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自我發,功不必自我成’一語為證。朔風冰肌,伏維珍重。
黃興剛著手籌組臨時政府,便遭到黎元洪的反對。黎元洪致電各省都
督:“忽據來電稱滬上有14 省代表推舉黃興為大元帥,元洪為副元帥之說,
情節甚為支離,如確有其事,請設法聲明取消,以免淆亂耳目。”那些被黎
元洪邀去武昌的各省代表,亦不滿,認為此舉事先瞞著他們,不令聞之,是
荒謬行為,表示不予承認。
在上海的浙江代表章太炎也反對舉黃興為大元帥。他在會上發言說:
“克強功雖高,已受黎督委任為漢陽總司令,不得以部將先主帥;且前已推
武昌為中央,焉得背之。”除章太炎外,浙江司令朱瑞亦強烈反對黃興為大
元帥,說黃興在武漢打了敗仗。儘管同盟會陳其美、宋教仁等力主黃興為大
元帥,堅持同盟會的領導權,但黃興嶄露頭角,其聲望尚未居於統率全黨的
地位,尚未成為核心人物,還不能指望,由他來制御那些附和於革命黨的舊
官吏和地方縉紳。那立憲派人,也想獵取臨時政府的權力,因而各持己見、
互不協調的現象,屢見不鮮。
1911 年12 月13 日,獨立各省代表先後由上海、武漢齊集南京,開會
選舉議長,先後在日本、德國留學回國的浙江代表、34 歲的湯爾和被選為
議長;先後在日本、美國留學,獲法學博士的同盟會會員、30 歲的王寵惠
被選為副議長。並議決在16 日選舉臨時大總統。
但是,情況有了變化。15 日,胡瑛、王正廷來電:“務乞稍緩。俟唐、
伍會商後再舉,必得美滿結果。此事關係極重,乞諸公極力維持。”代表會
議便承認上海選出的大元帥與副元帥,並於《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中增加一
條:”大總統未舉定以前,其職權由大元帥任之。“但是,黃興因受到黎元洪
和少數人的反對,堅不就職,並於12 月17 日通電力辭暫定大元帥,建議推
黎元洪為暫定大元帥。
黃興看起來很謙虛,把政權拱手讓給舊官吏黎元洪,他根本不知道,
政權問題對革命黨人是多麼得重要。在這個問題上決不能相讓,否則,就象
馬克思所說的那樣:“只有叫花子才是最謙遜的。”代表會議接到黃興的來電
後,在當天改選黎元洪為大元帥,駐武昌,黃興為副元帥並代行大元帥職權,
組織臨時政府。但黃興仍堅不就職,而代表會議的正副議長湯爾和、王寵惠,
分別因病和議和而前往上海。代表會議另舉景耀月為代理議長,並備公函,
請黃興速來南京,組織臨時政府。
黎元洪終於爭得了全國政權的中心位置,黃正、黎副的局面顛倒過來,
便通電接受大元帥名義,並委黃興代行職權。江浙聯軍代表李燮和去滬歡迎
黃興,赴南京組織政府。
黃興這時已獲悉孫中山歸國即將抵滬的消息,就延緩赴南京,等待迎
接孫中山的歸來。
孫中山正在美國募捐,他在丹佛城的一家報攤上,無意中買一份刊有
革命黨人占領武昌消息的報紙。但他沒有立即起程回國,而是先從外交方面
致力,俟此問題解決而後回國。他擔心中國革命因帝國主義的干涉而遭受象
太平天國那樣的失敗。
孫中山首先爭取美國政府對中國革命的支持。10 月中旬,他參加了芝
加哥同盟會舉行的預祝中華民國成立大會之後,在同盟會會員朱卓文的陪同
下,乘車前往華盛頓,寫信給美國國務卿諾克斯,請求秘密會晤,希望得到
美國對中國革命的支持和物質援助,或者是堅持中立。諾克斯沒有接見他。
於是,他到紐約,秘密會見了日本駐紐約總領事小野幸吉的代表鶴岡永太郎,
表示願以公開身份訪問日本,後得到回答說,如果他肯改名,登陸或停留都
可以。日本政府實際上拒絕了孫中山公開訪日的要求。孫中山再一次表示:
如果日本政府能同意他不更改姓名而登陸,對中國革命示以同情的態度,他
就改變原定經歐洲、印度洋返國的計劃,而經日本回國,這樣既可鼓舞革命
軍的士氣,又可消除外界認為日本政府暗中庇護北京政府的疑慮,對雙方都
有利。日本政府對孫中山的這些話沒有反應。
美國一些報紙對孫中山及其領導的革命採取敵視態度。《紐約時報》連
續發表社論說:“孫中山的募捐工作不會成功”;“只有袁世凱是唯一能將和
平與秩序給予中國的人。”孫中山沒有失去信心,他在紐約致倫敦的美國友
人咸馬里的電報說:“黎元洪突然成功,可能助長其野心,但他缺乏將才,
無法持久。各地組織情況甚好,都希望我加以領導。如得財力支持,我絕對
能控制局勢。”兩天後,孫中山由紐約抵達倫敦。他在同英國記者談話時說:
“倘國人召彼前往組織中央政府,以總理一席屬之,彼必樂為效力。”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