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頁

    名列前茅。

    他在東京結識了一些資產階級革命者,同廖仲愷交往尤其密切。同盟

    會成立時,他毅然宣誓加盟,被選為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兼書記。

    汪精衛,名兆銘,字季新、季恂,1883 年生於廣東番禺(今廣州),祖

    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他長得眉清目秀,且聰明好學,善承人意。父親

    望子成龍心切,5 歲時入家塾讀書識字,9 歲隨父寄居陸豐縣署,內有庭院,

    每天晨曦初露,他就“習字中庭”。

    下午放學回家,父親還親自“課督”,要他讀王陽明的《傳習錄》,或

    習吟陶淵明、陸放翁的詩。

    汪精衛自稱:“一生國學根基,得庭訓之益為多。”但好景不長,他13

    歲時母親去世,第二年父親病故。汪精衛隨比他大20 多歲的嫡長兄客居粵

    北樂昌,衣食之費,都仰仗於長兄。

    長兄汪兆鏞是個舉人,幾次赴京會試,名落孫山,即以游幕為生。他  

    對汪精衛管教極嚴,不稍假辭色,使得汪大有動輒得咎之感。儘管汪精衛對

    長兄貌極恭順,如對嚴父,實際上內心卻不免忌恨,但又無可奈何。幼年時

    期的生活處境,對於後來汪精衛外表謙和而心地狹窄,懦弱自卑而又要出人

    頭地,以及首鼠兩端、反覆無常的矛盾性格之形成,不無關係。

    青年時代的汪精衛,痛感於“國勢日危”的現實,在社會改革浪潮的

    衝擊下,走上了反清鬥爭的革命道路。

    1904 年,汪精衛同朱執信一起東渡日本,官費留學。他接受了西方資

    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把從前束縛自己的“君臣之義”拋到九霄雲外。1905

    年,他在東京參加了同盟會,被推選為評議部評議長。

    汪精衛發表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上的政論文章,筆鋒犀利,

    宗旨嚴正,文從字順,師出以律,博得讀者稱讚,也獲得孫中山的信任。汪

    精衛聲譽大增,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留學生,變成了名噪一時的年輕革命黨  

    人。

    孫中山、黃興和戰友們制定了《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加強宣傳工作,

    發展各地同盟會組織,擴大革命力量,募捐革命經費,準備在國內發動武裝

    起義。

    1906 年春,同盟會會員蔡紹南回湖南活動,他得到同盟會員、明德學

    堂學生魏宗銓的幫助,很快和萍鄉、瀏陽、醴陵一帶洪江會首領龔春台等取

    得聯繫。在湘贛哥老會和他們的共同策動下,於12 月4 日發動萍、瀏、醴

    起義。貧苦農民、會黨群眾、萍鄉安源礦工和部分防營兵勇參加了起義。起

    義軍定名為“中華國民軍革命先鋒隊”,龔春台為都督,蔡紹南為左衛都統

    領兼文案司,魏宗銓為右衛都統領兼錢庫都糧司。

    革命軍在10 日內迅速發展到3 萬人左右,一度控制四五個縣,震動了

    長江流域中下游各省。

    當起義消息傳到東京時,同盟會會員紛紛要求回國參加戰鬥。孫中山  

    和黃興立即派寧調元、楊卓霖、胡瑛、孫旈筠等會員,趕回國內,到蘇、皖、

    湘、鄂、贛、粵等各省發動起義,以圖響應。

    但萍、瀏、醴革命軍由於倉促起事,準備不足,起義後又缺乏統一領

    導,各自為戰,在數萬清兵圍攻下,英勇奮戰20 多天,終以孤立無援而失

    敗。同盟會員劉道一(劉揆一的弟弟)和會黨領袖馮乃古等人被捕就義。

    1907 年春,孫中山決定再次策劃兩廣起義。他帶胡漢民、汪精衛前往

    安南(越南);命朱執信回廣州領導南部起義;命黃興到香港等地開展活動,

    廖仲愷潛回天津及吉林等地。他計劃先奪廣東,次取廣西、雲南,占領南部

    7 省,然後北出長江,直搗清廷。

    孫中山等人離開東京赴安南河內,在甘必達街61 號設立武裝起義總機

    關,決定因勢利導,在欽州、廉州、潮州、惠州四府同時舉義。

    孫中山派出胡漢民往香港做策應工作,函召黃興南來協助。他自己在

    旅越華僑中募集起義經費。  

    5 月,孫中山派黃興、胡毅生(胡漢民堂弟)分赴郭人漳、趙聲營中鼓

    吹革命,運動清朝新軍反正,並委任廣西三合會首領王和順為中華國民軍南

    軍都督,負責聯絡會黨及領導欽、廉地區起義的軍事行動。

    被孫中山委任為中華國民軍東軍都督的許雪秋,也在嶺東一帶的潮州、

    汕頭等地積極聯絡會黨,準備起義。

    許雪秋是廣東潮安人,其父因商致富,留下遺產很多。許雪秋在新加

    坡從商,富有革命思想,早就在潮汕一帶,聯絡會黨,圖謀起義,卻未成事。

    後來遠到南洋,見到孫中山,參加了同盟會,孫看他能夠發動會黨力量,就

    授他都督頭銜。

    但因潮州方面機謀泄露,清軍到饒平縣黃岡鎮進行搜查鎮壓,革命黨

    人陳涌波、余既成等急於應付清軍,被迫違背孫中山的指示,在許雪秋尚在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