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頁
(1)石友三部為進攻主力,從平漢線北攻石家莊,然後以大部兵力向保定、
北平進攻,並分兵協同友軍攻取天津。
(2)晉軍由張家口及北平迤西,保定迤北出兵援助。(3)韓復榘部由
山東沿津浦鐵路北進,攻取滄州、馬廠,然後與石友三和晉軍會師天津和北
平。
(4)吉鴻昌、張印湘、葛運隆等部,連同河南民軍,由信陽沿平漢鐵
路北上,襲取鄭、汴,東進徐州,解除韓復榘的後顧之憂。
(5)劉汝明、張自忠、馮治安、孫殿英、阮玄武等部由垣曲、晉城等
地向東進發,陳兵於平漢鐵路黃河北岸一帶。
以上各軍總兵力約有30 萬人以上,若能齊心協力,確實能將張學良打
垮。
實現這個計劃,關鍵取決於晉軍的態度,馮玉祥為此除派人遊說外,
自己又多次函電敦請。
逗留在大連的閻錫山頗有反張願望,他勾結日軍,秘密商定由日軍進
攻東北,抄張後路,共同打擊張學良的行動計劃。
馮玉祥於7 月對韓復榘、石友三、吉鴻昌、張印湘、葛運隆、孫殿英、
阮玄武、張允榮、劉汝明、張自忠、馮治安等舊部的兵力作了妥善安排和適
當調整,加強了領導。
然而,中原大戰之後,馮玉祥的威信下降,舊部將們從保存實力出發,
各有各的打算,不像以前那樣順從地聽從指揮,而是觀望不前。
石友三野心勃勃,急不可待,又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認為目前反蔣派
都無力與張學良、蔣介石較量。他和韓復榘關係深厚,又有默契,若能趁蔣
介石無暇北顧之時,先報了張學良想“扣押”他這一箭之仇,把張趕出關外,
再將華北連成一片,統兵南下,他石友三便是北方領袖了。於是不顧一切,
不等馮玉祥將各方運動成熟,於7 月20 日在順德誓師,並公開發表了反對
張學良的通電,然後即沿平漢鐵路線北進,23 日就進占了石家莊,26 日已
到達保定以南的望都一帶,這才遇到東北軍所布防線的阻擋。
石友三首先發動,各軍卻都是口頭響應,根本沒有一人出兵助戰。宋
哲元的29 軍剛剛接受蔣介石改編,軍餉剛有著落,雖是馮的嫡系部隊,但
卻按兵不動。宋和龐炳勛都有聯晉反蔣的願望,卻害怕與石友三聯合共事,
更不願出兵援助石友三。
馮玉祥急如星火,幾次派人催促。7 月23 日,他親自致電宋哲元,希
望宋認清反張倒蔣的大好形勢,並能將馮的意見向龐炳勛、孫殿英、張人傑、
鮑剛等同志懇切而言。因宋的態度,可直接影響龐、孫、張、鮑等部,關係
至大。馮電文中尤望宋對龐弟等披肝瀝膽,痛言利害,捐除一切成見,助石
反張倒蔣,共同完成這樁當仁不讓之偉業!
龐炳勛主要是對石友三、韓復榘反覆無常,幾次叛變馮而投降蔣介石
的行徑不滿,直接向馮玉祥表示不願出兵援助,馮急得坐臥不寧,又急電龐,
進一步勸解。龐因與石矛盾難解,終未出兵。
馮玉祥打電報給主持晉軍軍務的徐永昌,鼓動他出兵助石反張倒蔣:
“務請我弟排除目前之困難,決定即時發動。”電報發出後,馮又派張允榮
等前往太原面見徐永昌,請他下令出兵援石。
張學良的東北軍有20 萬人,中原大戰時調進關內約7 萬人。石友三發
動戰事,張學良又將7 萬人的兵力調入關內。7 月23 日,張學良通電討伐
石友三。同一天,蔣介石在南昌行營發表通電:“石逆叛變,實受粵中叛徒
50 萬元之收買。”次日,蔣介石任命劉峙為中央軍的南路軍總司令官,調集
10 萬大軍,由河南沿平漢鐵路跟蹤石友三北進,使石首尾難顧。
蔣介石為迅速解決石友三部,仍以利祿為誘餌,分化瓦解與軍事進攻
相結合,對馮的舊部和晉軍將領極力拉攏、收買,極力分化反蔣聯軍。
徐永昌等晉軍將領聽到宋哲元已被蔣介石拉攏,圖謀乘機搶占晉、綏
二省的傳言,即向閻錫山報告,閻急令停止軍事行動。晉軍中途變卦,徐永
昌決定:“擁護中央,整頓內部。”並致電張學良,表示晉方“各將領一致擁
護陸海空軍總、副司令”。晉軍又遵照蔣介石指示,襲擊石友三運送作戰物
資的鋼甲列車。
韓復榘也違背初衷。蔣介石對韓早有戒備,韓的實力有五六萬人,被
蔣軍牽制,難以動彈,對石友三愛莫能助。
石友三部6.6 萬兵力,在蔣介石的劉峙、顧祝同部以及商震部、張學
良東北軍的夾攻下,孤軍無援,形勢越來越險惡,被迫於7 月31 日夜突圍,
經深澤向山東方向敗退。沿途潰不成軍,及至山東德州時,人馬已損失大半,
後全部由韓復榘收編。
張學良雖然平定了石友三的叛亂,但由於大批東北軍的主力調離東北,
致使東北地方防務空虛。石友三叛亂平定後,張學良並沒有立即返回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