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頁
1707年,以魯藩海軍和皇室海軍某次小衝突為導火索,連橫同盟正式向合縱同盟宣戰。
1713年,越藩加入合縱同盟,衛藩加入連橫同盟,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除了視作緩衝區的吳藩始終保持武裝中立,九州沿海到處瀰漫滾滾硝煙。
這場席捲九州的大混戰,最終由連橫同盟獲得勝利王冠。
燕藩在最後關頭臨陣倒戈,和趙藩、周藩、唐藩一起瓜分魏藩:燕藩拿走了海刺府和金山府,並把勢力延伸到蒙古高原東部;趙藩拿回了宣府、寬和府、朵顏府等失土;周藩拿回了昔年由毛尚並侵占的榆林府;唐藩拿走了昔年由毛九忠吞併葉爾羌汗國而設置的南疆。
越藩和燕藩由於及時臨陣倒戈,實力尚存,損失非常有限。
唯有皇室和魏藩一樣悽慘。
晉國繼承戰爭結束,中原諸藩國刻意削弱皇室,除了河南行省和浙江行省,琉球島和澎湖列島也被迫建藩琉球伯爵。琉球伯爵名義歸皇室管理,實際執行中卻成了越藩、魏藩、吳藩、魯藩、趙藩、燕藩等藩國隨意蹂躪的自由港。而今春秋秩序演化到戰國秩序,魯藩索性廢置琉球伯爵,把琉球和澎湖列島收入囊中。
除了琉球島和澎湖列島,許多皇室直轄殖民地也被迫割讓給魯藩。
特別是皇室的北蓬萊殖民地,幾乎盡數被魯藩奪取,僅剩蓬萊群島的少數島嶼據點。
可惜,魯藩卻沒有拿穩豐碩成果。
時間來到1727年,魯藩殖民地統治政策引來皇室百姓的不滿,皇室直轄的湖北行省、江西行省、安徽行省、江蘇行省等四行省籍貫移民前所未有的聯合起來,猛然打響反對魯藩殖民統治的槍聲。
自吳、夏、魯等三國海洋同盟掀起第二波大航海以來,經過百餘年瑣碎勾心鬥角,皇室逐漸把北蓬萊殖民地整合成一塊。割讓給魯藩之前,皇室北蓬萊殖民地已經囊括現實世界美國的德拉瓦州、馬里蘭州、維吉尼亞州、西維吉尼亞州、肯塔基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等地。儘管核心地帶或許僅限於沿海城鎮,這卻是海洋諸藩國共同認可的夏屬北蓬萊殖民地。
就像現實世界的美國獨立戰爭,夏屬北蓬萊殖民地經過百餘年繁衍生息,早就形成獨特的利益集團。再者,皇室直轄各行省百姓都把割讓北蓬萊殖民地視作奇恥大辱,紛紛自帶乾糧前往蓬萊支援夏屬北蓬萊殖民地的獨立鬥爭;越藩、衛藩、吳藩、趙藩、燕藩也都不樂意魯藩兼併夏屬北蓬萊殖民地坐大,相繼明里暗裡支持夏屬北蓬萊殖民地和魯藩鬥爭到底。
於是乎,夏屬北蓬萊殖民地仿佛現實世界美國獨立戰爭那樣迎來勝利曙光。
經過艱難的六年戰爭,夏屬北蓬萊殖民地成功擺脫魯藩殖民統治。因為海洋藩國各有各的利益,他們異口同聲不支持皇室恢復其在北蓬萊殖民地的統治,默契鼓勵夏屬北蓬萊殖民地建立北蓬萊共和國。北蓬萊共和國就此成立蓬萊第一家獨立政權,體制類似現實世界澳大利亞、加拿大與英國的關係,宣布向魏夏皇室永世效忠,卻拒絕皇室政府干涉北蓬萊共和國內政。
北蓬萊共和國,成了魏夏帝國第二十四藩國。
類似現實世界美國,北蓬萊共和國剛成立就勃勃生機。1733年到1738年,短短五年時間,北蓬萊共和國就與越屬蓬萊和魯屬蓬萊重新劃定勢力範圍,把現實世界美國的田納西州和伊利諾州也併入國土。
但是,此時已經沒有人關心北蓬萊共和國的天命擴張。
1723年,魏君陽逝世,曾孫魏欽喜繼位,是為魏夏王朝第十七任皇帝。
合縱連橫同盟戰爭大潰敗毀了魏君陽的一生英明,魏欽喜繼位不久就間接支持北蓬萊共和國脫離魯藩殖民統治,一時之間頗有明君之象。可惜,魏欽喜為代表的皇室朝廷忽略了內部矛盾。
魏和學院紮根的魯藩,隨著自然科學日積月累慢慢發展,這些年來開始浮現工業革命光輝。
以最著名的紡織產業為例,它本是皇室的優勢產業,皇室壟斷高端產品,制霸中端產品,低端也有人口規模帶來的數量優勢,幾乎能夠以一己之力吊打全球。饒是吳藩這樣的海洋帝國,也僅能通過壟斷海洋貿易來獲利,根本沒有能力和皇室競爭紡織產業。
魯藩就更不行了。
說句心冷的實話,與“機杼之聲,比戶相聞”的蘇州府相比,魯藩根本就沒有紡織的傳統。
可是,工業革命卻能彌補傳統差距。
隨著飛梭、騾機和各式紡機的陸續出世,魯藩的紡織產業駭然以皇室四行省無法想像速度後來居上。論歷史品牌形象,魯藩紡織產業遠遠不如皇室織戶;可論產品數量和成本控制,魯藩紡織產業的優勢卻越來越明顯。
隨著魯藩紡織產業快速崛起,皇室紡織產業由盛轉衰,不計其數織戶短時間內大面積破產。往時有了不穩定因素,還能不由分說強制把他們流放到蓬萊殖民地,而今面積最遼闊的夏屬北蓬萊殖民地搖身一變成了獨立自主的蓬萊共和國,哪還有殖民地能夠容納不計其數的破產織戶。再者,沒了殖民統治鉗制,即使能夠通過合作協議向北蓬萊共和國輸送破產織戶,也將是集聚外藩的不穩定因素。
沒了減壓閥門,皇室直轄行省的內部矛盾頓時以指數速度瘋狂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