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51頁

    有些官員是貧寒出身,想憑藉自己的努力,將家族發展為書香世家。

    當然,大部分官員是沒有那麼大的心胸和氣魄的。可是辛辛苦苦的科舉做官,至少是希望自己官越做越大,手裡掌握的權勢越來越多的。這些人也會面臨許多競爭和爭鬥,也會對付自己的對手,但只有極少的人,才會下作到通過去對付對方的父母妻兒,而打擊對手。

    比如賈雨村,無疑是個貪酷的壞官,不停的攀附權貴,當權貴的走狗,以期做更大的官,掌握更大的權力。賈雨村攀附到了更大的權貴,轉身就能出賣對他有恩的甄士隱家,以及後來的賈家。這樣的人不能不說是道德敗壞,行為下作。可這樣的道德敗壞的賈雨村對付敵人,也不會先去對付對方家的老弱婦孺。

    由此可見,甄家人的思維方式,實在是與尋常的官員有大大的不同。

    甄家有很好的先天條件,甄家的兩兄弟天然就受到皇帝的親近和信賴,如果他們有心,哪怕不擅長科舉,也能作為皇帝的心腹成為朝中重臣。

    皇帝本就有不拘一格,從微寒中簡拔心腹的習慣。

    可惜甄大老爺和甄二老爺沒有經受住皇帝的考驗,他們得了皇帝的信任之後是怎麼做得?他們在江南大肆的撈錢。

    皇帝雖然沒有怪罪他們,卻也知道甄家兄弟一心只有錢財,實在不能賦予他們重任了。他們也擔待不起。

    所以甄家就是這種人家,一方面皇帝偏愛他們,一方面,皇帝也未必看得起他們。也許正因為皇帝輕視他們,不把他們視作威脅,所以才沒有把甄家和皇子奪嫡的事情聯想到一起。

    最近幾年,皇帝常因為皇子之間的爭鬥而煩惱,也處罰了不少支持某個皇子的官員。遇到這種事,皇帝連一二品的官員也照罰不誤,並不會忌憚參與官員的品級高低。

    也就是皇帝還沒有注意到甄家對五皇子的大力支持。

    對皇帝來說,同樣的事,比如除去某個官員,是為了貪污稅銀,隱藏自家的罪證而做的,和是為了幫五皇子奪嫡排除異己而作的,那是截然不同的。

    皇帝不吝惜那些忠誠又沒有背景的官員,把他們視作可以輕易替換的一次性用品,所以才會一次次的容忍甄家。

    但若是皇帝知道這一切都是甄家幫著五皇子奪嫡,排除異己,那皇帝的想法也許就會截然不同。

    皇帝的年紀越大,對奪嫡爭權之事的敏感性就越高。一件皇帝不關注的事,牽扯到皇子奪嫡上,皇帝就會十分關注,而且處置起來也會毫不留情。

    也就是現在五皇子相對於太子,皇長子和三皇子來說,算是弱勢的一方,是皇帝為了平衡皇子們的勢力,特意扶植了五皇子一方。

    所以皇帝才不會追究甄家給五皇子提供銀錢的行為,甄家作為五皇子的外家,這樣做也挺正常的。皇帝並不覺得甄家這種無能的人家,在五皇子奪嫡的事上能幫上什麼忙。所以才對甄家的所作所為輕輕放過了。

    林如海對下屬的官員和身邊的管事看得很嚴,既要防著他們被收買,成了甄家的黨羽,也要防著有人狗急跳牆,收買他身邊的下人來謀害他。

    這是有先例的,之前就有巡鹽御史死得不明不白的。前車之鑑在此,林如海又怎麼可能不警醒呢?

    對於內宅後院的防護,林如海也是小心的,他任職以來林家再沒有買過新的奴僕,用得都是林家的家生子和賈敏帶來得陪嫁。官場上應酬收下得侍妾也都嚴密得監視著,略有不對就發賣了出去。

    林家世代讀書,家風向來比較清正,對下人也管得比較嚴格。所以在林家沒有敢打著主子名義作惡的下人管事。

    這不是說林家的下人比較忠心,只能說林家對下的約束比較嚴格。碰到威逼利誘的情況,林家的下人也是尋常人,是很有可能背主的。

    原著中林璟就是這樣被害的丟了命,連累得賈敏也一病而去了。林如海病中,一邊把黛玉送去京中賈府避禍,一邊跟甄家敵對,想要為妻子兒子報仇,最終病死在任上。

    現在有林璟在,林家自然避免了內宅的禍事。至於外面的事,還需要林如海去處置。想來在林如海與甄家勢如水火的情況下,林如海都在巡鹽御史的位置上堅守了那麼多年,他的能力應該足以應付外面的事。

    黛玉和林璟一起讀書,林如海和賈敏關注兒女的學業,自然也就發現了這雙兒女的不同之處。

    兩個孩子都非常聰明,也擅長讀書。黛玉很有靈性,小小年紀開始學著作詩,做出來的詩讓人讀著就覺得唇齒生香。而林璟,則是過目不忘,他缺乏黛玉那種對文字的靈性,但是學過的知識就會牢記,一點都不會忘記。

    林璟也是沒辦法,有一得便有一失,他從三歲起就不是普通的孩童,有許多的記憶和經驗,卻沒有了幼童的純摯與靈性,他無法再以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

    林璟覺得自己得到的已經足以彌補失去的,比如若是林璟是普通的幼童,恐怕難逃甄家的算計,最終還會夭折。所以林璟並不太遺憾。

    至於林如海,他欣喜黛玉的靈氣聰慧,但也不覺得林璟的這種過目不忘的天賦有什麼不好。恰恰相反,他覺得這一雙兒女的天賦剛剛好。

    林如海作為曾經的探花郎,他當然欣賞黛玉的才華。但是林如海也見過很多才華出眾之人,他們的文才仿佛天授,但因為心思敏感容易傷春悲秋,對於科舉做官來說,反而不是什麼好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5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