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頁
除了紅著眼睛繼續打磨外,他們還能說什麼呢?誰讓這玩意都不是工部發明的,被人彎道超車如果都追不上人家手摩出來的原產品,那他們也別在工部混了。
是的,這個叫做「縫紉機」的產品最早完全是被一個民間匠人一下一下敲出來的,就在太子殿下發了懸賞之後。
早期,這個產品的雛形其實是手壓式的縫紉機,只要像訂書機一樣向下一按一提,就能縫一針,做出這一產品的工匠完全是為了滿足其得了青光眼視力下降的夫人縫衣的樂趣。但為了拿走太子殿下補充的「能夠使用腳為動力就有更多賞賜」的獎勵,此人又將其改造了一下,成為了大明乃至世界上第一台縫紉機的原型。
原理其實是一樣的,無非就是改了個動力來源、提高了點工速度,就這麼個改建,此人直接領走了一堆的黃金,太子殿下還特地派人照顧和保護他們,避免有被財富吸引來的亡命之徒傷害他們。
這匠人手的這一台也正是之前沒提到的五台中的一台,它現在被放在了地壇的存儲室內,準備在來年春秋大祭的時候,以紡織業主力軍的身份登場祭告神明,可見其受重視度。
當然,比起那一台簡陋的原造型,如今經過工部打磨改建之後的新版縫紉機無是美觀還是可造性都上升了好幾個台階,但這還沒有滿足太子殿下的要求,因為這台新式針線的損耗率著實有些大。
對此,匠人也很無奈,尋常的鐵針其實損耗率也不小,但是要將一根針用到折斷或是彎折可能需要千萬次的使用,放到人身上那可能要一兩年,但是對於機械動力的縫紉機來說,這也不過是幾日的勞動量,原本幾年的折損率放到幾日,自然顯得快,但這並不是不能理解。
「這不是理由。」太子殿下卻擺了擺手,「在使用過程中,這樣的耗材消耗太大了,這種程度絕不是尋常民眾可以接手的,要麼改進入針的方式,降低對針的消耗,要麼改進針具的冶煉技術,提高它的硬度,這些你自己看著辦,總之,這種幾日一折是決不允許的,起碼要用到七日以上。」
工部侍郎的嘴都長大了,一時之間他都不知道該吐槽搞個縫紉機械居然要從改造針入手,還是該驚詫於太子殿下居然要將這機械放到民眾家中了。
誠然,這台機械並沒有使用特別昂貴的材料,但是裡頭使用了大量的齒輪和鏈條,這些都是人一下下敲出來的,人工成本不可謂不大,如果開售的話,這麼一台起碼得等同於一兩金子吧?
這老百姓能買得起?
木白用指尖點了點桌面,示意這位侍郎坐下說話,隨後他一開口,就讓這可憐的侍郎差點一屁股坐到地上:「現在這個造價民眾肯定買不起,所以還得你們想辦法壓低成本和售價。」
「不要求你一步到位,起碼首先,布莊、裁縫鋪子、布料相關的行業都得先能買得起。」木白舉起了兩根手指,對著這個可憐蛋說:「兩年內,將它的成本降到這一程度,不難吧?」
不,不難,怎麼會不難?就在侍郎距離口吐白沫還有一步之遙時,太子殿下在他面前蹲下身,語帶蠱惑:「愛卿,你可知你在做一件什麼事?」
「下,下官不知。」侍郎抖若篩糠,只覺回去後沒法和上峰交差,簡直像辭職。
木白拖住下巴,低聲道:「你可看見了尚衣房如今的模樣?有了這一機械,裁衣縫衣都不再是耗時耗力的麻煩事,民間有越多的縫紉機,就會有越多的對布料的需求。」
「對布料的需求越大,對織布機的要求就越高,在需求之下,一定會出現一個如同黃道婆一般改良織布機的人。」
「織布的效率提高了,那麼對於絲線的需求也會增高,如此,不用多久,就會有人改善繅絲技術。」
「而繅絲技術改變了,就會提高對原材料的需求,如此不久,要麼有人改良養蠶技術,要麼有人尋到更好的織布材料。愛卿,你看,你改的不是這一台織布機……」青年的手指在空中移動,將一整個產業鏈在虛空之中一一點了出來,末了含笑道:「你改良的是這整個未來。」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頓時熱血沸騰。
作者有話要說:小白:你看這個大餅,它又大又圓……
產業鏈由上而下是最好的模式,需求才是工業進步的根本。
第168章
當沾著朱色的毛筆將畫紙上最後一朵梅花瓣點上,這幅《九九消寒圖》完成的同時,也意味著一年春好時的到來。
在這個時代,夏冬都是一道生死坎,這兩個季節是天災人禍的高發期,尤其是冬季,比起夏日那些轟轟烈烈的大災和大難,冬日的死亡來得更加寂靜,無論南北,每年冬天都會有人在開春後發現自己的鄰居在安靜的冬日被奪走了性命
大明王朝使用的曆法和節氣是《大統歷》,在洪武十七年重修的曆法根據的是設立在大名都城應天府的紫金山天象觀測點,因此全國的曆法使用的都是南方時。
所以,當位於江南地區的應天府炸響第一聲春雷的時候,邊塞的大部分地區還在銀裝素裹之中。
但在這一日,無論是已經換下冬裝的南方人,還是依舊頂風冒雪的北方人,都有志一同得遙遙衝著天空舉起了酒杯,共同慶祝春好時節的到來。
接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居民走出房門,走入日光下,當官府的衙役照例登門統計人數,他們驚奇的發現除了極少數的極端情況,他們身邊的人居然沒有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