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生死系之。”李宗仁也逢場作戲,依樣畫葫蘆,照樣手書一帖奉還。
武漢克復後,李濟深部開始分化,以第四軍第十師為基礎,新編了第
十一軍,原師長陳銘樞為軍長。前方第4 軍軍長陳可鈺去日治病,由張發奎
繼任軍長,由於陳銘樞與蔣接近,又被武漢國民政府去職,第11 軍軍長由
張發奎兼任。張發奎視汪精衛為精神領袖,所部被視為“左”派依靠的基本
軍事力量,已明顯有脫離李濟深部的傾向。
唐生智最初投歸廣東時,因得四、七兩軍之助,唐部勢力借重北伐在
兩湖得到迅猛擴大,唐部第八軍不到半年,便擴至第八、十二、十七、三十
五、三十六計5 個軍。這使唐生智感到無須再與四、七兩軍拍擋也可獨立發
展,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兩湖獨占鰲頭,實現他做“兩湖王”的美夢,故對
同為保定幫的四、七兩軍勢力都有意加以排除。
在蔣介石發起遷都之爭時,唐生智、張發奎其時均戴上“左派軍人領
袖”桂冠,其他軍人領袖,如程潛、朱培德等,由於對蔣介石權詐專橫、私
心自用不滿,其時也都站在漢方一邊,聲討蔣以軍馭黨,以軍控政的獨裁行
徑。在宋慶齡領銜,發出致蔣電反對遷都南昌主張時,國民革命軍的幾位軍
長都列名其中,李宗仁態度雖然不十分明朗,但也掛名其後,同時又私下給
南昌的蔣介石拍去一電,勸蔣在遷都問題上讓步,暗示蔣:“黨務問題上,
一埃軍事告一段落,再行嚴密整理。”李與蔣通契,表示在反共問題上與蔣
一致。
第四十五章上海恐怖
3 月,國民革命軍開始兵分4 路大舉東下,進略長江下游。蔣介石為掌
握江、浙兩省軍事,並表示對白崇禧的信任,將嫡系部隊由何應欽交白崇禧
指揮,何、白公任東路軍總指揮和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統率6 個縱隊,由閩、
由贛分途入浙,直搗杭、滬。蔣介石則任中路軍總指揮,下轄左、右兩路軍:
李宗仁為江左軍總指揮,率七軍全部和黔軍王天培部,沿長江左岸東下,奪
取合肥、蚌埠,截敵歸路;程潛任江右軍總指揮,率六軍並獨立師賀耀祖等
部,沿江右而東,進取金陵。唐生智任西路軍總指揮,統率4 個縱隊,以一
部鞏固武漢,主力進入豫南,策應江左軍之作戰,並與陝之馮玉祥部連接,
相機進取豫中。
此番東征,敵軍懾於北伐軍聲威,紛紛倒戈歸順。江左軍由鄂東進擊
皖西後,盤踞安慶附近之敵陳調元、王普等輸誠,安徽傳檄而定;江右軍於
3 月6 日即進克蕪湖,續克當塗,攻克南京;東路軍擊破龍游附近之敵,進
占金華、蘭溪,爾後連續驅逐桐廬、富陽之敵,乘勝攻占杭州,又分兩路續
向淞、滬、寧路進擊;左翼經由太湖以西蘇、皖邊境擊破蜀山、張堵、戴埠
一帶之敵,進占常州、丹陽,滬寧路敵之交通線被北伐軍完全切斷;右翼連
克松江、蘇州、上海。
北伐軍迅速消滅了孫傳芳的部隊。直魯系軍閥張宗昌和奉系軍閥張作
霖的部隊,都退到徐州一線防守。至此,北伐戰爭北搗黃河,立馬長江,西
克開封,東卷滬寧,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北伐軍的勝利同共產黨領導的工農
武裝力量的配合作戰是分不開的。但是,蔣介石在江西開始屠殺共產黨人和
革命群眾之後,又製造了安慶慘案,他從江西殺起,走一路殺一路,一直殺
到上海,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北伐戰爭的勝利開展,誘發了上海資產階級的頭面人物和上海國民黨
負責人推翻孫傳芳的統治、獲取政權的欲望,虞治卿由於孫傳芳取消了他的
上海商埠幫辦,推倒了他的上海總商會會長的地位,又解散了他所依恃的南、
北保衛團,虞便極力聯絡共產黨,希望幫助他取得上海政權。國民黨上海軍
事特派員鈕永建也要工人幫助他,聽他的號令起來動作,答應在暴動成功後,
保護工人。
中共上海區委書記羅亦農和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主張建立從資產
階級到工人的聯合戰線,發動民眾暴動,但他們又看不起自己所領導的無產
階級,說:“無產階級避免領袖地位。”如果無產階級急來領導,必然引起帝
國主義害怕,“而大進攻,而大屠殺”,“資產階級必害怕不來合作”。即使起
義成功,工人可不參加政權,“我們只求得民眾自由,不要奢望。”共產黨的
領袖們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於1926 年10 月發動了第一次上海工人武裝起
義,結果失敗了。
這次起義失敗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首先是羅亦農的思想開始轉變,
提出從今以後要自己為主體,資產階級當配角,工人階級爭主角的意見。但
陳獨秀沒有接受羅亦農的正確意見,仍然主張:“我們現在可以有兩個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