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頁
寧(南京)杭(州)公路以東的鎮江、句容、丹陽、金壇地區展開,主要活
動在南京、秣陵關、溧水之東北地區,以主力在茅山山脈及溧水一帶,以天
王寺以南的山地建立根據地。又以小部隊向句容、溧水、南京之線游擊,殲
滅敵軍,擊毀汽車。
陳毅多次與丹陽抗日自衛團管文蔚聯繫,幫助管文蔚部改編為江南抗
日義勇軍挺進縱隊,下設6 個支隊,委任管文蔚為司令員,派一批共產黨干
部到各支隊工作,部隊發展到4000 餘人,使這支部隊成為共產黨領的抗日
武裝。
第四十五章激戰太行
陳毅領導的部隊,在鎮江、句容、丹陽、金壇之間,運用靈活機動游
擊戰術,分散穿插轉移,乘虛襲擊敵人,在9 至12 月的4 個月內,先後粉
碎敵人大小“掃蕩”20 余次。
第3 支隊在1938 年7 月1 日進入皖南抗日前線,活動於東至蕪湖、宣
城,西至青陽、大通鎮,南起章家渡,北至長江的橫寬百餘公里,縱深60
公里的狹長地帶。第3 支隊以機動防禦方式與敵周旋,多次殲滅日偽軍。
高敬亭的第4 支隊在舒城、桐城、廬江、無為地區展開游擊活動,多
次伏擊敵人。在桐城附近之范家崗、棋盤嶺伏擊戰中,擊斃日軍70 餘人,
毀汽車50 余輛。在攻克無為、廬江的戰鬥中,肅清當地反動土頑武裝3000
餘人。
第4 支隊第8 團於1938 年11 月進入淮南路以東地區,與地方黨組織
領導的游擊隊和黨掌握的東北軍挺進團取得聯繫,這兩支部隊在皖東開展敵
後游擊戰爭。
張雲逸率領軍部特務營過江後到達無為地區,將當地黨組織領導的一
部分游擊隊和人民自衛軍統一整編為新四軍江北游擊隊,以孫仲德為司令
員,黃岩為政委。這支部隊在皖中開展游擊活動。
中共河南省委武裝部長彭雪楓率新四軍游擊隊300 餘人挺進豫東,途
中與第3 支隊一部及先遣大隊合編,擴大為3 個大隊,1021 人,彭雪楓任
司令員兼政委,吳芝圃任副司令員。游擊支隊東渡黃河,進入鹿邑境內,爾
後開創位於津浦鐵路、隴海鐵路、新黃河及淮河之間,包括豫東13 縣、皖
北8 縣和蘇北3 縣的豫皖蘇邊根據地。至1939 年11 月,游擊支隊發展到9
個團,1.2 萬人,改編為新四軍第6 支隊。
1939 年2 月,新四軍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制定了向南鞏固,向東作戰,
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11 月將第1、第2 支隊合併,成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
陳毅任指揮,粟裕任副指揮,統一領導蘇南部隊;江北的新四軍部隊成立新
四軍江北指揮部,張雲逸任指揮,徐海東任副指揮,賴傳珠任參謀長,鄧子
恢任政治部主任。徐海東兼任第4 支隊司令員;另以第8 團為基礎,成立新
四軍第5 支隊,由羅炳輝任司令員,郭述申任政委。第4、第5 支隊發展到
1 萬人,在淮南地區和以半塔集為中心開闢津浦路東根據地並很快打開了皖
東的抗戰局面。
中原局在1939 年春先後派李先念、陳少敏各率一支武裝和一批幹部,
向豫鄂邊區敵後挺進,聯絡各地黨的組織和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創建了信陽
四望山抗日根據地。並成立了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隊,由李先念任司令員,
陳少敏任政委。至1940 年夏,獨立游擊隊對日偽軍作戰280 余次,殲敵1.4
余萬人,創建了鄂中、鄂東和豫南抗日根據地,游擊武裝力量發展到1.5
萬人,並擁有民兵近10 萬人。成立了豫鄂邊區軍政委員會,朱理治任書記,
統一領導豫鄂邊區的黨政軍民工作。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作出將華北、華中打成一片的戰略部署,鞏固華
北,發展華中、華南,確定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任務是粉碎日軍掃蕩,堅
持游擊戰爭。中共中央決定撤銷長江局,成立南方局,由周恩來任書記,領
導長江以南黨的工作和國民黨大後方的統戰工作;另組中原局,由劉少奇任
書記,領導長江以北華中地區的抗日鬥爭;將東南分局改為東南局,仍由項
英任書記,繼續領導新四軍軍部和蘇南、皖南的抗日鬥爭。
中共在廣東東江地區、珠江三角洲和海南島等地開闢了華南抗日根據
地,給日軍以有力的打擊。
從1937 年11 月至1938 年4 月,八路軍在華北共進行大小戰鬥400 余
次,斃傷敵人1 萬餘人,繳獲步槍3000 余枝,輕重機槍100 余挺,毀敵汽
車500 余輛。1938 年5 至10 月,同敵戰鬥約1000 余次,斃傷敵人2 萬多,
繳獲步馬槍8000 余枝,輕重機槍150 挺,毀汽車800 余輛。
至1938 年10 月,共產黨的部隊已發展到25 萬人。到1939 年,八路
軍、新四軍已發展到50 多萬人,共產黨員發展到80 萬人,民兵發展到100
萬人。
八路軍、新四軍和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區迅速發展。蔣介石恐慌起
來,他在日記中寫道:“軍事如常,無變化,惟共產黨作祟,為可恨耳!”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