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了一系列革命法令,沒收了滿清官吏和反抗軍政府之人的家產。廣州和平光
復時,舊軍隊並沒有解除武裝,龍濟光軍12 營、李准軍6 營降卒,都原封
不動地駐紮在廣州城內;駐紮城內的各路民軍,沒有來得及進行整頓,廣州
城內軍隊林立,各不相屬,以致司令遍地,政出多門。
陳炯明的循軍進駐廣州,起了一些鎮懾作用,但革命秩序一時尚未建
立。
胡、陳為穩定局勢,定計先鞏固新軍,使其居中不動,作諸軍之監視。
對於陳炯明的循軍軍官鐘鼎基、王肇基等委以重任,使軍政府有軍事實力對
付龍濟光部和其他舊軍隊。對民軍逐步進行整頓,委任威望素著的黑旗軍首
領、原台灣“民主大將軍”劉永福為民團總長,同盟會員何克夫副之,總攝
各路民軍。又把民軍領袖們組成“廣東軍團協會”,作為水陸51 軍的自律團
體,直隸於軍政府,以陳炯明為會長,周之貞為副會長,高劍父、劉師復、
李棲云為幹事員。
胡漢民竭力籠住李准和龍濟光,使其不至危害新生革命政權。胡漢民
剛上任,就照會李准、龍濟光等,飭令他們照舊統轄所部,所有城內衙門局
所,均請妥為防護,共保治安,並表示餉項由軍政府發給。胡、陳對李准、
龍濟光部厚發軍餉,每人的軍餉是民軍的7 倍。胡、陳的目的主要是在於緩
和舊軍隊和新政權之間的矛盾,採用收買辦法穩住“濟軍”,使他們不致輕
舉妄動。待正式陸軍組編完畢,民軍實力已壓過濟軍時,便把濟軍調往遠離
廣州的高廉雷瓊地區去。但是,胡漢民等未能對這支舊軍隊進行整編和徹底
改造,使龍濟光得以保存舊部,後來這支軍隊成為袁世凱撲滅二次革命的鷹
犬。
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堅邀胡漢民立即隨他去南京。
胡漢民分别致函陳炯明、朱執信等,囑陳炯明接任廣東都督,並飭令各軍服
從陳炯明。已籌備就緒的廣東臨時省議會致函陳炯明,推舉陳正式接任都督,
陳辭不受,向省議會推舉汪精衛為廣東都督,陳自己僅允暫任代理都督。但
汪精衛對所舉,以“功成身退”為詞,辭不就任。陳辭汪不就,孫中山親自
出面,致電陳炯明,委任陳為廣東都督;省議會也再次推陳為都督,但陳始
終不接受。孫中山只好委任汪精衛督粵,在汪未到任前,由陳炯明代理,並
申令:不可更辭,各界亦不可再舉他人。
醉心於利祿的陳炯明推三阻四,辭不就都督職,有多種原因:其一,
武昌起義不久,部分革命黨以“功成身退”來自鳴清高,汪精衛幾辭都督、
劉師復高唱“不作官吏”,“不作議員”等等。陳炯明受這些處世哲學和沽名
釣譽的思想影響,且與這些人交往頗密,亦很重視個人聲望;其二,廣東時
局混亂,棘手問題很多,而當時北伐聲浪很高,陳炯明不願坐守廣東,而聲
言“素志北伐”。他請為北伐軍總司令,以所部循軍及他部改編,並把姚雨
平已編定之北伐軍合併為1 軍,乘機掌握軍隊,爾後地位、聲譽將必更有憑
借。但姚雨平不願受陳節制,胡漢民與朱執信商量,北伐必須立即進行,而
廣東內部亦尚需陳炯明留粵整頓辦理,所以,胡漢民等令姚雨平北伐,陳炯
明雖未如願,但他的循軍卻因編入北伐軍序列而躋身於“政府軍”行列(未
出發北伐),後來裁撤民軍時,這支軍隊也得以保留。廣東北伐軍由姚雨平
率領,於廣州誓師出發,後轉戰江北,為鞏固南京臨時政府作出了貢獻;其
三,孫中山由於同胡漢民、汪精衛共事時間長,了解比較多,因倚畀也比較
重。廣東是他的故鄉和進行民主革命的基地,在擇人任事的問題上也特別關
注和慎重,所以,他主要寄望於胡漢民、汪精衛。只是因胡、汪或因北上需
人,或因固辭不就,才再三拉陳炯明出來,而在陳辭不受之時,孫中山和廣
東革命黨人還先後想捧出馮自由、朱執信、孫眉、何克夫、鄧澤如、胡毅生
等人供粵人抉擇。廣東的革命黨人才濟濟,陳炯明不過是個乘時而起的革命
後起人物,還不能唯一獨尊。陳炯明對於這種局面不能無睹。他的固辭,實
際上是謀求進一步掌握實力,待價而估,以退為進,飼機再起。
在1911 年12 月22 日至1912 年4 日25 日,陳炯明為廣東代理都督,
全權督理廣東120 余天。
南北和議告成,北伐中止。陳炯明將北伐軍總司令部改為廣東陸軍司
令部,已經編成但沒有出發的北伐部隊,全部改為廣東正式陸軍。陸軍數目,
本來須設3 師,然以經費無出,僅成立2 師1 旅。改編後的廣東陸軍,以陳
炯明的循軍為主,以反正新軍為輔,這樣,大多數官兵,都是陳炯明的老部
下,如師長鐘鼎基、旅長王肇基、葉舉、團長洪兆麟等。這些軍隊名義上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