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幸虧我母親不知道我有個出演過《我的孩子們》的鄰居,否則一定會駕車幾百公里直接過來。再次恭喜你,這的確是個好機會。」
從大熱的電視劇開始入行,有助於積累觀眾緣。這種方式跟伊芙直接出演電影又有所不同,形式上有差別,但歸根結底沒什麼不同。
只不過在當下的好萊塢,電視劇演員想要轉到電影領域的話,難度極大。在圈內有一種偏見,認為演員只有在電影圈混不下去之後才會去拍電視劇。
這種偏見一直到伊芙重生前都還存在,只不過那時候因為流媒體發達的緣故,越來越大的電影大咖選擇了去出演美劇。
不少熱門劇集的演員在電視劇播出時很火,可劇集一旦完結,他們就徹底被觀眾定型,不管出演什麼角色都會像最有名的那個角色。
因此一般電影都不會找這類型的演員,擔心被演員的角色人氣反噬。
除開形象固定外,還有個原因就是片酬問題。熱門劇集的演員動輒一集幾十萬美元,說不定還有分紅拿,一季電視劇演下來收入幾百上千萬美元很輕鬆。
而他們去演電影的話,絕對拿不到這個數字的片酬。
既然如此,又有多少已經成名的電視劇演員在被別人歧視的狀況下,還願意降低絕大部分片酬去出演不被看好的影片?
沒有哪個演員在入行前會想好自己要當什麼類型的演員,他們並沒有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只要有合適的角色都可以去演,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能留在好萊塢就行。
是現實將他們劃分為了電影演員跟電視劇演員。
「我經紀人讓我在這部電視劇裡面爭取多呆兩年,好好磨練一下演技,積累點觀眾好感。這樣就能跟其餘人一樣從這部電視劇裡面衝出去。」喬什也是心大,他侃侃而談道:「你知道凱茜-貝茨就是從這部電視劇出道的嗎?」
伊芙茫然的搖搖頭,「沒有想到,她真的很厲害。」
凱西-貝茨可是憑藉《危情十日》裡面的恐怖女護士形象讓無數作家都為之膽寒,要是每個讀者都跟她一樣暴力催更,那該多可怕!
那位女護士安妮為了防止作家逃跑,直接用大錘砸斷了作家保羅的腳踝,並且還用止痛藥控制住作家,成為影史上最令人膽寒的反派形象之一。
伊芙在準備《移魂女郎》裡面黛西的戲份時,就曾經參考過凱西-貝茨的這次表演,兩者情況有很大不同,但也有類似的地方。
比如黛西跟安妮都是一個有著精神分裂症的女人,有著反覆無常的性格,能夠迅速從甜蜜變成野蠻驕橫。伊芙就行要學習她,怎麼用一個普通的眼神傳遞出焦慮、恐怖、瘋狂、敏感、錯亂跟脆弱等諸多情緒。
不過安妮是一朵傷害別人的霸王花,而黛西則是被別人傷害的小白花。
現在身後的房間裡面都還有《危情十日》的碟片,伊芙為了不被薇諾娜-瑞德跟安吉麗娜-朱莉給徹底比下去,自己做了相當多的準備工作。
「不只是凱西,你知道莎拉-米歇爾嗎?她也是從這個電視劇裡面出去的。」他看到伊芙有些茫然,忍不住提醒道,「《吸血鬼獵人巴菲》,她就是巴菲。」
「哇哦,你們這個電視劇真厲害,相信你肯定也是下一個明星。」
喬什還想再繼續說,結果低頭看了眼手錶,整個人如遇雷劈,急急忙忙沖向樓下,「我今天的拍攝馬上就要遲到了,下次再聊。」
「加油!相信你一定能成為大明星。」
日間肥皂劇就是這樣,幾乎每天都要播放一集,拍攝人員不會有大長假,有時候一天會拍攝五六集出來。
等喬什離開之後,伊芙便走進自己房間,她嗅了嗅沒有異味後,便將椅子從門口搬進來,終於可以舒舒服服開空調了!
她現在還有一堆作業沒有來得及查看,比如傑克-尼克爾森主演的《飛躍瘋人院》,看看正常人男主角是怎麼裝作精神異常,從而被送到精神病院的。
值得一提的是,《飛躍瘋人院》裡面的臨時演員都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這讓伊芙可以趁機觀察一下真正病人是如何行動、說話的。
恰好《飛躍瘋人院》跟《移魂女郎》的故事背景都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它們其實有著相似之處,只不過前者是,後者是人物自傳。
要理解故事內核,就離不開時代背景研究。
六十年代正好是美國社會動盪不安的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東西方因為意識形態差異導致冷戰開始;麥卡錫主義橫行;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倡導的黑人運動如火如荼;美國人民敬愛的甘迺迪總統被暗殺等等。
而六十年代的這些年輕人,則是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他們反對主流文化,反對正統社會,反對美國的傳統價值觀,不上班上學,整天聚眾玩樂。
《移魂女郎》主角蘇珊娜就被護士、心裡醫生、精神病院院長看作是垮掉的一代,看起來似乎並沒有什麼心理疾病,認為她是被寵壞了、不想去上班的小女孩。
正因為黛西的死亡,蘇珊娜的疾病不藥而愈,接受了自己生病的現實,不再反抗,從而回歸到正常生活中去。
伊芙的小本本上面寫了許多自己的感悟,唯一讓她難受的是無法使用電腦跟網絡,她打算跟父親聯絡一下,看看能不能買個筆記本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