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其實,在法醫的屍檢工作中,最後證實是猝死的案例並不少見。
猝死的本質為內在疾病導致的自然的非暴力性死亡,經常因為死者貌似健康,沒有先兆的突然死亡而引起懷疑。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臨床和法醫學實踐證明,幾乎人體所有系統的疾病均可能引起猝死。
最常見的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其次是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病變,更罕見的還有感染、免疫、內分泌等等因素。
若死者疑似猝死時,法醫學鑑定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王小伍以前有生過病或者受過傷嗎?」
葉懷睿問坐在一旁的黃警官:
「他死前精神狀態怎麼樣?有沒有跟同伴提過自己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
「沒有。」
黃警官回答得十分迅速,顯然也是早就了解過情況的:
「他爸媽和兩個姐姐都說孩子平常挺健康的,連感冒都很少有。他那倆『哥們兒』也沒發現他在死前有什麼不對勁的。」
他比了個「倒地」的姿勢。
「據說當時這孩子大喊一聲就嘎嘣倒了,一點預兆都沒有。」
黃警官頓了頓,接著補充道:
「而且急救車趕到時,王小伍就已經沒有心跳和呼吸了。根據嫌疑人的說辭,人倒下就不行了。」
「好吧。」
葉懷睿點了點頭,自嘲道:
「現在壓力又回到我們身上了。」
在死者的親朋好友甚至醫務人員都沒法提供可靠的病史,唯一的目擊者又正好是嫌疑人的時候,法醫的屍體解剖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就是明確是否猝死的關鍵了。
好在王小伍剛死不到六個小時就送上了解剖台,屍體新鮮,保存情況也很好,死後組織自溶和腐敗對組織學所見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藥物和毒物等相關檢驗的準確性也會更高。
疑似不明原因猝死的屍體,屍檢的過程尤其漫長而繁瑣。
因為它必須在全面且系統的檢查之後才具有公信力。
尤其死者是個活潑健康的十四歲小少年,要說服家屬孩子死於突發疾病,就必須拿出足夠有力的證據。
但偏偏老天爺也要為難他們,要確定王小伍的死因竟然出奇的艱難。
一開始,葉懷睿和歐陽婷婷打開了死者的頭顱。
皮下及帽狀腱膜沒有損傷或是出血,顱骨完整,沒有骨摺痕跡;硬腦膜、蛛網膜、軟腦膜,大腦、小腦、腦幹、垂體表面都沒有發現病灶或是出血灶;腦脊液也是澄清的。
雖然因為腦組織要用甲醛溶液固定,還沒做切開,但憑葉法醫的經驗,應該不是腦部的問題。
接下來,他們又打開了死者的頸部、胸腔、腹腔和盆腔。
葉懷睿一個一個系統地排除著那些常見的猝死原因。
他仔細地檢查王小伍的肺動脈和冠狀動脈的開口、走行與管腔情況,看心臟瓣膜、心肌和主動脈有沒有病變或是畸形,還注意了竇房結的大體結構有無異常。
然後他又檢查了少年的呼吸道。
喉頭沒有水腫,氣管和支氣管內無異物,咽後壁乾乾淨淨,雙側肺葉完整,沒有破裂的肺大泡,也沒有肉眼可見的包塊、炎症、滲出或是出血。
接下來是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統……
黃警官枯坐在解剖室里,眼瞅著指針一圈一圈地轉,從剛上班一直走到午休,又直接走過了飯點兒……
「唯一的陽性體徵。」
葉懷睿終於宣布了他的屍檢所得:
「死者的胸腺增大了。」
黃警官:「『胸腺』?」
他是金城本地人,習慣說方言,普通話口語完全就是「你有沒有理由死(你有沒有旅遊史)」的水平,加之「胸腺」對非醫務工作者的警察來說,並不是個經常能接觸到的名詞,所以他甚至不確定自己聽到的是哪兩個字。
「什麼是『胸腺』?」
「胸腺是人體的一個免疫調節器官,大概在這裡——胸骨柄的後方。」
葉懷睿用食指在自己的心口正中點了點,向一臉茫然的黃警官解釋道:
「胸腺在新生兒和嬰幼兒時期比較大,青春期時最大,成年後會逐漸萎縮,到老年時就差不多全被脂肪所替代了。」
他又指了指托盤上那一塊游離的灰紅色肉塊,接著說道:
「在王小伍這個年紀,胸腺組織一般為25到40克左右,均值30克,而他的胸腺卻有足足55克,明顯超過了平均值。」
黃警官連連點頭:
「所以呢?胸腺增大會讓人猝死嗎?」
「很遺憾,我只能回答你,不確定。」
葉懷睿笑了笑,「因為,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
黃警官:「???」
他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睜大雙眼,一臉震驚地盯著葉懷睿。
「Dr.葉,求求你了。」
等了好幾個小時,就等來這麼一個回答,這位警官大哥簡直都想來個失意體前屈了:
「這案子可是家屬和媒體都盯著的,你就不能給我個肯定些的答案嗎?」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的案例改編自《法醫學雜誌》2008年第24卷 第3期,李建梁法醫報導。
第12章 4.鑑定-02
葉懷睿搖了搖頭。
沒有彈孔,沒有可疑體表傷,也沒有內出血,王小伍的屍檢結果確實能證明這不是外傷性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