質的致命缺陷。
平時的演練,平時的教導,都忘的一乾二淨。
己方處於優勢時,聯盟軍不知該如何高效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以致納尼亞總統博哈母巴從容組織起來反攻力量;己方處於劣勢,聯盟軍不知道該如何反擊,也不知道“化整為零”和“化零為整”應對博哈姆巴的重點圍剿策略。
若非納尼亞政府軍也是一團稀爛,聯盟軍勢必全軍覆沒。
魏東生籌備三年之久的軍事政變,就這樣虎頭蛇尾走向失敗。
聯盟軍見大事不可為,果斷放棄泰山壓頂式江山一夜變色的美妙幻想,緊急撤往起義失敗方案預備的軍事基地。
在華國國民眼裡,納尼亞軍事政變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7月13日,電視台新聞頻道僅用數十秒時間簡單介紹此事:“當地時間凌晨,納尼亞發生一起未遂軍事政變。”
其它的介紹,沒了。
網際網路媒體新聞速訊,對這場未遂軍事政變的描述,也僅限於幾行文字和一張博哈母巴的照片。
大家不知道納尼亞國國內的政治版圖,也不知道共和國聯盟黨究竟是怎麼回事,甚至不知道納尼亞的地理位置在太平洋還是在非洲,在南非之東還是在南非之西。
大家也沒有興趣了解。
非洲嘛。
在華國網民印象里,非洲各國的軍事政變本就頻繁的像吃飯喝茶。
以2010年為例。
2月18日,尼日發生軍事政變,扣押總統馬馬杜·坦賈。
3月13日,中非共和國聲稱挫敗一起擬於15日發動的政變陰謀。
瞧瞧,軍事政變真的不稀奇。
7月間再多一個納尼亞未遂軍事政變,並不意外。
這很正常。
這很非洲。
再者,國弱民寡的納尼亞毫無國際地位可言,它在華國也因之毫無存在感。
華國國民不關心納尼亞,也不關心納尼亞的未遂軍事政變。
世界各國不關心納尼亞,也不關心納尼亞的未遂軍事政變。
只有納尼亞人民組織和納尼亞總統博哈母巴,憤怒聯盟軍的軍事叛亂;只有魏東生直屬勢力,心疼聯盟軍軍事政變未遂帶來的巨大傷亡。
納尼亞政府統計數據顯示,軍事政變造成1661死亡,其中包括1013名軍人或警察。把6000名警察特種部隊計算在內,納尼亞國防軍的總兵力才1.5萬人,聯盟軍一次性就打殘了納尼亞十分之一。以此比例而言,聯盟軍還是很有戰鬥力的。如果軍官的軍事素養再高一些,如果士兵的戰鬥技能再可靠一些,如果能夠及時逮捕納尼亞總統博哈母巴,聯盟軍未必沒有能力一夜變色。
可惜,敗就是敗了。
聯盟軍統計數據顯示,聯盟軍共有329人戰死或重傷,其中有17名純正的華人士兵。
這17名華人士兵,13名來自華國大陸,2名來自巴西,1名來自馬來西亞,1名來自法國,都是春秋系耗費大量精力團結過來的革命同志。
2010年7月13日,他們尚未看到革命成功的曙光,便遺憾戰死在納尼亞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