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以荀彧的品性,既已主動表示效忠,就值得信任。
凡是不願投降的,直接殺了,不必留情。願意投降的,則分別記錄名單。
荀彧會為他們推薦一個職位來安排,然後再交給凌寒做決斷。
剛揮退了他們,手底下又有人來報,說是劉琦請求面見。
凌寒這才知道,原來劉琦不在江夏,而是在襄陽,並且之前被劉備給軟禁了。
凌寒同意了劉琦的請求。
劉琦匆匆走入內,恭敬行禮道:「臣拜見殿下。」
「起來吧。」
凌寒問道:「聽聞你先前因為反對劉備出戰,故而才被他軟禁在府中?」
劉琦忙道:「殿下明鑑,確有此事。臣聽聞劉皇……劉玄德欲以襄陽之兵對抗殿下,立刻從江夏趕來襄陽,想勸他迷途知返。哪知劉玄德竟恩將仇報,反倒將我囚禁起來!」
他十分擔心,長沙王會因此認定自己也有反心。要知道,早前父親便與長沙王為敵過;後來參與劫殺長沙王的蔡帽,儘管是背著父親做的,卻仍然是父親的屬下;而父親死後,自己才是名義上的荊州之主,這次對戰,自己又怎麼能脫得了干係呢?
凌寒卻是笑笑:「原來如此。」
劉琦面帶迷茫地抬頭。
殿下素有仁義之名,應當不會因此要了自己的性命吧。
凌寒道:「雖然你如此說,事實究竟如何卻難以驗證。這樣吧,本王給你兩個選擇。」
劉琦聽了有些著急,想說殿下可詢問劉玄德府中的人,又想到只有兩名士兵知道事情原委,且都是劉玄德的心腹,說出的話的確難以取信於人。
便有些戰戰兢兢道:「請殿下示下。」
凌寒道:「其一,留在襄陽,交出江夏的印信,本王會命人執你印信前去接管江夏。待本王收服荊州全境,便予你富貴,放你自由。」
劉琦聽完鬆了口氣。
他心道:按照父親的意思,只要長沙王未死,便當將荊州交由殿下。至於殿下接管荊州之後如何安排自己,只要留下自己一條性命,許自己做個富貴閒人,這便算是相當不錯的事情。
如今犯了過錯,殿下仍然給自己這樣的選擇,再好也沒有了。
劉琦正要開口說話,凌寒又道:「其二,你執本王印信,前往荊州其餘各郡勸降,本王會派武將護你同行。事成之後,本王將拿走江夏一半的兵馬,正式封你為江夏郡守。只要遵本王令行事,沒有叛逆之舉,便可世代統領江夏。」
劉琦聞言眨了眨眼。
劉備接過荊州時日不長,除了襄陽以外,其餘各郡大多還是父親的舊部。
長沙王聲名如此顯赫,又剛打完一場大勝仗,自己執殿下手信前去勸降,這件事簡直再為簡單不過了。
劉琦忙道:「稟殿下,臣選擇第二條。」
雖然他沒有什麼雄心壯志,也無意做出一番事業來。可是能夠統領一郡之地,總是要好些。
作者有話要說:不知不覺,作收直接到175了。嗯,假如能到180的話,作者就再加更一次!追更的小夥伴們點點收藏鴨!
另外小小地劇透下:感情線馬上就迎來一個大大大發展了!
第121章
劉琦告退之後,凌寒抬頭望了望外面的天色,已然日暮西山。
不知不覺,大半日的光景就這麼度過去了。
他想了想,明日再去處理劉備手底下的文士也不遲。
凌寒只扣押了襄陽城的武將。
至於文臣,他們手無縛雞之力,也無法調兵,又不像當時兗州文士那樣還有曹操為後盾,自然沒什麼值得擔憂的。
他只讓人守好襄陽的四道城門,並沒有派士兵去接管各個文士的府邸。
凌寒換了一身衣裳,又叫來兩名士兵,隨他在襄陽的街道上走走。
至於為什麼是叫士兵陪同,那是因為趙雲太史慈等武將,這會兒都還在襄陽的軍營里處理軍務。
劉表治下的襄陽城,晚上七點便開始宵禁。
劉備接管荊州之後,也沿用了這個規矩。
這會兒,長街兩側的各種攤販,已經有不少人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了。
「北方戰亂不斷,揚州貧瘠且有山越。荊州不愧穩定發展了這麼多年,的確是富庶啊。」
凌寒在街上走著,忍不住這麼感慨道。
他剛穿越過來的時候,那時冀州是人口最多、糧食產量也最多的州,可常山郡的繁華,比起襄陽可差得太遠了。
而後來所去的地方,無論是徐州、揚州、還是兗州,也都比這裡要差得多。
當然,現在的徐揚兩州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大本營廬江比之襄陽更是強了數倍。
一直這麼往前走著,太陽徹底落山之時,凌寒在前方發現了一座雕像。
走近之後,是一個神色端容的男人。
他右手持書卷,左手伸將向前。雕刻的材料雖然極為厚重,整體給人的感覺卻是飄飄欲仙。
身後的一名士兵見殿下似乎極有興趣,開口介紹道:「殿下,這是楚國士大夫宋玉的雕像。宋玉出生於楚國鄢城,正是如今的襄陽。民間有傳言說,宋玉死後登仙而去,這裡的人便為他立了像。」
凌寒點點頭,原來如此。
隨後他又感到十分奇怪,道:「你倒是對這些了解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