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哪怕是林如海這種謹慎做官的人,也不是不怕查的,因為他的確在太上皇的授意下,給甄家行過方便。這種事既無明旨,也無人可以作證,論起來,只能算是林如海的過失了。皇帝想要清算的話,林如海當時就可能丟官去職甚至問罪。
好在是太上皇還在位,讓皇帝不能隨心所欲的做事,讓皇帝需要耐心謹慎的爭權奪利,讓皇帝更看重每一個可用之人,在這種情況下,在江南的如林如海這樣比較有操守的幾個官員,也算是入了皇帝的眼裡了。
總之,這好不好的,都靠同行襯托,林如海這裡也是如此——在江南要不是有一些只聽太上皇吩咐,專門和皇帝的人作對的官員,也不會襯托出林如海他們這幾個官員的奉公值守來。
總之,在太上皇懶得處置林如海他們,新皇那裡有主要矛盾,基本上對他們是忽略的態度的情況下,林如海他們幾個這官做得還算是安逸。
林如海是三品官員,每隔幾年要入京述職,也算是比較了解皇帝的性格了。不像賈家,哪怕居住在京城,因為家族中沒有能夠接觸到皇帝的官員,對於皇帝的性子基本上是兩眼一抹黑的。
皇帝是個十分務實的人,同時,他也不那麼看重臉面。或者說,如果必須選擇的話,他是個要里子不要面子的人,更看重實惠,不看重表面的光鮮。
這簡直和太上皇是截然相反,在太上皇那裡,面子是大過天的。所以在太上皇那裡,凡是高位妃嬪都是不會輕易冊封的,冊封之後,也輕易動搖不得。這些高位妃嬪的娘家人跟著收益,也是常事。即便她們年紀大了之後失了寵,可地位在那裡擺著,依然對娘家的子侄有無數的助益。
賈家以為賢德妃也會如此助益娘家,可賈家忽略了皇帝和太上皇可不是同一種人。
皇帝突然冊封賈元春為賢德妃必有用意,他需要利用賢德妃和賈家達成某個目的。所以賈元春的這個賢德妃的位置,目前還真算不上地位穩固。
在林如海看來,等皇帝的目的達成之後,賈家得到的結果是好還是壞也很難說——就看賈家是否能明白皇帝真正的用意,能夠配合皇帝達成他想要的目標。
如果賈家聰明的話,這時候就全心全意的投靠皇帝——以皇帝的馬首是瞻,那麼等到事情結束之後,賈元春還真有可能真正在宮中地位穩固,賈家也算是有了靠山和未來。
但如果賈家蠢鈍的只會因為賢德妃的地位而作威作福,不知道忠心皇上的話,那賢德妃和賈家的結果恐怕不會太好。
讓皇帝看不順眼的家族,再小的罪名也會被查清,然後舉族問罪。反之讓皇帝看得順眼的家族,哪怕有些不妥,又有誰會去徹查呢?
在這種和光同塵的封建王朝,像海瑞那樣絕對清白的官員是很少見的,大多數官員都有灰色不清白的地方。比如林如海,他也在太上皇的授意下,給甄家行過方便——論起國法來說,林如海這算是瀆職。
總之皇帝想要清查誰,基本上沒有人是能倖免的,也就是罪大和罪小的區別。
賈元春被封賢德妃,在林如海看來,這對賈家來說是一種機遇,可以讓賈家從太上皇的船上完全跳到皇上的船上。
現在皇帝已經繼位十多年,地位穩固,威望漸高,而太上皇卻一年比一年年老。一方是日漸強大,一方卻已經即將衰落,很多太上皇的臣子都想要改換門庭了。
從太上皇的船上,跳到皇上的船上,這是很多的太上皇舊臣心腹求而不得的事情。因為一方面,太上皇不允許心腹背叛,另一方面,皇上也未必信任新投靠過去的人。
現在賈家卻有了一個皇帝冊封的賢德妃,只要賈家願意舉族投靠皇帝,忠心於皇帝,那麼賈家就算是皇帝的自己人了。這都不是賈家自己改換了門庭,而是皇帝主動給賈家搭了個梯子,讓賈家可以靠過去。
實際上賈代善去世後,太上皇基本上就放棄了賈家,賈家人再也沒有被太上皇重用過。賈家人也就是借著賈母還在世,榮寧二公的牌子還沒有摘,在加上勛貴中四王八公的交情,才能在京中立足,等待著家族再次崛起。這種情況下,即便賈家全族轉投皇帝,從道理上來說,也是站得住腳的,並不能說賈家是牆頭草兩面倒。因為太上皇根本就忽視了賈家,賈家自然可以改投明主。
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對賈家的運氣羨慕嫉妒恨。
偏偏賈家的當家人昏聵,他們自己反而對此一無所覺,一面仍然當著太上皇的舊臣,和四王八公來往頻繁。一面又充作是皇帝的皇親國戚,對普通老百姓耀武揚威。
如此蠢鈍,真是白瞎了皇帝給賈家遞的梯子,也白瞎了皇帝後宮的一個妃位。
其他的有識之士不免暗中嘲諷賈家的愚蠢,林如海在一邊看著著急,但也不敢主動提醒賈家。因為林如海到底還是太上皇的人,如果他去勸告賈家投靠皇帝,對賈家是有好處的,但太上皇一定會扒了他的皮。
現在太上皇沒有處置林如海,不過是因為林如海盡忠職守,並不貪錢。哪怕對太上皇來說,用林如海不像用有些貪官污吏小人那麼如臂使指,但以太上皇的格局,還不屑於去動林如海。
但太上皇的底線是——林如海沒有背叛他,轉而去投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