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33頁

    鞭炮。當晚又舉行了歡迎孫中山的茶會,孫中山因病不能赴會,派代表出席。

    馬千里、鄧穎超等赴孫中山住所張家花園向孫表示慰問。

    孫中山抵津,首先對張作霖作禮貌上的訪問。次日,張作霖到張家花

    園回拜,孫中山正在靜臥中,孫科表示謝絕客人。張作霖一面昂然而入,一

    面回答說:“今天我來向孫先生說話,孫先生可以睡在床上,不必開口回答。”

    張作霖關起門來同孫中山密談,勸孫放棄聯俄、聯共政策,說這是外國公使

    反對的,而外國人是不好惹的;他願代孫疏通外國人的感情,又保證說:“這

    事包在我張作霖一人身上,一定可以成功。”孫中山聽了,又好氣,又好笑。

    段祺瑞派葉恭綽、許世英來天津名為歡迎孫中山,實則要勸說孫中山

    不要“過於激烈”,以免引起“列強幹涉”。孫中山在病榻上接見了葉、許。

    許世英向孫中山報告了段祺瑞所謂“外崇國信”的聲明和善後會議條例。孫  

    中山大怒,厲聲問道:“我在外面要廢除那些不平等條約,你們在北京偏偏

    地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條約,這是什麼道理?你們要升官發財,怕那些外國人,

    要尊重他們,為什麼還來歡迎我?假如不打倒帝國主義,我就不革命了!”

    孫中山這次震怒,使他的肝病加劇。孫中山因為直系軍閥還在興風作浪,不

    願授人以隙,所以仍然扶病入京,打算採取政治鬥爭的方式,以改變直系倒

    台後的“換湯不換藥”的局面。

    北京前門車站10 余萬群眾熱烈歡迎孫中山。中共北京地委在孫中山下

    榻的北京飯店門前,組織群眾舉行歡迎會,表達北京人民對孫中山的歡迎和

    愛戴之忱。孫中山因病情沉重,無法直接向群眾講演,發表了書面談話和《入

    京宣言》。

    馮玉祥讓夫人李德全持親筆信去看望孫中山。孫將6000 本《三民主義》、

    1000 本《建國大綱》和《建國方略》,贈送給馮,由李德全帶回,馮將這些  

    書作為國民軍官兵的教材。

    孫中山患的是不治之症——肝癌。他在重病中仍然領導國民黨抵制段

    祺瑞的“善後會議”,籌劃召開國民會議。當時,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

    員僅汪精衛一人在京,孫中山決定加派于右任、李大釗、陳友仁、吳稚暉、

    李石曾5 人為委員,並手諭設立北京政治委員會,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1925 年2 月24 日,孫中山口授遺囑及家事遺囑,由汪精衛筆記,並以

    英語口授致蘇聯遺書,由鮑羅廷、陳友仁、宋子文、孫科等筆記。

    3 月11 日,孫中山在遺囑及遺書上簽字,隨後又對周圍的人說:“我死

    了,四面都是敵人,你們是很危險的,希望你們不要為敵人軟化。”孫中山

    在彌留之際,用微弱的聲音呼喊:“和平、奮鬥、救中國。”3 月12 日9 時30

    分,孫中山與世長辭,終年59 歲。  

    孫中山的《遺囑》是:

    余致力於國民革命凡40 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40 年之

    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

    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

    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

    囑!

    北京75 萬人先後在孫中山靈堂前致祭。共產黨人李大釗、林伯渠等參

    加了守靈和執拂。

    4 月2 日,孫中山靈柩移奉西山碧雲寺,參加送靈的達30 余萬人,並

    有2 萬多名學生。

    學生、軍人和工人等沿途散發宣傳孫中山關於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

    平等條約的傳單,並高呼“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中山主義萬歲”、  

    “國民革命萬歲”等口號。北京和全國各地群眾悼念孫中山的活動,形成了

    一次廣泛強大的政治宣傳運動。

    廣東革命政府在平定商團叛亂後,陳炯明乘孫中山北上之機自封為“粵

    軍總司令”,下令進攻廣州,在陳炯明的指揮下,葉舉、洪兆麟部集中惠陽、

    平山,向石灘進犯,謀窺廣州;林虎一部向龍門、增城北面進擾,以策應葉

    舉部而夾擊廣州;林虎另一部則向贛邊之南聚集,企圖切斷北伐軍之後路。

    1925 年1 月25 日,廣東革命政府決定討伐陳炯明,遂將許崇清的建國

    粵軍、楊希閔的建國滇軍、劉震寰的建國桂軍、譚延? .的建國湘軍及黃埔軍

    校學生隊、兩個教導團,組成東征聯軍,以楊希閔為聯軍總司令。

    東征聯軍分左、中、右3 路。根據蘇聯軍事顧問加倫的建議,右路軍

    由粵軍和黃埔軍校組成,由許崇清統率,肅清廣九鐵路沿線的敵軍,然後向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3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