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你所觸動的,是除了這天底下最為貧賤的小民以外,全部人的利益。
哪怕再出色,再天命加身,也註定只能是死路一條。
念此,司馬懿又望向了身側的一名白面書生。
此人看起來與自己一般年紀,甚至也沒有多少才氣,可卻是這次置長沙王於死地的關鍵人物。
董卓強行占有皇室的女人,又肆意欺壓長沙王唯一的弟弟劉協。
一旦長沙王得勢,饒了誰都不可能饒了他。
故而,在所有諸侯當中,董卓才是最畏懼長沙王的一個。
袁術原本也是諸侯勢力中的強大一員,誰成想,與長沙王正式交手之後,不出半年,便淪落到要向袁紹求援的地步,甚至願意成為袁紹的附屬。
求援信送到袁紹手裡之後,袁紹大感震驚。
要知道,他這個弟弟,一向自視甚高,心底里是根本看不起自己的。
於是,袁紹不但立刻將長沙王視為最大的威脅,同時還將這封求援信送到了其他諸侯的手上。
而主公曹操,則是從更早的時候起,就意識到了長沙王的不凡。
至於荊州,劉表已經病重不能主事,主持此次絞殺長沙王計劃的乃是劉表的心腹蔡瑁。
峴山一戰,黃祖死於長沙王之手,自那以後,蔡瑁便是劉表的唯一心腹。
與此同時,蔡氏一族還是荊州最大的世家,與揚州毗鄰,蔡瑁比其他人更能感受到長沙王對世家的敵視。
蔡帽不知道揚州的世家為什麼會選擇臣服,自願地接受了長沙王的削弱,但他決不願意眼睜睜看著蔡氏一族最終會與賤民們平起平坐。
五方勢力,全都有著對長沙王出兵的強烈動機。
但是,儘管如此,這次的絞殺行動仍是令人難以置信。
要知道,當初十八路諸侯一齊討伐董卓,都沒能成事。
這一次遠比上次艱難無數倍。
董卓聲名狼藉,強進京城失了大義,各路諸侯可以名正言順地討伐;長沙王卻是漢室皇長子,年少成名,氣宇軒昂,是無數人心目中的大漢希望。即使在世家當中,明知道長沙王有削弱世家之心,傾心於他的士人也不在少數。
如主公曹操,此次劫殺行動,就並未攜帶他最看重的荀氏兄弟,以及徐晃等將領,而是留他們鎮守都城。
討伐董卓時,眾人會盟於酸棗縣。酸棗縣在此之前不屬於任何一路諸侯,因此各路諸侯都可以放心前來。
可這一次劫殺長沙王,卻是需要多路諸侯帶兵前往其他諸侯的治下,這顯然會給雙方都帶來一股危機。
如何暫時放下恩怨,如何相互信任,如何攜手合作,狙殺長沙王。
全賴這位白面書生巧妙周旋其中。
他就好似戰國時的蘇秦,身擔多路使者,最終促使各路諸侯戮力同心。
徐揚二州,兵力強盛,糧草充足,軍民上下一心。
正面攻打長沙王太過艱難。即便能夠成功,也必定耗時良久。
長沙王深得天下民心,且不會是坐以待斃之人,這中間極有可能發生變故。
故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引他出來,獵殺他於別處。
董卓自甘受傷,袁紹自損糧倉,雙方舉數萬大軍,只為做一場戲給長沙王看。
足可謂是千古未有。
兗州、豫州、荊州,同樣耗費了大力氣,聯起手來,暗中在東面布下了天羅地網。
確保長沙王絕對不可能逃回徐州。
無論是東面還是西面,都是足以致命的死局。
而雙管齊下,則是為了讓長沙王絕無可能有任何的生機!
不過……司馬懿眯了眯眼。
想出這等毒計的白面書生,看似真正效忠的是主公曹操。
可在他看來,此人對長沙王的恨意,倒是更大一些。
一個皇宮裡的太監,卻有著尋常士人遠不可及的眼光,三寸不爛的舌頭,深得董卓看重。
偏偏對方看不上董卓,賣了董卓來給自己的主公送好處。
又與長沙王有著不知怎樣的深仇大恨。
司馬懿嘴角笑意更深,這可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而在曹操等待凌寒自投羅網的同時。
凌寒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先前犯下的一個錯誤:馬蹄印記與燒飯的痕跡。
是的,三千鐵騎,行過的路上不可能沒有蹤跡。
自己只顧著派斥候四處查探,卻忽略了這一點。
凌寒面色發白,這實在是一個足以致命的錯誤。
之所以如此。
本質上還是因為,凌寒從心底里難以相信,這整件事會是各路諸侯聯手設下的局。
派出的斥候,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心裡安慰的作用。
因為潛意識裡已經認定了不可能,即使他不斷提醒自己,事實上也並沒有仔細思索其中的問題所在。
袁紹四世三公,不管手段如何不堪,總還是要臉面的。
而曹操,歷史上固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直到死亡都未真正稱帝。
他們又怎麼可能會拋開一切臉面,聯合西涼賊首董卓,只為了置自己於死地呢?
為了增加自己孤軍前往長安的可能,董卓與袁紹甚至發動了一場戰爭。
作為歷史系的學生,凌寒還從未在史家的記載上見過這等離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