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一艘來自琉球,一艘來自日本,這兩艘均是來朝貢的,至於為什麼明明在北邊的國家到大明朝貢卻要繞遠路跑到福建登陸……懂的都懂。
還有一艘是大型帆船,來自一個叫做威尼斯的地方。當然,這個名字是音譯。根據通譯的傳述,這個國家在大明的西邊,來自比之小西洋(印度洋)還要遙遠的地方。
這艘貨船原本的目的是去尋找被中亞各國商人所封鎖的傳說中的香料之島,他們千辛萬苦穿越了好望角,剛進入亞洲區域就遭遇了暴風,差點船毀人亡。
在尋到蘇門答臘島停靠之前,這些人已經足足有三個多月沒有靠岸了。
等到靠岸後,經過連筆帶畫的一番交流,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突破了大食商人和波斯商人的封鎖,到達了傳說中的東方國度。
其後,這些人沿著海岸線一路探尋,又在夜色中被泉州港的燈塔光輝所吸引,這才摸索著抵達了大海的盡頭,這個叫做中國的龐大國家。
從出發到抵達,這些人用了足足兩年的時間,無數次他們都以為自己會死在這片廣袤而無情的大海之上,幸好有上帝保佑,在折損了一半人員後,剩下的人終究成功抵達了這兒。
不過糟糕的是,他們的語言和這個現在叫做大明的國家並不相通,威尼斯和大明也沒有建交,儘管這個商人拿出了一本叫做《馬可波羅遊記》的書表示我們的先人曾經到過這兒也無法證明自己並不是海盜。
最後還是他們無意中打探到的一個小消息幫到了他們。
此前,這些人曾經聽聞這個東方的國家對異域的糧食非常感興趣,雖然有些想不明白為什麼,不過糧食是典型的壓倉貨,在航行時能幫助維持船隻的平衡,因此商人們在航行的時候便在貨艙內堆存了足夠多的小麥,在經過非洲的時候他們也採購了不少當地的黑麥,這些麥子在迷路的過程中救了他們無數次。
充當食物之餘,糧食本身也是硬通貨,靠著這些散發著異域風情的小麥,他們才能夠一路走到這兒。
……不過沿途的人都嫌棄他們的小麥顆粒太硬、太粗,對他們帶來的小麥瘋狂壓價,這讓這些來自威尼斯的商人很是鬱悶,紛紛安利自己老家的吃法。
他們家的小麥硬是硬了點,但是如果將小麥粉碾碎後扯成細條,再經過水煮就可以有效化解這種硬度對牙齒的折磨,而且經過這樣的處理,麥子的香氣還會激增,比起老家鄰居們只會烤麵包,他們這樣的處理已經相當高檔了好不好!
這可是他們的老前輩馬可波羅從當時的絲綢之國學來的烹飪法!而這種鬱悶在他們吃到靠岸時候港口販賣的本地米粉後立刻化為了烏有,他們就想問問老前輩,您當年吃到的是這種嗎?
為什麼您學了之後傳回本土的完全是另一種東西呢??
就算原材料不同,那飽滿的湯汁去哪了?美味的小料又到哪去了?最重要的是,當地人明明使用的是兩個小木棍,就是這種叫做「筷子」的東西,可以很方便地從滾燙的湯汁中撈取麵條,您怎麼不把這個帶回去?不帶回來也可以寫在遊記裡面啊。
我們在此之前可是吃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手抓麵條啊!也是因為這樣的吃相極為狼狽,這種麵條才會在餐叉被發明出來之前被稱為賤民的食物。
儘管這些遠道而來的商人心中有一萬個羊駝翻來覆去地蹦躂,但這些小麥的確幫著證實了他們的身份。
在當地尋到了會使用波斯語的通譯後,這些來自地中海的商戶也成功和大明接上了線。
由於是一個首次和大明接觸的國度,這些商人到來的消息立刻被呈報到了木白這兒。泉州港本地的官員對於這些外來國家的處理和安排已經非常熟稔,這點從遞交到木白這兒的國家介紹就能看出來。
薄薄的一張紙上記載著這個叫做威尼斯的國家的特產、王族以及與周邊國家的譜系,這些都是從商人們和船員口中問詢而來。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國家的普通人對於本國情況似乎都十分有限,大部分人只知道居住地的情況。在採集了數十人的資訊後,這份資料的準確度和內容的豐富度才勉強達到了能看的程度。
而當中的一個名詞吸引了木白的注意力。
——玻璃器。
通譯表示,這個【器】是對方強烈要求一定要加上的,對方堅持說這個字才是靈魂所在,絕對不能缺少。
所以,玻璃器究竟是什麼?木白還是有些不解,不過隨即他就明白了這些威尼斯商人所驕傲的【器】是什麼了。
在港口經過隔離,又被押著搓了澡換了衣服後這些威尼斯商人終於見到了皇太孫,並且呈上了他們千里迢迢帶到大明的一件最重要的商品——玻璃吊燈。
日光之下,這件足有成年人半臂長的玻璃器熠熠生輝,其造型更是讓觀者嘖嘖稱奇。
大明人對玻璃並不陌生,太孫乘坐的官船上就裝有透明的玻璃窗,另外還有略昂貴卻十分好用的煤油燈,其燈罩也是用玻璃製成的。
如果這兩樣都沒看過的話,那麼現在立在日光下的泉州港燈塔總能看到吧?那熠熠生輝的頂端就是由若干塊玻璃組成,到了夜裡,燈塔上就會點燃燈火。
在月色暗淡之時,整個泉州都能清楚看到燈塔的光芒。
但這件玻璃器的情況就不一樣,明明是質地堅硬的玻璃,但這台吊燈卻被拉出了柔軟的線條,纖細的枝蔓托著喇叭狀的花瓣,啥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