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中國社會黨成立2 個多月,便有黨員4、5 千人,設30 余個支部。雖
然中國社會黨黨員成分複雜,但其中確有一批熱心於社會改革的進步人士,
如蘇州支部總務幹事陳翼龍,以及顧頡剛、葉聖陶、王伯祥等,後來又有天
津的李大釗。
中華民國工黨是由中國社會黨黨員徐企文發起,於1912 年1 月21 日
在上海成立。公推朱志堯為正總領袖,徐企文、謝月為副總領袖。
該黨的基層組織是按行業組建,分別在鐵業、機器業、紗業、電業、
外國木器業、眼鏡業、紅木業、絲業、銀行業、雕花業、漆業、帽業、織業、
壽器業、刻字業、印字業、紅幫縫衣業、制煙業等建立基層組織,惟選各業
領袖。
中華民國工黨以“促進工業發達”為主旨,不提倡工人罷工,主張工
人同資本家通力合作,調和階級矛盾。1912 年6 月23 日,中國社會黨和中
華民國工黨發表聯合宣言,宣布兩黨“切實聯合,一致進行”。
孫中山指揮6 路大軍北伐,1912 年1 月12 日,他命關外都督藍天蔚率
“海容”、“海琿”、“南琛”3 艘巡洋艦,從上海出發,經煙臺北伐。
北伐艦隊開抵煙臺,受到已宣布光復的煙臺人民的熱烈歡迎。孫中山
又命劉基炎率領2000 余名滬軍為北伐先鋒隊,從上海分乘新銘、新昌、公
平、太順等四艘輪船,去煙臺,先後占領了登州等地。滬軍由藍天蔚節制,
從此北伐軍以煙臺為進軍東北之基地,即從煙臺乘船渡渤海,在遼東半島登
陸,進軍東北三省。
藍天蔚字秀豪,湖北黃陂人。早年以湖北武備學生資送日本留學,入
士官學校。1903 年,25 歲,與鈕永建、秦毓鎏等在東京發起組織“拒俄義
勇隊”,被推為隊長,後改為“軍國民教育會”。回國後在湖北新軍任統帶官
兼湖北將弁高等師範學堂教員。不久赴日本考察軍事,考入陸軍大學。1910
年歸國,任陸軍第2 混成協統領,駐奉天。武昌起義後,與陸軍第6 鎮統制
吳祿貞、第20 鎮統制張紹曾等,擬發動北方新軍響應。不料吳被刺身死,
張被解職,他赴滬任北伐軍總司令,再赴煙臺。
但是,藍天蔚準備在遼東半島進軍東北的計劃,卻受日本帝國主義阻
撓。日本“音羽”艦將校到“海容”號訪問藍天蔚,拒絕藍天蔚軍在遼東半
島登陸,聲稱“不但中立地帶絕對拒絕利用,即在其他滿洲沿岸地域登陸,
亦將使滿洲之安寧秩序發生紊亂,並將進而危及各國居民之安全,以至於損
害我國利益。為避免將來發生騷亂,應請貴軍放棄登陸計劃。”藍天蔚不得
不改為繞道在貔子窩附近經花園口至大孤山中立地區以外一帶地點登陸。
孫中山組織的6 路北伐大軍,若能繼續北伐,不出3 個月,便可兵臨
北京城下。同盟會要人譚人鳳在談到北伐形勢時說:“時南軍援鄂者,有沈
秉坤率統之湘、桂聯軍,馬毓寶移駐九江之贛軍,南京派遣黎天才之滇軍,
唐犧支、王政雅光復荊、襄,重慶、四川亦光復,鄂固無虞矣。南京方面,
柏文蔚率滇、粵軍駐臨淮,扼由徐入皖之路。揚州徐分府合皖軍屯宿遷,扼
由京入浦之路,正陽、六合等處,亦有軍扼守,以防由豫入皖之路。其集中
於南京城者,有浙軍、滬軍、光復軍、鐵血軍、衛戍軍,以及固有之軍隊與
新編之各軍,合計不下10 余萬眾。而廣東,閩、浙尚議繼續出軍,兵力不
可謂不厚,加之長安、太原早已光復,煙臺有劉基炎獨立,河南有王天縱舉
兵,直隸有灤州兵變之一事,東省自牛莊發難後,關外都督藍天蔚尚謀大舉。
使南京政府毅然攻擊,以援鄂各軍出武勝關,直趨河南與山、陝義軍合,以
南京集合各軍分配前敵,3 路夾攻徐州,分1 支搗開封與鄂軍合,1 支由京
浦入濟南,與齊、魯義軍合,行見北方健兒群起響應,袁且將瓮中鱉矣,豈
能操必勝之算哉!”袁世凱所依仗北洋6 鎮,至多10 萬人,臨時政府的軍隊
多出袁軍好幾倍。而且在兵源上,獨立各省人民踴躍參軍。相反,袁世凱到
自己的老家招兵時,應募者認為是革命軍,踴躍入伍,但一見龍旗,便群哄
而散。清政府不得人心,它的兵源十分困難。總之,臨時政府在軍事上已處
於優勢,袁世凱則處於被動的守勢。
臨時政府在政治上也處在有利地位,南方各地軍民,紛紛發布通電,
要求取消議和,出師北伐。有的說:“今民國已立,總統有人,諸公早定大
計,直搗賊巢。”“北伐北伐,縱以吾輩之血,染成民國地圖,亦所不惜。”
有的說:“和約且破,已墮袁賊詭計。
刻下敝軍已聯合五鎮,預備開赴前敵,如何進行方略,速復,以免一
誤再誤。”有的說:“北軍勢單力薄,調遣難周。我軍朝氣方新,萬不可墮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