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73頁

    張家奴驚得心膽皆散,他不知道李夔用了什麼法子,能讓自己的戰馬折斷前蹄,地面上卻幾乎看不出有什麼陷阱的痕跡。

    然而馬兒只要闖到陣前,幾乎都難逃折足的命運,此等近乎妖術的遭遇,讓本就迷信非常的遼軍驚亂交加。

    看似散亂的車陣之後,李夔很快就重新集結了部隊,手持車軍特有的長矛,組成矛陣,翻身朝張家奴摔得極度混亂的前鋒壓了過來。

    「中計了——撤!快撤!」耶律張家奴拔出長刀,瘋狂指揮自己的騎軍後撤。

    不過山坡上的騎軍還在不斷地衝下來,根本剎不住勢頭。

    順坡衝鋒一時爽,要逆著坡逃回去,可就難了。

    李夔從大宋定製的車用長矛,長度達到了一丈六尺。

    矛頭是三棱長刃,又細又尖,長達兩尺,其實就是神機銃刺刀的翻版。

    後面是用蘇油在涇渭黃河沿岸廣植的棗樹、白蠟樹做成的長柄。

    柄後還有一個用於配重的鐵錘,如此長矛的重心就非常靠後,持握起來沒有墜頭之感,方便刺擊。

    如林的槍陣掠過車陣後平倒下來,緊跟著隊陣中響起有節奏的金屬哨聲,隊伍漸漸變得密集而整齊,朝著前方人仰馬翻的遼軍殺去。  

    無數被馬匹壓在身下,或者逃跑速度稍慢的遼軍,根本沒法與矛陣相抗,腰刀徒勞地揮舞兩下,就被長長的三棱矛刃捅入身體,輕騎的皮甲抵擋不住兇猛的三刃矛,人如同被扎破的水袋一般鮮血狂涌。

    山上遼軍見勢不妙,紛紛衝下來接應。

    就在此時,李夔的車陣中又響起三聲號炮,接著半空之上,爆出了三團紅雲。

    後方山谷當中鼓聲大振,兩支韃靼騎軍呼喊著殺了出來,他們似乎也非常害怕車陣,離得遠遠地饒了兩個半圓,向潰逃的遼軍沖了過來。

    只能說這一仗耶律張家奴將詐敗之計演繹得非常完美,好在雙方接觸時間比較短暫,遼人只折損了因馬匹受傷而無法奔逃的上千前鋒,剩下的全都朝著來路逃了回去。

    李夔遣斥候遠遠地吊著他們,而主力開始打掃戰場。

    烏古部頭領於羽厥和敵烈部頭領拔里古縱馬來到槍陣之前,下馬拜倒:「軍師神威,帶著俺們又打了個大勝仗!」

    李夔搖頭:「這就是一場小接觸而已,不算什麼大勝。將那些傷馬殺了,別讓它們多受痛苦。」

    羽厥還有些不明白遼人的戰馬為何奔到車營之前便會紛紛折足,待到李夔將他領至一匹傷馬邊上,撥開地上的青草,羽厥這才發現草間有一個粗如拳頭,深如小臂的小坑。  

    再撥開幾處草地,原來整個車營面山的一側,全是這樣的小坑,密密麻麻不計其數。

    羽厥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難怪太尉要求進攻時騎軍需遠離車陣一弩之地,這尼瑪也太歹毒了……

    這樣的陷阱區是專門對付騎兵的死地,馬兒在奔跑的過程中,一旦蹄子踩進這樣的小坑裡,巨大的動能瞬間就會將馬足折斷。

    李夔能夠在一夜之間變出這麼多陷馬洞,卻是靠了一件工具——螺旋鑽。

    因為要修理維護,所以大宋每架廂車上,都有一套配套工具。

    而車隊停歇的時候,車長也會取出工具箱裡的螺旋鑽,在地上鑽出小洞,再撐上支架固定廂車,將車連接成牢不可破的車寨。

    之後在寨子中搭帳篷支支架,也要用到這樣的工具,非常的快速高效。

    這些都是沈括動的腦筋。

    李夔也是非常靈活的人,一日見到軍士們用螺旋鑽鑽洞,便動了心思,命他們每天駐紮,在車陣外頭也順便鑽出一些洞來,防備敵人以騎軍偷襲。

    不過這項規矩立了很久,到今天才第一次開張,真有倒霉的獵物撞到陷阱裡邊來。  

    ……

    三日之後,逃到兔耳山的張家奴沒有等來李夔,卻等來了耶律延禧的使臣。

    原來李夔並沒有如張家奴預期的那般落入圈套,韃靼車軍經過勒德山後,沒有進圍北面的兔耳山,而是選擇了另一個犄角,南面的永安山!

    不是張家奴的表演不到位,但是決定成敗的,在細節。

    雖然他敗退的那個鏡頭表演得很真實,但是卻忽略了太多的鋪墊。

    在李夔這樣心細如髮的人眼中,事情處處都透著不合理。

    首先遼軍與自己一方的接觸與脫離,進行得過於迅速,導致陷阱陣的戰果過小。

    其次是從歇驢谷追到勒德山,沿途竟然不見有任何遼人援軍接應。

    還有,也沒有見到任何安營紮寨的痕跡。

    沒有援軍,說明其是孤軍;沒有紮寨,就說明沒有帶輜重。

    誰給張家奴這麼大的膽?

    似乎他早就料定自己帶領的遼軍,後續的所有行動?

    這不就成了刻意為之?

    李夔絕不相信張家奴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所謂事有反常即為妖,這烏龜探頭般的行動,其意圖實在可疑,刻意為之的概率更大。  

    其實李夔已經定好了此次進攻的策略,那就是草原民族最擅長的圍點打援。

    這一點與耶律延禧的預判倒是一樣。

    但是兩個犄角裡邊選擇哪一個來進攻,李夔倒是無所謂,兵家見機行事,乃是日常。

    因為張家奴這番表現反讓李夔對進軍兔耳山產生了疑慮,於是反其道而行之,南下圍困蕭謝佛留鎮守的永安山。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7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