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4頁

    “這就是說我們有錢了!”

    “我考慮的不是錢。陶貝爾手中有一份能使我們獲救的文件。”

    這份文件就是華沙猶太人隔離區所有治安分子的秘密名單,即全部“猶太人合作者”的名單。1943 年以後,很多人改邪歸正,其中大部分參加了波蘭抵抗運動。將來他們或許會在社會上、甚至可能在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取得較高地位。“揭露”他們在占領初期的立場,對她來說,是件有利可圖的事。

    1945 年2 月,維爾瑪取得了這份文件。

    紅軍迅速挺進,社會秩序日益混亂。門格勒和他的姘婦趁混亂之機,於2 月5 日下午跨出死營的大門。門格勒放棄了正在進行的試驗,放棄了他的實驗室和研究課題。他穿上破舊的衣服,很容易就使別人把他當成一個逃亡的以色列人!

    維爾瑪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她不像其他逃亡分子那樣向西或向北逃跑,而是迎著敵人向東南方向走去。到達第一站扎科巴奈後,門格勒和維爾瑪自稱是從奧斯威辛逃出的猶太人,於是受到波蘭慈善組織的接待。

    該城已被蘇聯人占領。經過4 年的戰爭,紅軍因他們過去所受的苦難而開始向戰敗進行清算。他們是以殘酷的手段奪得勝利的。  

    兩腮颳得淨光、身軀高大的斯拉夫人,哥薩克騎兵,切爾卡塞蛤,成吉思汗時代裝柬、赤腳、騎著棗紅馬的蒙古人,俄羅斯大草原和亞洲的遊牧民潮湧般地向中歐進軍。

    1945 年8 月,門格勒和維爾瑪到達布拉格。他們仍然裝扮成猶太人。在布拉格郊區,一個名叫格魯恩費爾德的人為他們搞到了國際難民組織提供的身份證,並告訴他們離開捷克斯洛伐克的辦法。10 月,兩人進入奧地利,11月又抵達瑞士,這時他們已基本上脫離險境。

    1946 年1 月,門格勒遷居蘇黎世維爾瑪的雙親戰前購得的一座小旅舍,後來又平安地回到德國。

    五年中,門格勒如同其他無辜的德國人一樣,過著艱難但還處於平靜的日子。他有時在貢茨堡與他的妻子和兒子住在一起,有時去慕尼黑。當時正值歐洲復甦的年代。生活用品奇缺,實行限量供給。人們到處用鐵十字勳章和獎章交換軍用餅乾和切斯特菲爾德香菸。

    1950 年夏天,這位以殘酷著稱的學者去義大利作短期消遣旅行。他遊覽了貝加莫、佛羅倫斯和西西里島。他有時也去蘇黎世,可能是去會見維爾瑪。人每次回來都帶著大筆錢財。

    直到1951 年才有人對他起訴。在此之前,門格勒的名字還未被列入盟國搜捕的人員的名單中。從某種程度上說來,他手中擁有用以訛詐的文件是他基本上無需隱藏的原因。和正在逃跑中的其他納粹分子的情形相反,一段時間後他才受到警察的通緝。所謂“門格勒之謎”就是在這幾年形成的。  

    1951 年6 月門格勒博士從巴塞爾乘火車抵達馬賽,接著搭船去阿根廷。

    在布宜諾斯利斯,他接管了他父親開辦的農機廠——卡爾·門格勒—索恩公司。但他關心的不只是生意,他還在當地德國橋民中行醫,為知名人士治病。通過他們,他第一次得知瓦爾特·羅夫組建的“羅馬之路”。

    三年後,即1954 年3 月,他正式向波恩法庭提出並獲准與妻子離婚。離婚判決宣布後,他又重新結婚。有人說後妻是他的已在前線陣亡的哥哥卡爾的妻子,也有人說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名叫馬坦克塔·馬麗婭·維爾的年輕猶太女子。

    這個逃亡分子只是在1957 年才真正轉入地下。雖然他掌握著得以保命的材料,但在第一次審理集中營案件後,他便確信,人們是決不會放過他的。

    1957 年,門格勒的名字終於被列入戰犯搜捕名單。1959 年,西蒙·維森塔爾通過奧斯威辛國際委員會秘書長赫爾曼·朗格邦得知這個逃犯的地址,並報告了波恩當局。1959 年7 月5 日弗里古爾格地方檢察院發出逮捕令。聯邦德國向阿根廷提出引渡該犯的要求。  

    但在此之前,門格勒已經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1955 年首次與他相識的羅夫給了他一切可以期望的保證。

    “從現在開始,”羅夫告訴他說,“你在國際保安處保護之下。這一組織是我們建立的。它保障所有原‘羅馬之路’活動分子的安全。該組織的活動分子原是蓋世太保、諜報局和保安處的成員。”

    門格勒開始改名換姓。他有時叫海爾默特·格利哥—格里哥里,有時叫海因茲·斯托貝爾特,還取名拉爾斯·巴爾斯特羅姆或福斯托·林東。後來他開始旅行。

    1959 年5 月,他在阿根廷智利邊界的巴利羅切療養地聖·卡洛斯定居。第二年(1960 年5 月11 日)艾希曼被綁架以後,有人在秘魯利馬北部一個十分偏僻的地區見過他。幾個月後,他又移居巴拉圭。這是他最安全的藏身之處。後來他一直隱居於此。

    巴拉圭地處拉丁美洲中部,與巴西、玻利維亞和阿根廷接壤。從它的首都亞松森出發,幾小時後便可到達烏拉圭和智利。這個只有200 萬人口的國家,95%的人是西班牙和瓜拉尼混血種。它成了前納粹分子可靠的隱匿之地。

    羅夫說:“我們在那裡很受人同情。”

    巴拉圭的德僑不超過3 萬人左右,但在巴拉圭有著重要影響。一部分人從1945 年起就開始定居於此。其他人則是1959 年9 月16 日庇隆政府垮台後被迫從阿根廷遷到這裡來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