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頁
「別說你那些朋友——」洪武帝抬起手止住了孫子的未出之言,「他們都是茂才,又有為官經驗,不可為常理。」
頓了頓,洪武帝又補充:「你也不行!」
大孫子的成長經歷也沒有可參考價值,這小子雖然淪落到了偏遠山區,但就像是踩了狗屎運樣,竟是遇到了被傷勢耽誤隱姓埋名的當世大儒王褘,做了人家的入室弟子,接受對的教學。
要知道當年就算是老朱家的繼承人,也就是木白的父親朱標在學習時候也是和弟弟們起接受的教育,他的待遇也就是比弟弟們多些小灶。
但單純是教育資源還不夠,他孫子當年逃亡時候腦袋受傷,什麼都不記得了,為了活下去,為了讓弟弟能活得更好,他在念書上使出的是百分百的勁。
朱元璋也是從貧困中走出來的,他太明白個人若是將自己置於背水戰的境況下能爆發出多大的力量,若這人再加上了點遺傳自他的聰明腦袋瓜,以及點運氣……
結果便是他面前大孫子這個樣子了。
雖然面上不顯,但朱元璋是真的很為孫子而驕傲。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有他孫子這樣的教育資源的,他孫兒雖然苦,但真沒少過教育資源,而且他路遇到的也都是良師益友,光是這點就已經極為難得了。
洪武帝教育自己的大孫子:「萬不可以自己的求學之路之順遂和人生經歷之通泰以及聰明的腦袋瓜來衡量他人,若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俯瞰別人,並且要求旁人有和你樣的結果,那只能稱之為傲慢。」
他說得義正詞嚴,殊不知在旁高高豎著耳朵偷聽的眾臣子心中十分有志同地刷著同句彈幕——謝謝,並沒有被安慰到。
雖然洪武帝是在教育孫子,但不知怎的他們感覺受到的傷害更大了。
木小白倒是GET到了祖父的意思,他臉恍然,立刻邊取筆在紙上撥拉邊道:「既如此,那不如改成選答題?」
「和科舉的經史科樣,選題或者兩題來考,不答不扣分,多答可以加分。」
木白奮筆疾書:「答出四題為合格……好吧,三題,三題肯定不能再少了,算了,再加個五經的論述題,中和下,這樣不至於太難……唔……」
洪武帝看著嘴裡嘀嘀咕咕著認真完善題型的孫子,有些欣慰於他的點就通。隨後,他眼神掃周圍暗戳戳關注這兒的臣子,嘴角微微揚起,故意道:「英兒,你說動用國子監生是因為國子監生做事更認真也更有激情,同加考這類試卷有何干係?」
木白握筆的手微微頓,內心思緒繁雜。
在現代的時候,雖然他作為個年輕妖不能接觸到高科技,但是些趣談八卦還是可以聽到的,於是他便看到了個理論——中國有技術,有經驗歸納,但沒有科學理論。
簡單的說,就是知其然,後人也會跟著其繼續走下去,但是很少有人會往上去探索其源頭,就算有人探索了,他的探索結果也不會得到重視,最終只是小圈子裡的場獨角戲。
華夏並非只有技沒有術,而是「技」還沒有發展到出現「術」的程度,就被時代所淘汰了。
木白曾經看到過位編者舉的個例子,說是元末有個名為朱世傑的數學家。
此人承唐宋高速發展的數學思想,深入研究天元術,發展出了四元高次多項式方程,甚至還發明了等差數列求和、內插法這些在後世被歸入高等數學的內容,直接將中國的數學從無符號計算帶入了有符號計算的世界,被譽為宋元時期的數學巔峰,甚至是劃時代的存在。
在其時代,朱先生桃李滿天下,甚至也出了不少著作,但就是這樣的顆啟明星,他的書作卻在後世散逸大半。
甚至於,在清朝的乾隆皇帝修撰《四庫全書》的時候,集聚全國人才的滿朝文武都不知道曾經有這樣的名學者,在當時遍遍清點天下著作的時候都將這顆數學界的明珠所遺漏,直到二十七年之後,幾位學者有意編纂數學家傳記之後,才陰差陽錯地將其尋回。
不知是因為戰爭因素還是元明當權者不在意不關心的緣故,這樣個本身具有傳播基礎和傳播媒介的學者都能被歷史的長河所忽略,不知這世間還有多少與之類似的人才被遺忘了。
在如今看來,這些技能不過是奇淫巧技,沒有任何意義,但木白太清楚數學、物理、化學的學者有多麼強大,切看似無用的理論,只是因為生產力還沒有跟上能夠運用它的機會而已。
但生產力這個東西的發展可比理論的發展要快得多,人類從看到打雷將其奉若神明,到意識到那是種單純的自然現象用了千萬年,但從意識到電是種可收集可利用的能源,到其走入千萬家卻不過用了兩個世紀。
換句話來說,正因為人有了要「捕捉」雷電的想法,才會去發現去探討去研究什麼器具能夠做到這點,但如果沒有第個去研究雷電的人,那麼後續的切都不會出現。
大明……不,整個華夏並不是沒有那樣的人,華夏民族從來都是最勇敢、也最具備抗爭意識的,只是很可惜當那些人出現的時候,華夏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無法與之匹配,於是他們的許多想法都只是成為了空談,然後湮滅在歷史的長河裡。
終歸句,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人才真的太多了,多到人們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學科,並且以多數戰勝少數的手段,將多數人沒愛的那些學術棄之若鄙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