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0頁
你說的好不輕鬆。
活樹苗從種植到移栽到運輸,這得耗費多好人力物力財力,你算國嗎?動不動就上貢,代價大了,人家不反行嗎?
懶得跟他廢話說那些道理,她就只順著他的問話往下說:「是要提取一種叫橡膠的東西。橡膠草也行,但那東西不好找……」
「您畫個圖樣,回頭就給您找來。」
這玩意在新疆,你上哪找去?
不過要能弄來也行啊,關鍵是將來種樹割膠建議橡膠廠,還都得從他手裡過。得叫他知道其用法吧。
她畫了個圖樣遞給乾隆,「就是這東西,你叫人帶種子回來就行。」
可要這幹嘛呢?
乾隆不解。
得!四爺叫人推出一輛木頭輪子的自行車來。這玩意沒有橡膠輪胎,騎著肯定不會舒服。但是放在書院這麼平整的路上,是可以騎的。德海放在四爺身邊的護衛就會騎,便騎給乾隆看。這東西當然比走路快,也比牛馬省了草料。
乾隆腦子轉的挺快,「這要是後面弄個座兒,是不是也跟馬車一樣……」
是的!
「是不是馬車上裝了那東西,就不會顛簸了。」
能顛簸的好些。
哦哦哦!那這就是好東西了。
乾隆沒口子的答應,「皇額娘您放心,這玩意就是再難找,兒子也給您尋來。」
尋來給你換個馬車輪子嗎?
只要能享受的,他都特別積極。
四爺看不下去了,「別折騰了。杜仲吧,多送些杜仲來……」
杜仲葉能提出到橡膠,只是技術和設備都不行,提出出來的質量很不敢保證。不過能叫乾隆重視起來,在合適種植橡膠的地方推廣種植橡膠樹,這麼折騰一回也算是值得吧。
因著四爺忙著這事呢,乾隆跟蒙古王公耀武揚威的閱兵四爺就沒現身。那是乾隆的榮耀時刻,四爺沒過去叫人不自在。
總之炮|火轟鳴的整個京城都聽得見。
而乾隆連著好些天,走到哪豪邁的笑聲就到哪。宮裡宮外都感覺得到,這位帝王現在越發的意氣風發了。
而朝中也因為這場演武,稍微的和諧起來了。因為舊學不得不承認,新學確實有獨到的地方。這些東西,是舊學怎麼著也不會變出來的。不僅不會變出來,甚至還有很多人私下的念叨,說是窮兵黷武今如此,乃是亡國之兆。那白鬍子老翰林在宮門口邊念叨邊往裡面走,不知道被誰聽見了,趕緊幫著塞到馬車裡拉走了,這老兒真敢在此死諫。那可真就把皇帝給惹毛了。
上下一片和順,叫乾隆覺得,其實每年都應該閱兵一次。幾年再京城,明年下江南,後年去西北,咱們輪著來。要是將來又是水師,也可以在海上來幾次嘛。
卻完全不知道弘晝那個心疼,這每打出去的一枚,那都是銀子銀子銀子,白花花的銀子。本來準備了一百發就完了,結果自家這四哥玩的興起,大手一揮——放!
於是,疼的他兩天都沒吃的下去飯了。
還想每年再開一次,還各個地方的跑。呵呵呵!你知道這種東西運過去花費不比造一顆花費少不?
弘晝沒反駁,反而贊弘曆的主意高,「戍防嘛,這都得送過去的。您說的這個,並不會增加多少負擔。但是,四哥,這玩意吧,不能受顛簸。這各個地方路寬不同,臣就想著,何不藉此機會,修修御道呢?」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人家秦始皇修的馳道,至今還在用呢。
秦馳道從咸陽開始傳遍全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往天下大城市的九條大路。這個工程第一次將全國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經濟文化交流更加順暢了。馳道大多數時候是軍隊以及貴族使用的,兩旁種樹,有官員負責看守。最寬的地方有六十米,可以並排行駛十輛馬車。這些路道唐宋時期都是主要的幹道。
更像是唐朝的都城,那時候的道路修建規劃,何等了得。如今在前人的基礎上,可以鞏固起來,作為御道。東南西北,要勾連起來。您去哪,您的大炮能跟著您去哪。條條大路,四通八達,便是千百年後,這也是您的功德呀!
弘晝苦口婆心,真的。有那錢想著到處放炮耀武揚威,咱能把路修修嗎?修一點算一點對不?
乾隆覺得修路好,但是卻不想掏銀子。他的想法就是,各級官府,你們來主持修。銀子從賦稅里扣。
他這麼想的,也是這麼跟幾位內閣商量的。
凡事道路所過之處,可以免除賦稅的。
劉統勛的額頭又突突突的開始跳了,他覺得才平靜沒幾天的日子又得結束了。這次又得吵吵起來。因為皇帝的想法壓根行不通。
各地的情況不同,賦稅多寡不同,官員的能力層次不齊。這種情況下,萬一瞞報怎麼辦?萬一搜刮民脂民膏怎麼辦?萬一從商戶集資怎麼辦?
誰都好欺負,就是皇差不能有差錯。而且,這裡面極其容易造成貪污受賄那一套。
所以,堅決不行。
最要緊的原因是,各修各的沒有規劃,沒有標準,貪污了錢是小事,就怕年年修年年壞。
只內閣內部,就兩種意見分歧。劉統勛一出宮回家,就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叫隨從給送去書院了。而這封信幾乎沒有經過什麼周轉,就擺在了四爺面前。
在這事上,乾隆沒跟他皇阿瑪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