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22頁

    父子之間的矛盾,已然深到這個地步了,太子被廢怕遲早的事。

    眾臣皆是跟隨李世民打江山的鐵桿兄弟,江山是大家共同打下來的,這些年大家身居廟堂之高,都清楚治理一個國家多麼辛苦多麼不容易,從眾人內心來說,江山若傳到李承乾手裡,沒一個人覺得李承乾會守好這座江山,成為夏桀商紂之類的暴君的可能性很大,這幾年李承乾的表現看在大家眼裡,眾人心中皆不情願讓李承乾當下一任國君。

    不情願歸不情願,但誰叫李承乾是嫡長子呢。這個身份無疑成了李承乾最大的保護傘,哪怕是個昏君暴君,可他當皇帝是名正言順,能服天下人心的,除了他,李世民的諸皇子中誰當都不合適,都沒那個底氣。

    所以說,投胎是門技術活,投胎投得早,很多好東西莫名其妙就砸頭上了,投晚了一點點,哪怕你英明神武,智勇蓋世,有些好東西求也求不來,就算勉強求到手了,也會被天下人罵一輩子,李世民就是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大殿一片靜謐,君臣神情凝重,彼此的意見卻陷入相峙。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都是讀過多年聖賢書的,可謂經天緯地的治世名臣,聖賢書里講究的是倫理綱常,所謂的倫理綱常,用最通俗的意思來解釋,那就是每個人都必須有自己正確的位置,君是君,臣是臣,子是子,父是父,這種關係一生不能改變,當然,嫡子是嫡子,長子是長子,嫡長子的位置只能由嫡長子坐在那裡,從民間到朝堂,向來都是嫡長子繼承家業或社稷,李世民以老二的身份將老大李建成誅殺,強行奪取皇位,因此被天下唾罵了許多年,天下人罵的不僅僅是他弒兄殺弟這件事,更重要的是,老二坐在老大的位置上,等於推翻了聖賢定下的綱常倫理,是反聖賢的一股泥石流。  

    而現在李世民召集大家商議的話題,又是違反綱常的話題,這也是長孫無忌等人不表態的原因之一,居廟堂之高位,如今的他們或許對聖賢並不是很在意,但一旦答應易儲,無疑會被許多人戳脊梁骨,所以各人心中各有顧慮。

    李世民很清楚眾人的顧慮,只是,他已別無選擇。

    魏徵的性格比較古板保守,他也不喜歡李承乾,當初李世民御駕親征薛延陀,留太子在長安監國,魏徵輔之,兩人鬧過很大的矛盾,從私心來說,魏徵比任何人都不希望李承乾繼承皇位,可是,理智和固有的綱常理念告訴他不能這麼做,不但不能易儲,還要力保李承乾。

    「陛下,易儲之心不可有,臣請陛下三思。」魏徵終於站出來表態了,他表的態與李世民期望的完全相反。

    「魏卿,朕已三思過了。」李世民嘆道。

    魏徵搖搖頭:「從高祖皇帝晉陽舉義旗推翻逆隋開始,兩代帝王東征西討,終於成就大唐不世功業,貞觀朝或許仍有種種不妥,但總的來說,大唐仍奠定了未來的盛世氣象,江山得來如此不易,治國更是難上加難,一國儲君豈可說廢便廢?易儲便意味著廢長立幼,此舉違了禮制,必令天下人詬病唾罵,日後門閥討之,民間效之,父不父,子不子,天下禮樂崩壞,大亂為期不遠矣,不論太子殿下其人如何,但太子就是太子,這個位置除了他,沒人能坐上去,也沒人能輕易廢黜他,包括陛下,也不行。」  

    魏徵的話說得不含蓄,字字耿直,句句刺人心,李世民的臉迅速一黑,有點難看了,瞥了他一眼,沒吱聲。

    察言觀色是房玄齡的強項,見李世民臉色難看,房玄齡出來打圓場。

    「陛下,玄成賢弟心直口快,但立意是好的,儲君乃社稷根本,易儲之說不可輕言,太子殿下近年雖常有悖舉,但失德者多是小節,無關大義,陛下或選嚴師督導,使其改邪歸正,於大唐而言亦是社稷之福,至於易儲……臣以為現在提易儲,為時過早,求陛下多寬容些時日,待看太子殿下是否痛改前非再做計較……」

    李世民臉色稍緩,由此也看出房玄齡和魏徵的性格差異,話是同樣的話,都是不贊同易儲,魏徵說出來的話硬邦邦的,活像茅坑裡埋了三天三夜的臭石頭,而房玄齡雖然也反對,但話鋒無疑柔和了許多,明知他不贊成,也令旁人生不出牴觸的心思,實可謂如沐春風。

    長孫無忌也適時開口了:「陛下,於公,臣是尚書省僕射,於私,臣是太子殿下的舅舅,無論公與私,臣也不想看到太子殿下被廢黜,如若易儲則社稷動盪,天下臣民驚疑,於國有弊無利,誠如房兄所言,陛下莫如請嚴師教導太子,督學使其上進,改掉一些壞毛病,假以時年,想必太子定能迷途知返,痛改前非,待太子沉澱下性子,臣相信他定能繼承陛下之志,帶領大唐繼往開來。」  

    李世民見殿內諸臣眾口一詞,不由嘆了口氣。

    他知道,易儲之議暫時是通不過了,在座的皆是朝中重臣,朝堂里說一句話皆有舉足輕重的分量,私下裡又是跟隨自己多年的至交好友,以往自己做的任何決策,只消跟他們一說,使其大造聲勢,必然推行無阻,今日連他們都不贊同易儲,更何況朝中其他的大臣,若是朝堂和天下齊聲反對,未免對皇室和個人威望是一種打擊。

    「罷了,便依諸卿所請,朕……暫不易儲,明日開始,魏徵,褚遂良,孔穎達三人入東宮督學,悉心教導太子學業及德操,望諸卿以家國社稷為念,勤加督導,嚴以律之,儘快將太子引回正途,朕拜託諸位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2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