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頁
支撐他的只是一股信念,還有一腔對朋友的義氣和熱血。
自小生活在深宮裡,李治沒有朋友,李素是他交到的第一個朋友,也是唯一的一個,他曾與這個朋友經歷過生死患難,那時開始,李治忽然覺得自己不再孤獨了,無論歲月里經歷過的悲與喜,他都有了傾訴和分享的對象,當自己苦了,累了,委屈了,高興了,他都知道有一個人肯定帶著一臉憊懶的笑,懶洋洋的倚在樹下案前,靜靜地聽他傾泄情緒,幫他渡過難關,仿佛不經意的言語間,教給他無數為人處世的經驗和道理。
這樣的朋友,一輩子能遇到一個,已然是天大的運氣。李治惜緣,他懂得「朋友」二字的珍貴。
所以,今夜他跪在殿外,哪怕寒風呼號,亦久久不動。
一切只為朋友,一個值得他如此做的朋友。
宦官進殿稟奏已有段時間了,不知李世民怎樣的反應,宦官很久沒出來。
李治很有耐心,他知道,父皇一定會見他,一定會答應他。
大約跪了半個時辰,李治已漸漸覺得雙腿麻木,仿佛不聽使喚,身子搖搖欲墜之時,李世民魁梧的身影終於出現在殿門外。
看著被凍得一臉青紫的兒子,李世民眼中閃過深深的心痛,嘆道:「雉奴,你這是何苦!李素那個混帳到底給你灌了什麼迷魂湯,竟令你不顧天寒,為他如此苦苦求情!」
李治意識已有些模糊,強撐著露出笑容,虛弱地道:「父皇,終歸他曾如此待我,我才會如此待他。」
李世民一怔,似有所悟,然後看著面色青紫的愛子,硬起心腸道:「雉奴,你應知道,朕不可能輕饒李素,國法威嚴,求情也沒用,做錯了事就必須受到懲罰,否則,朕何以服天下?」
李治強笑著搖頭:「父皇,兒臣非為李素求情,而是求父皇見李素一面,李素犯了國法,至少該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如果解釋之後父皇還是覺得他做錯了,也該當面訓斥,教他明辨是非,讓他知道明辨是非,日後不再犯,孔聖人說過,『不教而誅謂之虐』,民間百姓犯了罪,官府也會有一個審問的過程,知其前因後果,李素曾經為父皇立過那麼多功勞,為何不能給他一個自辯的機會?」
李世民遲疑片刻,看著李治越來越支撐不住的身軀,終於跺了跺腳,怒道:「罷了,朕當是成全你一片仁義之心,便見李素一面,但願李素能給朕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否則,莫怪朕仍舊不留情面,流放黔南已然便宜他了!」
第七百一十九章 進諫挽瀾
宮闕傳詔命,一紙下囹圄。
李素被宦官從大理寺請了出來。
聽到宦官下監牢宣聖旨的那一刻,李素不由笑了。李治果然不負他所託,小屁孩年紀雖小,但人還是靠得住的,李素知道勸說氣頭上的李世民見自己一面有多困難,李治卻做到了,需要的不僅僅是直面父皇的勇氣,更需要對他這個朋友毫無保留的信任,正因為李治相信自己絕不會做禍國之事,他才會有據理力爭的勇氣。
獄卒們將李素一直送到監牢外,表情非常統一的恭敬謹慎,小心翼翼,還帶著幾分小小的警惕,臨出門這幾步了,他們仍在擔心這位李侯爺又出什麼么蛾子,說起李素關在牢里這幾日,李侯爺倒是舒坦了,獄卒們卻欲哭無淚,有種轉行的衝動,不試不知道,原來自己竟有給權貴人家當奴才的潛質。
跨出監牢正門,李素腳步忽然一停,轉身看著獄卒們,表情充滿了真摯,甚至還非常客氣地朝眾人拱了拱手。
「在牢里這幾日,多承各位款待了。」
牢頭腿一軟,差點跪下來:「侯爺折殺小人了,時候不早,您……趕緊離開吧。」
李素深情地道:「山高水長,有緣咱們終會再聚……」
話沒說完,驚恐萬狀的獄卒們顧不得失禮,竟異口同聲地打斷了他:「無緣,肯定無緣!侯爺您走好!」
李素不高興了:「怎會無緣?我都把大理寺當成我的第二故鄉了……」
獄卒們好想哭……
你把牢房當第二故鄉,難不成我們天生是你第二故鄉的家奴?
「侯爺,大理寺牢房不是啥好地方,您以後……儘量別來了吧。」牢頭哭喪著臉勸道。
李素露出感動的微笑:「原本不是啥好地方,但是監牢里有你們,不知為何,我竟有了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正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說不定以後我會常回來看看的……」
牢頭無比堅決道:「沒有說不定!侯爺您是大福之人,以後絕不會再來的。」
李素感動極了:「你們都是好人吶……我真恨不得再多留幾日。」
眾獄卒大驚失色,急忙行禮說著吉祥話,在眾人淚眼汪汪的目送下,李素終於嘆了口氣,帶著感動的笑容,依依不捨地離開。
……
……
太極宮,甘露殿。
李素老老實實跪在殿內,垂頭屏氣,不發一語。
李世民盤腿坐在書案後,專心地批閱如山般堆積的奏疏,整整一個時辰,君臣二人相隔十步,一個坐著一個跪著,一個批奏疏,一個……神遊物外。
靜謐無聲,最易犯困。
李素此刻好想睡,死死抿住唇,強憋回去一個即將出口的呵欠,接著眼角掛了幾許淚花兒……
好睏,還是很想睡……李素只好拼命讓腦子轉動,想點雜七雜八的事情消除困意,思考的事情與眼前的境況無關,思緒完全偏題,比如……在這裡睡著算御前失儀還是算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