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48頁

    長安城,長孫府。

    夜已深沉,長孫府後院的偏房內燭火通明。

    魏王李泰肥胖的身子跪在長孫無忌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舅父大人,救救外甥吧!外甥已失父皇聖眷,如今父皇東征,竟令李治留守長安監國,顯然父皇已默認了李治為未來的大唐太子,外甥之性命已危在旦夕,求舅父大人施以援手!」

    長孫無忌穿著便袍,面無表情盤坐在李泰面前,目光深沉內斂,看不出任何端倪。

    「魏王請起,你在老夫面前哭訴有何用?說到底,是你太輕敵了!」長孫無忌恨其不爭地道。

    李泰大哭道:「是,外甥知錯了,真的知錯了!當初不該輕視李治,更不該得罪李素,我也沒想到這李素竟有逆天之能,僅憑一己之力,居然逆轉了劣勢,小小一樁馮渡案,竟被他輕易反敗為勝,而令我滿盤皆輸!」

    長孫無忌搖頭嘆道:「滿盤皆輸倒不至於,不過如今的你,已完全沒了爭儲的優勢,原本你離太子之位只差半步,只差半步啊!稍微在你父皇面前多表現一下,說不定立儲的詔書已頒行天下了,老夫只能說你……豎子不足與謀!」

    說完長孫無忌失望地闔上了眼,竟懶得再看他了。  

    李泰渾身一震,長孫無忌的這番話無疑說得很重了,而且確實對自己失望透頂,馮渡一案李泰辦得很不漂亮,差點害得連長孫無忌都被牽連進去,說來也難怪長孫無忌對他失望,相比李素在應對危機時智計百出的從容不迫,李泰失色太多了,這場暗鬥的結果其實很公平,李泰確實不如李素。

    可李泰卻實在怕得不行,隨著李世民下旨令李治監國,李泰在朝堂中勢力大失,許多原本堅定站在他這一陣營的老臣們紛紛倒戈投向李治,剩下那麼幾個貌似堅貞忠心的傢伙,其實也只是話說得漂亮,實際上卻已保持中立,靜觀其變,一副袖手旁觀的架勢了,可以說,如今能支持李泰爭儲的強權人物,只剩下了一個長孫無忌,若連長孫無忌都不支持他,等待他李泰的必將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舅父,舅父大人救我!您若不支持外甥,外甥今夜只好一頭撞死在您面前,也免得將來李治得志之後對我痛下殺手!舅父大人,外甥只求一條活路,求舅父大人指點!」李泰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磕頭如搗蒜。

    長孫無忌皺緊了眉頭,李泰這副模樣令他愈發厭惡,遇事便慌亂且口不擇言,這種人若當上太子,何以治天下?

    可是,想到死去的妹妹長孫皇后,再想到他所代表的關隴門閥的利益,就算李泰是一攤扶不上牆的爛泥,長孫無忌也只能選擇將他強行扶上去,換個角度想想,若大唐的下一任帝王越窩囊,他長孫無忌便越容易將他握於股掌之中,同時,關隴集團的利益也將實現最大化,如此一來,將李泰扶上皇位其實也不算太壞的事。  

    反之,若下一任帝王是李治,長孫一族的權勢必然受到極大的影響,畢竟他和李治彼此心知肚明,在儲君之爭里,長孫無忌是李治的敵人,李治若為帝王,這個看似忠厚老實的孩子將會如何對待他的敵人?誰也不敢打這個包票。

    所以,扶魏壓晉成了長孫無忌唯一的選擇,長孫無忌是徹頭徹尾的政治人物,作為帝國數十年的宰相,長孫無忌不可能幼稚到拿整個長孫一族的家業去賭李治的善心。

    為何從古至今有些朝堂爭鬥明明是一件小事,最終卻是不死不休的結局?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明知不智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一拼到底,拼命尚有一絲希望,不拼則十死無生。

    長嘆了口氣,長孫無忌皺眉輕斥道:「堂堂皇子之尊,哭哭啼啼成何體統!男兒頂天立地,方可創不世基業,豎子竟作小兒之態,豈不令天下人恥笑寒顏?」

    李泰立刻停止了哭泣,跪在長孫無忌面前垂頭抽噎。

    長孫無忌捋須沉思半晌,緩緩道:「事到如今,只好另闢蹺徑,施奇謀而逆轉了……」

    李泰一愣,接著大喜過望:「舅父大人有何妙計,還請不吝指點!」

    長孫無忌嘆道:「這盤棋下到現在,你已中盤盡失,哪裡有什麼妙計?唯今之計,只有……離開長安!」  

    李泰大驚:「舅父大人此言何意?」

    長孫無忌捋須道:「魏王通讀經史,可知『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之典故?」

    李泰似是明白了些許,輕聲道:「外甥知道,說的是春秋時晉獻公嫡子申生和重耳,獻公娶驪姬,驪姬恃寵禍亂宮闈,迫害兩位嫡子,長子申生不肯離開,最終被驪姬害死,次子重耳明察時務,遠遁避禍,最後歸國,終成名顯一時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肥肥的臉上露出明悟之色,李泰兩眼大亮,急聲道:「舅父大人的意思,是要泰效重耳之舉,離開長安避禍安身?」

    長孫無忌搖頭:「讀書不要讀死書,要學會活用,春秋時天下諸侯分裂,重耳遠遁避禍,只要出了晉國,驪姬便拿他無可奈何,可如今大唐一統天下,你若遠遁避禍,能逃到哪裡去?」

    飛快瞥了李泰一眼,長孫無忌道:「老夫的意思是,此次陛下東征高句麗,而令晉王留守長安監國,長安城的軍政大權盡握於晉王和老夫等幾位重臣之手,陛下御駕親征,你若仍留在長安,未免成為他人俎上魚肉,不如你去向陛下請求隨軍出征,征途漫長,日夜與陛下為伴,多少也能緩和你與陛下緊張的父子關係,就算不能緩和,你也可以憑生平所學,在東征一戰里多圖表現,為陛下出謀劃策,與李素堂堂正正一較長短,陛下納不納策不要緊,重要的是你的態度,若是運氣好,恰巧為陛下立下功勞,待到凱旋迴朝之日,晉王究竟是不是太子,尚未可知。」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4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