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頁
全軍頓時歡聲如雷,李績也鬆了口氣,找了個我家正燉著湯的蹩腳藉口甩脫了道昭,匆匆往前策馬而去。
……
新羅國的邊境上駐紮重兵。這裡是高句麗與新羅兩國的邊境,兩國向來不合,時有征伐進犯,所以雙方都很防備,只是這一次因為李世民的東征,泉蓋蘇文調集舉國之兵與唐軍相抗,新羅邊境上的守軍也被調去了不少。
戰爭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泉蓋蘇文調集優勢兵力追擊李世民時,因為後方的兵力空虛,倒教新羅占了個便宜。
早在李績攻下平壤之前便給新羅女王金德曼送了信,金德曼女王不愧是大唐的鐵桿盟友,見信後二話不說便答應了,於是當日調集國中兵馬,朝北方邊境發起突襲,一夜之間便將高句麗守軍打得抱頭鼠竄,新羅的國境線再次向北方延伸了百里,然後新羅軍隊便在新的國境線內紮下了大營,等候李績所部的大駕光臨。
大營內的瞭望台上,新羅將士遠遠見到唐軍的龍旗,確認是唐軍無誤後,興奮地大叫起來,然後整個大營都轟動了,很快從大營內飛馳而出一小隊騎兵,騎兵未執兵器,空著手策馬跑到李績面前,行禮過後用流利的關中話詢問了李績的來路,然後馬上有人撥轉馬頭回營,沒過多久,一乘黃色的奢華車輦從營內行出,左右伴隨著百人左右的儀仗,緩緩向李績所部行來。
李績和李素迅速對視一眼,情知這乘車輦內坐著的便是著名的新羅女王金德曼了。
面對高句麗國主高藏時,舅甥二人毫無敬意,不僅將高藏晾了半天,李素還揍了他一頓,可是此刻,李績和李素交換了眼神之後,二人同時下馬,往前走了幾步,待到女王的車輦在他們面前停下時,李績和李素上前躬身行禮。
「大唐英國公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績,大唐涇陽縣公李素,拜見新羅女王殿下。」
車輦的珠簾掀開,露出了金德曼的真容,李績和李素卻不敢抬頭看她。
按大唐禮制,女王是王爵,而且是李世民親自冊封的王爵,而李績和李素都是公爵,論爵位比女王低一級,按禮制,李績和李素是必須要向女王行禮的。
其實高句麗的高藏也一樣是王爵,如果高句麗不是那麼皮,與大唐的關係比較融洽的話,李績和李素也不敢拿他不當回事。
二人行禮一直躬著身,不曾抬頭,直到聽見一道略顯蒼老的聲音傳來。
「二位上國公卿萬莫多禮,倒教本王無地自容了,快快免禮。」
李績和李素這才直起身。
李素現在才敢打量這位新羅女王。
誠如他之前的猜測,新羅女王的年紀確實不小了,雖然精心化了一點妝,看似是個四五十歲的婦人,可李素還是從她眼角額頭的皺紋和那雙飽經滄桑的眼睛裡看得出,這位女王殿下至少六十歲以上了。
女王的穿著很隆重,看得出為了接待兩位唐國將軍,她刻意隆重地打扮穿戴了一番,當然,沒有印象中穿著皮衣皮褲揮舞小皮鞭的形象。女王穿著一身華貴的黃色錦綢絲袍,頭戴六珠玉冕,寬大的袍服將她瘦弱的身軀完全隱藏起來,看起來威儀十足,可分明卻有殘念蒼老之相,顯然治理這個常年憂患不斷的國家,已耗盡了她的心神精血。
鳳目含威從李績和李素二人臉上掃過,女王的臉上浮起幾許笑意。
「東征戰事本王已聽說了,不得不說,二位好本事,本王佩服得很。」
李績連連謙謝。
女王笑道:「既然貴軍已到了新羅境內,便請放寬心,將士們一路跋涉辛苦,且進大營歇息,本王已遣斥候打探過了,泉蓋蘇文並未派追兵,二位上國公卿可安心在大營休養幾日,本王再將眾將士親自送去金城港,貴國張亮大將軍的水師戰船恐怕也得再過幾日才能到港。」
深深朝李績看了一眼,女王笑道:「英國公李大將軍,敢率區區兩萬輕騎破高句麗都城,如此膽氣,如此氣魄,如此風采,教天下人欽佩震撼,上國王師無敵之名,李大將軍不負也。」
一旁李素眨眨眼,這位女王殿下似乎……對舅父很欣賞呀,而且注視他的目光很深沉,難道女王……
想到兩位六七十歲的老人眉目傳情互送秋波的樣子,李素不由頭皮一麻,打了個冷戰。
噫,畫面太美……
李績倒是沒想那麼污,聞言抱拳解釋道:「女王殿下謬讚了,破高句麗都城的主意其實……」
李素搶在李績之前把話截斷:「……其實是李大將軍靈光一現,腦袋一拍想出來的,我等全軍將士亦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績扭頭愕然望著他:「……」
李素卻很真誠地朝他拱了拱手,表示了一下欽佩之意,然後眨眨眼。
女王笑了,注視李績的目光愈發欣賞。
隨後女王上了車輦在前引路,李績和李素騎在馬上與眾將士緊隨其後,眾人一同進了新羅大營。
李績撥馬靠近李素,輕聲道:「破都城的主意是你出的,剛才為何讓給老夫?」
李素低聲笑道:「外甥只是想把舅父大人襯托得更英武更雄壯一些,說不定舅父大人會有一場異國艷遇呢,實在是可喜可賀……」
李績氣得馬鞭一揚便想抽他,李素急忙撥馬跑遠。
新羅國早為兩萬唐軍將士安排好了營帳,經過兩天的策馬疾馳,唐軍將士和戰馬都累得不行,將戰馬照料好了以後,將士們連飯都未吃,鑽進營帳便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