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頁
無數人都是看著李素從小長到大的,論起輩分來,不是叔叔伯伯便是阿爺阿公的,然而,每位村民都很清楚,不論李家夫妻對村民如何跟以前一樣叔叔阿爺的叫著,身份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了。
他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光著屁股跟小夥伴們河邊捉魚,樹上掏鳥窩的混小子了,而是高高在上的大唐權貴,每天都要進長安城跟皇帝陛下商討社稷民生大事的國之棟樑,夫妻二人客氣是他們教養好,可村民們卻不能理所當然把人家的教養當成福氣。
拘謹內斂,進退得宜,幾位長輩宿老留下一堆賀喜話之後,便非常識趣地退下,李家奉上的茶水連動都沒人動。按老人們的說法,貧賤之命福薄,喝了權貴家的茶老天都看不過眼,會折壽數的。
村民們三三兩兩仍聚在李家大門前不肯散去,村里宿老們從李家出來,臉上泛著與有榮焉的喜意,跨出門檻便朝村民們呵斥開了,連聲罵著大家不懂規矩,失了禮儀,然後便催促著大家趕緊散開,莫給李家公爺添麻煩。
村民們嘻嘻哈哈一陣後剛準備往回走,便聽遠處馬蹄隆隆,鄉道上揚起一陣黃塵,馬兒近了,眾人發現為首者是一名宦官,手中高高捧著一卷黃絹,離李家大門老遠便尖著嗓子喊開了。
「恭喜賀喜,李家郎君爵封縣公,聖旨到——」
李家門口眾人一愣,接著紛紛跪拜伏首,眨眼間地上黑壓壓跪了一大片。
……
……
宣旨晉爵的場面風光且隆重,李家著實熱鬧了一番,若說李家最激動興奮的人,卻不是李素和許明珠,而是李道正,尤其聽到宦官念到將李素亡母追封為秦國夫人後,李道正頓時熱淚盈眶。
宦官走後,李道正獨自一人去了村子西面的亡妻墳上,帶了香燭紙錢和兩壇烈酒,一走就是一下午,直到快深夜時才申請疲憊地回了家。
沒人直到李道正獨自一人在亡妻墳前說了什麼,李素一直等到半夜,見李道正回家時醉醺醺的,兩眼又紅又腫,隱隱可見淚痕,李素很識趣的沒多問,唯有暗暗一聲嘆息。
亡母的身份,終於有個交代了,在李道正和李素父子眼裡看來,李世民追封的秦國夫人,分量比李素這個縣公要重得多,如果說李家今日確有喜事的話,也就只有追封亡母這一樁喜事了。
辦成了這件事,李素並不覺得多麼喜悅,心底里只有一點淡淡的遺憾。
「子欲養而親不在」,或許便是李素此刻心中最真實的寫照,有時候李素甚至暗暗在想,如果自己能夠早點來到這個世界,早在襁褓時便來了,母親的命運會不會改變?
……
晉爵不僅僅代表著身份的提高,還有一系列的待遇,比如賜土地和食邑,比如府宅允許擴建若干丈,府中建築允許拔高多少尺,還比如……朝廷允許並且奉養八個媵妾。
所謂「媵妾」,自然是指女子,字面上雖然帶了一個「妾」字,但身份卻比妾室高很多,通常是家主娶正室時,隨同正室夫人陪嫁過來的姐妹,可以是親姐妹,也可以是宗室姐妹,身份最低是夫人在娘家待字時陪在身邊的貼身侍女,陪嫁過來後便以「媵妾」的身份侍候家主。
當然,如果一定要解釋得更直白一點,「媵妾」這個詞,其實完全是因為正室娘家人而存在,簡單粗暴的說,就是正室的替補,古代人壽命不長。很容易就有個三長兩短,萬一正室夫人香消玉殞,婚歸離恨天,家主也別以為從此能把外面的小狐狸精扶正了,還有「媵妾」等著接正室的位呢,反正都是同一個娘家出來的,扶正為正室的媵妾,所謀所取者,當然還是站在娘家人的立場。
之所以說媵妾的地位比妾高,不僅僅因為她們能替補正室,而且她們的身份是國家朝廷認可的,每個月都會發給與身份等級相符的月俸。相比之下,妾室的地位就低太多了,只比內宅後院的通房丫鬟和家僕高那麼一點點,不小心摔個瓷瓶都有可能被正室夫人下令扔進井裡,還不用負法律責任,官府頂多罰點款了事。
由此可見,古代人確實很會玩,收姐妹花還能想出一個如此冠冕堂皇的名目,實在是藝高人膽大一類的禽獸……
以大唐的禮制,如今李素貴為縣公,也有資格娶八個媵妾進門,只要把媵妾的名字籍貫報上禮部,禮部馬上就會給媵妾們相應的身份,造下名冊,朝廷還會給予月俸糧米,而那些進了門的媵妾們從此就不再是小狐狸精,而是受朝廷法律保護的……小狐狸精。
李家說話算話,果然在村子中央的大槐樹下擺了三天的流水席,整個村莊著實熱鬧了三天。
待到大家的興奮勁過去,日子漸漸恢復如常,李家上下也終於鬆了口氣。
大門口的牌匾早已換上了新匾,「涇陽縣公府」幾個大字湛湛發光,老遠便透出一股威嚴,再加上門口愈發精神抖擻的部曲們整齊的軍容,李家這個大唐新興的門閥終於露出一絲底蘊。
興奮勁頭過去後,一些不太好的影響也漸漸浮上水面。
李素爵封縣公的事已漸漸在長安城內外傳揚開來,不出李素所料,全城炸開了鍋,尤為震驚的便是朝臣們。
李素對大唐社稷有功,不誇張的說,是潑天大功。懂得內情的人都很清楚這一點,可是不論立了多大的功勞,朝堂終歸是個論資排輩的地方,許多跟隨李世民戎馬一生鞍前馬後的老功臣們,臨老快斷氣了也沒混上一個縣公,憑什麼李素這個嘴上無毛的混帳小子當上了?平日裡懶懶散散消極怠工,尚書省的差事每個月能來應卯兩三回便算是燒高香了,至於人品……這個沒臉提,提了怕李素沒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