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頁
沈默雖然早就在唐順之那裡稔熟了孟子全文,但此刻的驚訝卻全不是裝出來的——他不知道向來道學的趙老夫子,為什麼會把這本禁書拿給自己?
趙貞吉卻以為沈默是少見多怪,便低聲道:「這個書在正德年間,其實是可以買到的,只是到了近幾十年,錦衣衛查禁的嚴。尋常人見不到了。」
沈默點點頭,輕聲道:「大洲公,您給我這本書,不只是為了讓我收藏吧?」
「當然不是。」趙貞吉搖頭道:「書是用來看的,藏著餵蠹蟲嗎?」
「這個……」沈默不知該怎麼說了,想了好一會才,才吞吞吐吐道:「您不是最注重道統的嗎?怎麼讓我看『禁書』呢?」您最注重道統,就是『衛道士』的委婉說法。
「什麼是道統?孔孟之道也!」趙貞吉正色道:「身為儒家子弟,精研《孟子全篇》,就是恪守道統!」
「那祖制呢……」沈默輕聲問道。
「祖制?」趙貞吉的表情一下黯然起來,沉默良久才緩緩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吾取道統而舍祖制。」說著抬起頭來,面色深沉道:「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國家是怎麼了?為何我泱泱天朝,內憂外患連綿不絕;天災人禍層出不窮,看似強大,實則中干,連小小的倭寇也對付不了,連自己的百姓也無法養活。我相信,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岔子。」
沈默緩緩點頭,聽趙貞吉繼續道:「如果出了岔子,那一定是我們這些當官兒的出了問題……地方上的官員,只知道橫徵暴斂、魚肉百姓,京城裡的官兒們,只知道黨同伐異,爭權奪利,整個官場烏煙瘴氣,百姓自然民不聊生,國家焉能不出亂子?」
「難道我們以儒家治理天下,真的錯了嗎?」趙貞吉緩緩搖頭,堅定道:「不!孔孟之道已經傳承兩千年了,歷史早已證明,但凡君臣恪守,便可迎來治世,乃至盛世……所以我相信孔孟之道不會錯,錯的是我們這些學生沒學好。」
沈默點點頭,他不禁要對趙老夫子刮目相看了。這才是真正的衛道士。
※※※※
「後來我突然明白,為什麼我儒學又叫孔孟之道,因為是孔夫子和孟夫子共同的道統,孔不能離開孟,孟也不能離開孔,一旦分開,也就不是完整的孔孟之道,就是假儒學了!」趙貞吉的聲音逐漸洪亮起來,有直抒胸臆的快感,道:「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孔子傳授治人者治人之道,孟子教治人者以民為本,兩者缺一不可……不懂『治人之道』,就不會駕馭臣民,國家沒有秩序,君主沒有權威,是會出亂子的;不懂為何要『以民為本』,就會視黎民為隨意踐踏的草芥,國家更會出亂子的!」
「之所以跟你說這些,是因為國子監早晚是你的。」趙貞吉起身拱手道:「拙言,拜託你回去好好看看這本書,如果覺著真有道理的話,希望你能對太學生們講一講,哪怕不直接說,只是潛移默化,也是功德無量的。」說著又一抱拳道:「如果將來你掌權,還是該好好聽聽孟夫子的教誨,有點敬畏之心,這官兒當得就壞不到哪去;懂得愛惜人民,不管做什麼,都能問心無愧。」
沈默聞言深深鞠躬道:「學生受教了……」
「拙言,相信我,吾道不孤!」趙貞吉扶他起身,有些動情道:「許許多多人都在思考,大明到底怎麼了。我雖致仕,但並不打算回老家,而會在各地講學,宣講孟子的精言大義。」
沈默點頭道:「我會儘量幫您去除麻煩的。」
「放心,我好歹是禮部尚書出身,他們不敢真動我的。」趙貞吉笑笑道:「要是真動我更好,我只怕鬧不大呢,鬧大了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事半功倍,省時省力。」
將那本《孟子》用絲絹包好,小心收在懷裡,沈默便要告辭了,趙貞吉起身送他,突然說一句道:「有些事情,你看到感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沈默愕然,不知他這話什麼意思,再要問時,趙貞吉卻笑而不答,只是道:「時候不到,等到時候就知道了。」沈默聽了不禁苦笑,這真是報應不爽,自己剛剛這樣忽悠了高拱,想不到隔天就被別人忽悠回來了。
趙貞吉畢竟是個實誠人,見他憋得難受,便又說一句沒頭沒尾的道:「高拱這個人,不會兩面三刀,雖然脾氣暴躁,卻是可以信任的。」
再問,趙貞吉三緘其口,徹底拒絕回答了。
讓三尺留下來接收書籍,送去國子監,沈默自己則揣著那本『禁書』,先走一步了;跟高拱請假,兩個時辰就是兩個時辰,遲到一會兒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讓人實在難以接受。
※※※※
第二天,趙貞吉便啟程離京了,據說很多徐黨的人,還有無黨派官員,都去十里長亭相送。有人說,看你這個人怎麼樣,不能看在位上時,因為別人敬的是烏紗,是官位,而不是你這個人……換成另一人坐上你的位子,也一樣會讓人捧著、敬著的。
現在趙貞吉下野了,還有這麼多人記著他、念著他,不惜得罪權貴也要送他,那才是單純對他本人的敬意……做官只是一時,做人卻要一輩子,趙老夫子雖然官場失意,但人生絕對是成功的。
不過沈默沒有去湊那個熱鬧,昨日已經去送過趙老夫子,再去就是矯情了。所以他穩穩噹噹坐在辦公房裡,想要檢查檢查自己的教學大綱,但發現很難看得進去,因為只要一靜下心來,馬上就有一句句的孟子語錄浮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