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頁
但他們唯一的機會就是從海上登陸趁薄奚氏不注意偷襲的時候,之後薄奚氏很可能會驅趕平民百姓來對付他們,所以李不厭他們應該會很難。
若是能夠讓其他烏桓氏族將目光放在薄奚氏身上,甚至去攻打薄奚氏,那麼李不厭他們的壓力應該能夠減輕很多。
反正烏桓內訌的話,薄奚氏就算驅趕大漢百姓也沒用,對方可不會因為不想傷害自己人而留手。
李息點點頭:「找個機靈一點的烏桓人讓他通風報信去吧。」
李息手下的一名校尉有些擔憂說道:「若是如此,火藥桶的事情怕是瞞不住的,讓烏桓提前得知消息……會不會不太好?」
副將敲了那個校尉的腦殼一下:「瓜娃子!現在你曉得火藥桶了,你有得辦法莫?」
校尉揉了揉頭想了想,好像……還真的沒辦法,這個要怎麼抵抗?再結實堅硬的城牆好像都抵不過火藥桶的威力,尤其是城牆,現在的城牆一般都是木製,不過只要不是金屬製成似乎都沒有什麼大用。
實際上如果劉談在的話會告訴校尉,以現在金屬冶煉的本事,就算是金屬製成的大門都不一定抗得過火藥桶,無非就是劑量大一些罷了。
李息派人將謠言傳了出去,然後給劉談寫了捷報,順便將這次的作戰報告寫了一下。
說實話,寫捷報的時候他一點也不發愁,這東西基本上是有一定格式的,反正就是先寫我們贏了,然後再吹一下大漢士兵作戰神勇,他作為將領指揮得力,然後再報上去傷亡和俘虜,這就齊活。
唯一讓他為難的大概也就是這個捷報看上去比較像是假的,因為他們有傷無亡,這在戰爭之中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不過這還算好的,他不知道該怎麼寫的是作戰報告,感覺總結來總結去就一句話:發射了火藥桶,炸開了對方城門,沒了。
最後李息乾脆當做給劉談敘述整個作戰過程的信一樣寫的詳細了一些。
劉談在接到這封信的時候正在擔憂,李不厭那邊還沒有消息,李息這邊還沒消息,就算燕國這邊開始建各種作坊都不能讓他開心。
這些作坊除了一部分是蒸餾酒精的以外,剩下的都是將來用來加工豆製品的。
去年種的那些小麥和水稻都是依靠著溫室才頑強活下來的,劉談直接讓他們一點點降低溫室的溫度,能夠活下來的植株的種子保留,然後一代代培養下來,爭取早日產出適應北境國環境的水稻和小麥。
不得不說,那些植株連北境國的氣候都不能適應,那更不能適應燕國這邊的氣候了。
黃米和小米在這邊長的也一般,倒是大豆長得不錯,這一片土地都很適合種植大豆,他就打算讓百姓們改種大豆。
順便在燕國推廣一下豆油,而且北境國出產的豆油產量已經有些跟不上了。
作坊多少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大豆產量不夠,北境國一地供應一整個大漢也太難了一些。
以前能供應上主要是因為豆油只在一些比較主要的城市推廣開來,比如說長安啦或者各個諸侯國的都城啦。
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從這些城市輻射到了周邊的城鎮,讓豆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尤其是一到冬天,人們需要更多的脂肪來對抗寒冷,對於油脂類的東西需求就更大,搞得劉談之前就一直在發愁,他已經儘量在別的地方收購大豆,但是為了不擾亂糧價,收購的價格一直不是很高。
之前他一直疑惑燕國這邊為什麼不種植大豆,他讓人收購大豆的時候燕國這邊提供的一直都很少,雖然價格不高,但比起這些百姓種田得到的糧食,總是更好一些,畢竟收成好,價格也不低,相對就會好很多。
等他到了燕國之後發現還真不是這邊百姓的問題,而是朝廷壓根就沒宣傳過。
劉談深深懷疑劉旦是不是為了跟他較勁才這麼搞,要不然何必放著錢不要,他將所有的大豆收上來高價轉賣給他也好,讓老百姓自己賣了之後他收稅也好,總比之前的錢要多很多。
不管怎麼說,現在總算是有機會了,先讓燕國的百姓種大豆,水稻和小麥再說。
一邊想著這些一邊擔心戰爭,李息的信多少讓他平復了一下心裡的焦躁。
他先是打開了捷報,在看了一下傷亡之後就知道李息肯定是用了火藥桶,那麼這個結果也很正常。
不過對於李息說的捷報要不要送長安的問題,他想了想,還是送吧,雖然接下來等李息習慣了火藥桶的威力能夠推的更快,捷報也會更加頻繁,但一起送過去就開心一次,一波一波的開心,等打下王城之後會更加開心,能夠維持很久。
劉談果斷讓人將捷報送往了長安,但怕長安那些人不相信打仗會沒有傷亡,於是特地寫了一封奏疏,然後讓之前那些去過嶺南的人作證。
這樣如果那些人還不信的話……不信就不信唄,反正城池是結結實實打下來了,等這些士兵被帶回去的時候核對人頭自然能夠分辨出來。
劉談也不太在乎那些。
他寫完奏疏之後就打開了李息給他寫的信,他本來還在想李息是不是想跟他多要一些火藥桶,畢竟按照計算的話,他帶走的那些火藥桶最多也就是再打一座城池就差不多了,他當初擔心火藥桶運輸,所以沒給多少,現在他用了一部分,也的確需要補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