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頁
對於蒲宗孟的任命,祖禹執奏如初。
除命欲下,御史中丞劉正夫又論其不當。
蘇轍單獨上奏高滔滔:「前日除鄧溫伯,給諫紛然爭之未定,今又用清臣、宗孟,恐不便。」
高滔滔有些無語:「六部尚書缺四人,奈何?」
蘇轍說道:「尚書闕官已數年,何嘗闕事?今日用此二人,正與用溫伯掌禮部無異。此三人者,非有大惡,但與王珪、蔡確輩並進,意思與今日聖政不合。」
「見今尚書共闕四員,若並用此類四人,使互進黨與,氣性一合,不獨臣等無可奈何,即朝廷亦無可奈何。」
「如此用人,台諫安得不言?臣恐朝廷自此不安靜矣。」
高滔滔說道:「那以愛卿建議,則當如何?」
蘇轍說道:「在外大臣,有精敏於事,德望尊隆者,不妨請其返京。」
高滔滔問道:「愛卿可有舉薦?」
蘇轍說道:「范純仁道德精粹,一心為公;王存處事平準,不羈去就;蔡京久任兩淮,今翻大治;畢仲游洞察奸宄,迭申大獄;其餘如葉祖洽、趙禼等,或達於文章,或敏於軍政,朝廷棄之,而必用蒲宗孟之酷狠,李清臣之險狹,鄧潤甫之迂鈍,轍竊為朝廷惜之。」
三個人都是有前科的。
蒲宗孟在鄆州濫殺,才遭到彈劾不久;
李清臣早年間名聲很好,韓琦以侄女妻之,後來韓琦被趙頊逼出朝堂,李清臣害怕被連累,不但疏遠韓琦,還說他的壞話,從此被士林鄙視。
司馬光復相,李清臣力爭堅持新法。
等到蘇油上位,李清臣貌似附和,但是堅稱法不可改,甚至要求恢復青苗諸法,企圖激怒高滔滔,讓蘇油不得上位。
鄧潤甫的前科是當年蔡確搞鄭俠案大肆牽連,鄧潤甫和上官均複查,未能識破蔡確提前準備,事先模擬的奸計,讓蔡確得逞。
之後更是同鄧綰、張琥治鄭俠獄,深致其文,導致馮京、王安國、丁諷、王堯臣等人去職。
不過這貨運氣好,召復翰林學士後,兼掌皇子閣箋記,趙煦登基,鄧潤甫因此算是在高滔滔那裡燒到了頭炷香。
加之筆桿子也的確來得,高滔滔聽政之初,制文皆出其手,還被派去參與修撰《神宗實錄》。
在司馬光復相後,剛好又以母喪丁憂,躲過了保守派與改革派激烈鬥爭的那段時光。
終制後被任命為吏部尚書,梁燾論其草蔡確制里,妄稱蔡確有定策之功,乃以龍圖閣學士知亳州。
蘇油上任後,打擊御史們以文字入人罪的惡習,鄧潤甫反倒因此解禍,又被從外路撈了回來,做了翰林承旨。
因為算是高滔滔臨制的「定策之臣」,數月後,就被高滔滔提拔為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
當時這項任命就遭到過朝臣們不小的反彈,但是高滔滔堅持己見,為此還黜落了幾名御史。
蘇油也考慮過打壓這人,但朝局已然大定,如今政治生態已然進步,鄧潤甫這樣的人,今後不會再有什麼作惡的機會了。
當個禮部尚書問題也不大,加之文章也的確不錯,沒必要為了他和高滔滔頂牛。
在壓制一個鄧潤甫,與壓制台諫以文字罪人的惡習之間,蘇油到底選擇了後者。
這就是水至清則無魚。
所以說,跟萬年苦逼沈存中相比,人家鄧潤甫才叫氣運加身。
凡是這樣的人,蘇油見到都要退避三舍。
不過一個鄧潤甫就夠了,蒲宗孟和李清臣的任命,很難再得到通過。
蘇轍給出的人,隨便拿一個出來都能吊打兩人,其議遂止。
壬申,以李清臣知成德軍。知揚州王存為吏部尚書。
刑部侍郎彭汝礪與執政爭獄事,自乞貶逐,失去了機會。甲申,詔改禮部侍郎,以畢仲游為刑部侍郎,刑部依舊空缺尚書一職。
召蔡京任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曾布改任工部尚書。
兵部尚書,朝廷終於想起了久在西疆的趙禼,然而趙禼已經病重,任命還沒有抵達,已經病逝於延州任上。
好在還有一個備胎,乙卯,召熊本任兵部尚書。
收到朝廷邸報,蘇油有些好笑,太皇太后這是有強迫症,其實六部裡邊,侍郎們就能撐起場子。
不過也好,這被高滔滔強行配齊的第二梯隊裡邊,曾布、蔡京、畢仲游、王存,都是蘇油曾經的親密戰友,其中三個還做過參政,資歷早就夠更進一步。
就連熊本,因為長期呆在荊湖、夔州、瀘州一帶,與劉嗣、狗剩都是好友,還帶領蘇熾火、范孺打過仗,其實就是接蘇油的基本盤。
平日裡書信來往,對蘇油客氣得很,基本可以算作外圍。
蘇油關心的是朝廷的政策會不會持續,從這個布置看來,問題不大。
秋風漸起,遍地豐熟,元祐六年的河北四路百姓,真正過上了戶戶有餘糧,家家有豬羊的日子。
這讓駐守雄州的種詁和巢谷異常緊張,今時不同往日,這麼大的家當,要被搶了可不得了。
於是宋遼邊界,從海口的天津衛到定州的軍城寨,河北都經略司構造起了連綿的碉堡,鐵絲網,將三路正面封堵得嚴嚴實實。
耶律慎思為此提出嚴正抗議,認為宋遼兩國交好,宋國如今這麼做,是破壞兩國關係,製造緊張氣氛。