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5頁
蜜月期過了六年,龍朔元年(一個喜歡不停換年號的皇帝也是醉了),天下富足,國庫充盈,百姓安泰,朝野讚頌之聲愈大,武氏遂攛掇李治泰山封禪,因為封禪太過勞民傷財,李素入宮面君諫止,李治納其諫,武氏卻從此恨上了李素,二人的蜜月期已過。
武氏指使心腹朝臣誣告李素謀反,並羅列諸多證據,李素尚未自辯,武氏便被李治嚴厲訓斥。
第二年春天,朝堂忽然爆出大案,農學少監李義府檢舉農學監丞勾結異國,私自盜賣改良稻種牟利,李治震驚,下旨嚴查,遂引出多年前倭國僧人道昭被害一案,雍州刺史奉旨查緝,發現道昭當年所謂「意外而亡」有諸多疑點,查訪審問當年同批遣唐使後,發現道昭與武氏來往甚密,並且道昭生前還留下了許多尚未送出的書信,裡面詳細記述了道昭與武氏來往的過程,道昭許諾若武氏能將稻種引入倭國,必有重金相謝,以及武氏不滿酬勞甚薄,二人漸生仇怨的過程。
至此,許多被害的證據已不言而明了,一切的證據都指向了武氏。
身為大唐皇后,竟然謀殺異國僧人,此案在朝堂引發了驚濤巨浪。
李治亦大為震驚,武氏卻百口莫辯,同年四月,李治下旨,廢黜武皇后,貶入掖庭。
李素的新政使大唐愈發富強,國庫積攢了多年的糧草銀錢,從此大唐正式邁入盛世。
乾封元年春天,大唐積蓄國力,李治親征高句麗,任李績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李素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並任蘇定方,薛仁貴等人為將,領兵十萬,水陸分兵而擊。
大唐的火器在此戰中再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唐軍連克十城,兵臨安市城下,用李素新發明的炸藥包炸開了安市城的城門,守將楊萬春在城破之時自殺,高句麗軍潰逃百里。
同年九月,唐軍前鋒抵達都城平壤,高句麗國主高藏已年邁,城中守軍軍心渙散,國主高藏不得不打開城門投降,高句麗全境被大唐征服,一雪前朝恥辱。
與此同時,大唐西域動盪,諸國因大唐安西都護府的高壓政策而不滿,乾封四年,西域二十餘國組成聯軍,扼斷絲綢之路,進襲安西都護府,時任安西都護府都督的侯君集率軍抗擊,血戰之後,擊退了聯軍,侯君集也身受重傷,李治下旨向西域增兵五萬,同時將侯君集接入長安療養,侯君集臨走前舉薦王樁接任都督之位,統領西域唐軍,李治准奏。
因為李素的出現,歷史出現了頗大的偏差,原來的短命皇帝,竟成了歷史上難得的長壽皇帝。
五十歲,正是人臣之巔,手握重權的李素忽然上疏告老,這些年因為新政的實施以及對高句麗一戰的功績,他在朝堂和民間的威望漸深,聞知李素告老,李治和朝臣大感愕然,李治再三挽留懇請,李素卻態度堅決,李治無奈之下,只能同意,並封李素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
七十五歲時,精力愈差的李治果斷決定退位,由太子李弘登基繼承皇位,而李治被尊為太上皇。李弘登基後懇請李治將其生母武氏放出掖庭,尊為皇太后,李治答應放出掖庭,卻不准尊武氏為太后,李弘親自登李素的門,請李素代為求情。李素答應下來後,以布衣的身份向李治上了一道請尊武氏為皇太后的奏疏,李治猶豫再三,終究看在李素的面子上勉強同意。
走下皇帝的寶座,李治一身輕鬆,當即便來到李素的家中。
這一年,李素已八十歲了,算是難得的高壽之人。而許明珠和東陽,一生與李素恩愛到老,為他生下四子三女,前幾年二女已分別去世,三人從未說過「白頭偕老」之類的肉麻話,可李素和她們卻實實在在做到了。
此時的李素,正躺在院子裡曬太陽,見李治登門,李素顫巍巍站起身,還未行禮卻被李治攔住。
「都是一把老骨頭啦,這些虛禮就不必講究了,別閃了你的腰。」李治哈哈笑道。
李素咳了兩聲,嗓音滄桑老邁:「臣剛才在這棵銀杏樹下睡著了,做了一個夢……」
「你做了什麼夢?」
「臣夢到了千年以後……」李素雙眼渾濁,耷拉著眼皮仿佛隨時都會睡著的樣子:「千年以後,有好多新奇的東西,飛機啊,火箭啊,還有電視啊,手機啊……」
李治笑道:「又在說胡話了,朕看你真是老糊塗了,盡說些聽不懂的話。」
李素笑了笑:「是啊,臣近年腦子越來越糊塗,有時候連自己都不知道說了什麼,閉上眼全是那些不知所謂的東西,睜開眼又是田舍山林……」
「究竟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這個問題,臣想了很多年了,可總也想不明白。」
李治沒好氣道:「能不能想點有用的?哪怕想想今晚吃什麼都好。」
長長呼出一口氣,李治笑道:「好了,如今朕也不當皇帝了,偌大的江山交給弘兒吧,在位五十餘年,朕無愧社稷,無愧黎民,或許有一些遺憾,那又如何呢?每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有遺憾的……」
李治絮絮叨叨的說著,李素在旁邊卻又昏昏欲睡。
李治不滿地推了推他:「喂,聽到朕說話沒?」
李素懶洋洋地哼了哼:「聽到了聽到了……」
李治笑著問道:「你呢?你有沒有遺憾?」
李素耷拉著眼皮,嘴角忽然浮起一絲神秘的微笑:「臣沒有遺憾,不過,臣有一個大秘密,這個秘密臣跟任何人都沒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