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頁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念完,李淳風眼睛一亮,脫口贊道:「好詩!好詩!足以流傳千古!久聞李縣子詩名絕世,果然盛名之下無虛士!」
李淳風似乎很喜歡這首詩,忍不住又念了一遍,嘴裡仔細品位了一番後,神情不由黯然,嘆道:「一首詩道盡人生聚散悲苦,讀來猶覺惆悵,詩可傳世,終究苦了你和玄慧……」
李素仰望放晴的天空,淡淡地道:「有生之年,糾纏不清,未嘗不是彼此的福分。」
……
朝廷的效率很快,李淳風離開後的第二天,工部官員便登了李家的門,還領了一群拎著巨錘橫木的工匠,進門二話不說,掄起巨錘便將李家前院拆了。
薛管家和一眾家僕一擁而上,差點跟工匠們打起來,鄭小樓連匕首都亮出來了,正待砍怪刷經驗升級時,腦子犯抽的工部官員這才發現辦事的程序有點問題,趕緊將聖旨請了出來,旨意里說得明白,內帑撥銀,工部營造,改建李家庭宅,這是皇恩浩蕩啊,不是強拆你家啊……
李家眾下人怔忪片刻後,紛紛眉開眼笑,和顏悅色地看著工匠們把李家內外拆成了一堆渣,然後集體爆發出震天的喝彩聲,令人情不自禁懷疑這家主人到底對自家家僕多麼嚴苛,以至於給自己拉了這麼多仇恨……
跟隨工部強拆隊一起來李家的,還有一位宦官。
宦官也是來宣旨的,很正式的旨意。
十日後,也就是貞觀十二年元旦,涇陽縣子李素受冠禮,欽命琅琊郡公牛進達主持行禮。
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
冠禮,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大禮,它是一種象徵著男子成年的儀式,而且不是任何男子成年時都有資格受冠禮的,首先,年紀必須要合適,也就是十六歲以上,二十歲以下左右的年紀,其次,受禮的男子必須是讀書人。
「冠」者,冠帽也。「受冠」的表面意思就是給男子戴上帽子,帽子是有講究的,成年且有文化的男子才有資格戴冠,那些不識字的男子則一輩子都沒機會受冠,只能繼續接受命運的詛咒。
受了冠,便是真正的成年人了,說話和做事必須遵循成年人的標準,同時,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也必須一絲不苟地遵守,因為規則是有權有勢的成年人定下的,在李素的實力還沒有強大到推翻這些人並且另行定下新的規則之前,只能老老實實遵守它,而且以後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沒有人再以「他還只是個孩子」的藉口輕易原諒他,說錯了做錯了,就必須承擔起一個成年人該承擔的責任,沒人再把他當孩子看了。
——為何那麼多人唱著「我不想不想不想長大」?這就是原因。
李素詩名才名滿天下,自然是有文化的,以聖旨的形式為一個縣子受冠禮,大唐立國以來鮮聞,足可見皇恩對李素絕不止是浩蕩,而是浩蕩得一浪接一浪了。
……
「我還只是個孩子啊……」
李素蹲在門口,懷裡揣著新鮮冒著熱氣的聖旨,失神地喃喃自語。
有點惆悵,從此不再受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了,犯了錯該挨刀還得挨刀,更難過的是,再也不能恬著臉裝嫩了,會有被人扇臉的危險。
主持受冠禮的人李世民選得頗有深意。
按說以這道聖旨的分量,以及李素的縣子身份,給縣子受冠的人,少說也應該是個德高望重的文官,縱是國子監祭酒孔穎達也不過分,可李世民卻偏偏選了琅琊郡公牛進達。
人選不可能是李世民閒著沒事點兵點將瞎點出來的,自然經過了深思熟慮。牛進達與李素的關係幾乎滿朝皆知,當初唐軍與吐蕃奪取松州城,牛進達是行軍大總管,而李素恰好是牛進達帳下的錄事參軍,行軍路上,因為馬蹄磨損的問題,李素造出了馬蹄鐵,後來松州久攻不下,傷亡慘重,又是李素造出了震天雷,可以說李素因此一戰而名聞天下,牛進達作為行軍大總管,說來對李素也有提攜舉薦之功。
曾經麾下的錄事參軍的冠禮由曾經的老上司來主持,正是相得益彰,李世民大概便是如此思量的。
然而李素還是從這道聖旨里敏感地發現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朝堂臣子有文武之分,自從李素造出震天雷之後,滿朝君臣幾乎都已將歸到武將那一類去了,事實上李素平日裡來往得最多最頻繁的,也是程咬金,牛進達這些武將,李世民選牛進達主持他的受冠禮,大概並不希望李素跟文官們走得太近。
……
行冠禮是大事,比過節更重要。
離元旦還有十天,李家上下便開始忙了,李道正興奮得直搓手,皇帝陛下親自下旨給兒子安排冠禮,這樣的榮耀是大唐立國以來頭一樁,李道正不淡定了,天大的榮耀,必須記在家譜上,將來流傳百世子孫。
相比之下,元旦已不算什麼大事了,薛管家很隨便地叫家裡的雜役進城採購了兩車年貨,爆杆紅燭肉脯什麼的胡亂買了一些,便算是過節了。
李家如今的工作重心放在李素的冠禮上,所有冠禮上應該準備的一應物品由全由李道正親自買來,儒服和儒冠在長安城最有名的成衣鋪里量身訂做,祭祀孔子和拜祭李家祖先的牲畜,香爐,桌案,法壇等等,全由李道正親自進城採買,李道正成了李家這幾日最忙的人,每天一大早便風風火火不見了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