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頁
「讓」這個動作首先是你得真正擁有,只有將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轉給別人,才談得上是讓。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是主動的,不是他人逼迫,更不可是攜恩求報,有一分一毫他人的因素都不算,只有如此才叫「讓」。
這一個小小的動作中充斥著對人性的考驗,也是人和自身欲望的博弈,而正因為其中難度,這個詞才會成為華夏人千百年間的追求,而皇帝的禪讓更是被認定是「讓」中之首。
畢竟這世間可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比坐擁天下更富貴,也沒有什麼行為,能夠比一個人將整個天下在沒有外力脅迫的情況下轉手他人更偉大了。
當然,其實文化人們最崇尚的禪讓制度其實是堯舜帝的禪讓,也就是將皇位讓給世間有才之人,而非自己的血脈親族,而接下這片江山的人也要有這個膽量和魄力,如此方能成就一段佳話。
但這一點實在是太難太難,堯禪位給舜,舜帝亦是千挑萬選,最終選擇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禹為帝,但即便是如此因公忘私,框定九州的大禹在得到首領之位後都沒能像他的前輩一樣擇才者而讓之,而是給了血脈者繼承,可見此舉有多挑戰人性。
歷史走過了三千多年,除卻被迫讓位的,真正做出禪讓舉動的也只有開頭的堯舜二帝,於是文人們退而求其次,認為帝皇在位時對江山負責,將皇位讓給更年輕更有才的後輩也算得上是「禪讓」。
但就算這樣,嚴格來說真正搞了禪位的也只有洪武帝一個人,啊,現在又多了一個。
雖然大家對於侍奉的主君能如此有道德和為君的覺悟很高興也很自豪,但這個節奏未免有些太緊迫啦!尤其是在當今的登基儀式上,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年輕的帝王全身散發著的都是不開心和蠢蠢欲動的氣息啊,而且新上任的陛下看著兩位殿下的眼神,那嚮往……總讓人有種很不安的感覺。
他們的大明不會變成一個皇帝爭相禪位的時代吧?不,不會的,堯舜都只有兩代,而且俗話說得好,過一過二不過三嘛,皇帝這個職位,怎麼會有人真的捨得放棄呢?
最重要的是,當今還沒兒子吶!
就算有了兒子,養一養起碼也得花個十幾二十年吧,就算真的要讓,那也得是好久以後了。想到這一點,眾多官員的心底頓時生出幾分安心來。
一時之間,催新皇儘快生娃納妃的奏摺都少了不少。那什麼,陛下還年輕,這個事情還可以緩緩。
但不管官員的想法為何,對老百姓以及周圍國家的領袖們來說,大明皇室傳承的順遂和和諧總歸是個好事情,誰都不希望自己的鄰居的領袖是個殺伐果決的主,那意味著更強的侵略性,明皇室這種看起來怪不負責任的傳承還挺好的。
而且這樣趕鴨子上架的新皇說不定更好欺負呀嘻嘻嘻。
當然,這些人目前也只敢在心裡想想而已,大明洪武帝的威懾在整片東亞大陸上還未褪去,前任皇帝雖然在軍事活動上沒有什麼大的建樹,但他會屯糧會賺錢是出了名的。
在這個時代無論幹什麼都缺不了糧食,大明屯糧的能力和數目之誇張已經到了連塞外的鄰居都有耳聞的程度了。
有糧食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大明隨隨便便就能來一場說打就打的□□「交流」啊。人家不光有錢,還有軍隊,只要一聲令下,說發兵就能發兵都不帶考慮的,這誰扛得住。
更可怕的是,隔壁最近的火炮更新速度快到令人髮指。今天一百步內會被打,明天退到一百二十步依然能天降炮彈,後天甚至還能搞個多彈聯發。
除了同樣不缺軍糧並且熱衷於雷區蹦迪的南方勢力,人手有限後勤不足的東北西三方鄰居這些年那真是要多老實有多老實,個個都縮著尾巴苟起來,暗暗探著腦袋觀察隔壁的情況呢。
雖然剛剛改了年號,但實際上大明的新皇登基已經快有一年了,這一年內大明除了廢除了丁稅外,和過往相比並沒有太大變化,
但神奇的是,就因為這個小小的政策,明國整個國家像是注入了強心劑般瞬間被盤活了。
這一點,明國人自己可能不覺得,但是在外人眼中看來格外明顯。
他們的眼中,有星星。
這樣說似乎有些玄乎,但猛哥是真的這麼覺得的。
和善的微笑,包容的姿態,溫厚的態度,熱情的問候,這片土地上人們似乎都十分的友善且努力。
這種生活面貌絕對是在彼此的信任和充足的安全感中嬌養出來的。為何?難道僅僅是因為大明減稅了?猛哥著實不能理解。
猛哥全名猛哥帖木兒,今年剛過三十的他來自大草原,是女真部落斡朵里部其中一支部落的首領,手下有部族八千戶,在以遊牧漁獵為主要生產方式的女真族中,他的部族屬於比較有存在感的一支。
但人數多除了能夠提供戰鬥力外也意味著對資源的迫切需求,猛哥所率領的部族占據的領地屬於阿木河流域,即便當地的地形也是沖積平原,但一年有四分之一時間都在封凍期的東北地區顯然並不適合開展大規模的農耕活動,不說氣候,單單是凍土就夠人吃一壺的。
受制於有限的食物,他們部族的人口始終無法擴大,而靠著阿木河,部族在吃食上倒也不至於極其短缺。
然而,這種餓不死也過不好的生活環境才最折磨人。猛哥的部族現在完全分裂為了兩派,一派人願意和他們的宗親——由阿哈出帶領的女真一支一樣南下投奔大明碰碰運氣,另一派人則覺得如今的生活挺好的,不願意挪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