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現在這老小子聰明的話,就該知道不要在這一刻破壞他的心情,洪武帝將兩手插入寬袖之中,擺出了農民揣的姿勢看著這個老兄弟。
李善長能夠從一個落魄書生混到如今位極人臣自然不單單是因為他跟對人做對了投資,他自己出色的應變能力也是其中原因,譬如此刻,他一開口就讓眾人心中一個咯噔。
「臣今年已經七十,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不說過江之鯽,也不算少,但今日臣也算是漲了見識。」
他這話一開頭,洪武帝的嘴角就翹了起來,他忙撫須蓋住了這明顯的動作,但含笑的語調卻是蓋也蓋不住:「你這老小子,有話就說,別繞來繞去的。」
「是,」李善長頓首,「陛下,許是臣年紀大了,近來總是回憶起當年之事,臣猶記得昔日陛下龍潛於滁州之時,臣初次拜訪之時曾有幸與陛下一番促膝長談。陛下昔日所言所行音猶在耳,臣一刻也不敢忘。」
「故而臣方才總有幾分恍惚之感,陛下,臣方才觀皇孫殿下聰穎仁孝,更難得的是其胸懷天下之貌總有幾分熟悉,仔細一想,那正是有幾分陛下當年的風範,是以,臣不由斗膽前來夸一句,好聖孫。」
靠!!無論文武,眾臣子都在心中一句暗罵。
藍玉那小子那幾句才哪到哪,面前這位才是拍馬屁的終極啊!
第95章
人在社會之中,有一種與生俱來,並且很難通過後續的訓練和培養加以改進的本領。
那便是溝通能力。
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話,什麼話能讓人舒服、什麼話會得罪人,這都是一門學問,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學不來這個本事。
這可不是無腦拍馬屁這麼簡單,而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學問。
會說話的人在相遇之初就能讓人對其產生好感,對方會在最短時間內記住你,給予信任,若有機會的話可以為你牽線搭橋,甚至代為引薦,這是一門多麼不得了的技術。
在正確的時候說正確的話通常都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這個朝堂中,恐怕沒有人比李善長更擅長這門技術了。
李善長初入朱元璋帳下之時,還是青年的洪武帝還沒有現在這麼不好伺候。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一個是因為當時他還是打天下的積蓄狀態,另一個也是當時他並不需要應對一個國家的諸多繁雜事務。事情太多壓力太大,人的脾氣自然也會變壞。
那時候,朱元璋就很喜歡和李善長聊天。
雖然他在李善長面前總會因為自己是個文盲而有點自卑,但是李善長從不賣弄學問,他在和朱元璋說話的時候通常都會使用朱元璋能夠輕易聽懂的大白話,在為這位主公講學的時候也深入淺出,很有潤物細無聲的姿態。
所以,就當所有人都以為李善長對皇長孫的誇獎是為了引出後續的諫言時,李善長卻一擺袖回到了原位,仿佛他這次站出來當真就是為了夸一夸很像皇祖父的小皇孫,以及追憶一下往昔的。
搞得眾人很有些猝不及防,就連朱元璋也被他這一出搞得很是莫名其妙。
不過李善長這一出的確觸動到了朱元璋心中的柔軟。
人年紀大了難免善感,一想起當年的老夥計們的音容笑貌,朱元璋本就有些悲傷。
如今,又看到李善長白髮蒼蒼的模樣,他難免心中也有些發酸。
他一拍龍椅,換了個坐姿追憶道:「昔日,先生剛剛拜入某帳下的時候,幫了我許多,那時候我就想這天底下怎麼會有這麼博學的人,我是連一分一秒都捨不得同先生分開,就連送先生回家的時間我都不捨得放過。」
洪武帝的這個稱呼變化也打到了李善長心靈的深處,話語中的溫情更讓他不由眼睛有些發酸。他眼睫一眨,悄悄眨去了眼眶中的些許水汽
隨後,李善長衝著洪武帝一揖,語音中帶著些許顫音,「扶持陛下是臣之本分,陛下對臣的信賴更是臣之福分,昔日之情景,臣一輩子都不會忘。」
聞言,朱元璋長嘆一聲,他從龍椅上站起,走到躬身的李善長面前將他扶起,「朕記得當年先生每次回去都要騎著一頭小毛驢,當年我還為先生牽過驢子,我們兩人就這樣一直說著穿過滁州的大街,現在想想還挺懷念的……這樣——」
朱元璋衝著站在後頭的木白招招手:「英兒你來,李先生於朕有半師之誼,可惜現在宮裡不能騎馬,你就幫祖父扶著李先生回到他的位子上,也算全了朕的這份情誼。」
這怎麼行?李善長大驚,他的確有藉此機會賣慘的意思。
雖然他如今依舊風光無限,但李善長很清楚,他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的身份加上胡惟庸一案的陰影致使洪武帝早已不像過去一般信賴自己。
朝堂一代新人換舊人,作為即將被換下去的舊人,他自是不甘心的。
所以,在方才看到自己那些同僚的名字之時,李善長心有戚戚之餘亦是感覺抓到了一絲機會。
君臣多年,他自認還是相當了解朱元璋的,這是一個多情卻也無情的君王,他可以記住兄弟之情多年不忘,但當對方做出了有悖江山統治的行為時,也可以毫不猶豫地亮出刀鋒。
在建國之初,便有一群中小將領因為他們自覺有從龍之功耀武揚威為禍鄉里,朱元璋得知情況後毫不猶豫將人一個個抓回來,一一審問,然後流著淚將他們全都送上了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