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所以每一種學科的教員,即使主張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
就讓他們並存,令學生有自由選擇餘地。他請提倡新文化的陳獨秀為文科學
長,請介紹愛因斯坦相對論學說的夏元瑮作理科學長。胡適、李大釗、李四
光、錢玄同、沈尹默、劉半農、魯迅等新派人物也先後來到北大任教。
蔡元培萃集各路人才,陳獨秀是佼佼者。蔡的治校方針是“教授治校”,
有關校務大事,由校評議會討論決定,評議會相當於後來的校務委員會,由
校長、學長、主任教員等自行互選組成,任期1 年。陳獨秀被選為評議員,
此外他還擔任北大入學試驗委員會副會長(會長是蔡元培)、北大附設國史
館編輯處纂輯股主任和《北大日刊》編輯等職。
陳獨秀上任後,他不開課,專心致力於北大文科改革。他所做的第一
件大事是為文科延聘名教授,於是,提倡新文化運動的知名人士,大多薈萃
於北大文科。文學革命、思想自由的風氣,遂大流行。
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專門論述教育方針的文章,指責中國教育
的弊端,闡明他的教育主張是自動的、啟發的、實用的、全身的;而不是他
動的、灌輸的、虛文的、單獨的腦部教育。他認為高等教育的宗旨不同於一
般教育,應當以研究學理為主。
陳獨秀對北大文科教學的改革主要做了4 件大事:(1)擴充文科,增
設德、法、俄語新系,並在哲學、中文、英文系設立研究所。
(2)允許學生自由選修各課,廢除一切課程全部必修的規定。學校四
門大開,誰願意來聽課都可以。
(3)整頓課堂紀律,制定考試制度。陳獨秀為執行課堂紀律,曾將經
常缺課的黎元洪的侄子誤認為是許德珩,給予記大過一次,後一經發現錯誤,
即收回成命,並對許進行勸慰。
(4)採購圖書,廣設閱覽室,為學生提供學習條件。
陳獨秀在改革文科的同時,也注意到自身的改造。他為了約束自己,
加入了北大的進德會,作甲種會員。蔡元培在北大發起組織進德會,會員分
為3 種:甲種會員不嫖不賭不娶妾;乙種會員除前3 戒外、加不做官吏,不
作議員2 戒;丙種會員除以上5 戒外,加不吸菸、不飲酒、不食肉3 戒。陳
獨秀性格豪放,私生活也比較隨便,有時涉足於花柳場中。
這在當時雖不足為奇,但於新派人物的操行是不相容的。陳加入進德
會後,被選為進德會評議員。
北大的改革、貫徹思想自由的原則,衝破了封建頑固派所設置的種種
思想文化的禁區,向青年學生展現了廣闊的學術自由的新天地。它提高了教
學質量,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領域,對學生接受新事物新
思想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死氣沉沉、腐朽不堪的北京大學,一變而為新鮮
活潑、民主自由的園地。
科學與民主的思潮在北大盛行。它激盪著青年知識分子的心扉,沖開
了長期被封建主義封鎖著的思想閘門,青年學生迅速地行動起來,結社團,
舉行集會,積極干預國家大事。李大釗又於1918 年冬組織起秘密的馬克思
主義研究會,使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在北大傳播。
原由陳獨秀1 人主編的《新青年》,於1918 年1 月改為同人刊物,成
立了編委會。編委會7 人:陳獨秀、周樹人、周作人、錢玄同、胡適、劉半
農、沈尹默。並規定編委輪流編輯,每人一期,周而復始。《新青年》每出
一期,就開一次編輯會,商定下一期的稿件。編委聚會地點常常在陳獨秀的
寓所,陳獨秀的家無形中成了新文化運動的指揮部。
《新青年》編委會是一個相當強壯的陣營。編委大多是一些激進的民
主主義者或自由主義者,其中錢玄同又是老同盟會員;魯迅(周樹人)曾參
加光復會,並擔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他在教
育部任職,公餘時研究古碑,自然遇不到什麼問題和主義。時遇錢玄同組稿,
便於《新青年》發生了關係。受《新青年》的啟示和鼓舞,便在《新青年》
上發表小說、隨感錄、政論、新詩和譯文等。
陳獨秀對魯迅很敬重,說他“做的小說,我實在五體投地的佩服”,很
盼望他為《新青年》創作小說,並一回一回的催。1918 年5 月,魯迅的短
篇小說《狂人日記》在《新青年》上發表,他借狂人之口憤怒控訴數千年的
舊禮教是吃人的禮教,這是篇討伐封建禮教的戰鬥檄文。
《新青年》的影響迅速擴大,創刊時發行不過1000 份,到1917 年猛
增到1.6 萬份,而且每期出版後,在北大即銷售一空。
但是,《新青年》是個月刊,出版周期長,且有時不能按期出版,內容
多是學術性的大塊文章,很難對現實的政治鬥爭發揮及時的指導作用。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