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77頁

    而戰爭時期因為盟國對德國的封鎖,德國獲得稀有金屬簡直就是難上加難。要不是後來劉七提出了用陶瓷製作發動機,並且和高射炮嫁接在半空中啟動發動機的方法,繞過了稀有金屬這個難題,V3飛彈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問世呢。

    當然,那些嫁接在88毫米高射炮炮彈上面的飛彈可是缺點不少,飛行距離遠沒有劉七戒指中的那些可攜式的V3飛彈遠。劉七也曾詢問過布萊恩稀有金屬的名稱,而布萊恩的回答就是鉬。前幾天弄到了十幾噸的鉬合金劉七就已經欣喜若狂了,這時竟然看到有三百噸的鉬合金,劉七要是不流淚才怪。

    在劉七眼中,這哪是三百噸鉬合金啊,這簡直是比三百噸黃金還要珍稀、貴重的金屬。

    正當劉七還在流著眼淚算著這些鉬合金能造出多少飛彈時,一不小心看到第四個貨物分區的箱子裡的東西時差點嚇的連心臟都蹦了出來了

    箱子裡的東西是什麼呢?請拭目以待)

    第六卷漫路血征第十八章反其道而行之

    第六卷漫路血征第十八章反其道而行之

    蘇聯奧倫堡市鐵路兵站的最隱蔽的第四個貨物分區。。這裡說是貨物分區,其實應該叫做地下倉庫才對。  

    當劉七看到厚厚鉛板製成的地下大門時心裡就有種十分不祥的感覺。雖然劉七並不知道這些厚實的鉛板後面到底是什麼,但是劉七卻知道鉛板是用放射性物質防護的,這裡面的東西恐怕不是什麼好玩意。

    果然不出所料,當看到地下室中一個一個包裝十分厚重的鉛筒上面的標籤時,劉七的心頓時就狂跳不已,因為鉛筒上面用俄文寫著

    所有人立刻離開這裡”劉七可是不想在放射性物質中多呆一秒鐘,誰知道這玩意會不會讓人產生什麼基因突變之類的事情當然劉七這也是看電影看的太多了,情不自禁就對核物質產生了巨大的恐懼心理的原因)。

    所有的士兵倒是很聽話,都從地下室中撤了出來。而新上任的劉七的材料參謀卻對劉七的這個命令感覺到十分的不解“參謀長,您為什麼要讓人撤出去。”

    劉七一邊走一邊說道“這俄國人真是TM太壞了,搞了這麼多的鈾集中在這裡。這不是明顯想讓我得放射疾病嗎這俄國人真不是什麼好玩意”劉七一副被俄國人陷害的樣子,好像這都是俄國人精心策劃的陰謀一樣。

    巴德在傍邊聽的是直翻白眼,巴德心道“俄國人似乎事前並不知道您要來這裡吧,您這不是拉不出屎來怨茅坑嗎?”不過想了想後巴德就說道“參謀長,據我所知鈾有放射性是不假,但是這种放射性對人體卻沒有危害啊。我們上大學時我們都曾經接觸過這種金屬,而且都用這種金屬做過一些物理性質的實驗,也並未發生什麼人生病的現象。”  

    劉七聽了巴德的話不禁腳步就停了下來,劉七一想“也對啊,鈾金屬確實不是什麼稀罕玩意。通過對瀝青進行提純就能得到最初步的鈾。但是這些鈾與製造原子彈所需要的濃縮鈾-235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劉七雖然是建築工程系畢業的,當然重點就是要學習物理學的各種課程。當初劉七也曾迷迷糊糊的學修了幾門物理分子學和初等量子力學的課程,但是由於這些課程劉七實在是跟聽天書一樣,最後也不得不像大多數人一樣,放棄了這些十分艱澀的學科。

    不過劉七卻見到有的學生不但能聽懂講師講的內容,有時竟然還能就講師講的東西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對於這一類學生很自然的就被劉七認為是來自於火星上的生物。要不然怎麼能會對那些只是存在於想像中的東西那麼有興趣呢。

    劉七這時定下了心神才意識到自己完全是在嚇唬自己。現在世界上估計只有美國和德國在研究濃縮鈾的技術,至於現在的蘇聯想要製造出武器級別的濃縮鈾-235簡直都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的事情。這個不是你光擁有大量的鈾礦資源就能做到事情,關鍵還要看提煉技術。

    核原料也是分好多級別的,一般鈾235含量百分之三左右的只能當著工業原料來使用。而濃度只有高於百分之八十才會被用於軍事用途,而要使核原料濃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才能達到武器級別的核子武器需要。  

    生產濃縮鈾235就是按照幾十年後的標準都是一件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用普通的化學方法無法將它們分離;採用分離氫元素同位素的方法也無濟於事。所以劉七才認為這個地下倉庫中的鈾不可能是武器級別的濃縮鈾。

    其實劉七猜想的一點也沒有錯,此時地下倉庫中的這些鈾只是一些放射性極低的鈾238金屬罷了。而蘇聯之所以擁有這些鈾238原料也是因為一個非常偶然的情況。

    自從美國總統羅斯福總統在接到愛因斯坦的那封德國原子彈威脅論的信後,美國就開始集中大規模的軍事和科技資源開始了著名的‘曼哈頓計劃’。

    很快美方就把‘曼哈頓計劃’的級別定為了最高級。而‘曼哈頓計劃’的技術負責人之一就是奧本-海默。“曼哈頓”計劃規模大得驚人。由於當時還不知道分裂鈾種方法哪種最好,只得用3種方法同時進行裂變工作。

    這項複雜的工程成了美國科學的熔爐,在‘曼哈頓’工程管理區內,匯集了以奧本海默為首的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科學家人數之多簡直難以想像,在某些部門,帶博士頭銜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員還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7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